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鄭琳
最近,天長小學六(1)班的徐逸言收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封錄取通知書——她被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錄取了。老師們特別自豪,校長決定,要給這個牛蛙開獨奏音樂會!6月15日晚上,這位05後小鋼琴家徐逸言將在自己的母校同學老師面前展現她的高超琴藝。
考進全國頂級音樂學院附中。意味著這個孩子已經走上了職業音樂家的道路。接下來,她的目標將是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學院——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
如今,許多孩子都會在學齡前就開始學習樂器,但是大部分家長每天遊走在放棄的邊緣。許多家長為孩子購買的樂器,往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丟在角落積灰了。即使堅持下去的孩子,在進入小學三、四年級,小升初的壓力下也停止了。
而從3歲開始學琴的徐逸言已經堅持了9年。決定考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以後,這個孩子完全進入了郎朗模式——每天練琴8小時!
這是怎麼做到的?記者採訪了徐逸言的母親和天長小學校長樓朝暉,聽聽這個關於毅力的勵志故事。
孩子不肯練琴怎麼辦?
媽媽跟著一起學
今年12歲的徐逸言,小小年紀已經有豐富的「藝術生涯」,看她的簡歷,有一種典型的「別人家孩子」的味道。
2006年出生,3歲學琴,從4歲開始,每年都在拿獎。
4歲時首次在第三屆國際青少年藝術節總決賽中獲得了學前組銀獎。從2011年到2016年,她在這項比賽總決賽中奪得5次金獎,其中2016年獲得了全場最高分,拿到了評委大獎。
2013年澳門鋼琴邀請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兒童組金獎。2014年第二屆「中音杯」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兒童組金獎;2017年第五屆「嘉德威」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兒童B組最高分,取得了特等獎。2017年在美國參加「蘭開斯特」鋼琴大賽,作為年齡最小的選手獲得了國際專家一致好評。
現在她師從旅德鋼琴家張曉峰老師。今年,她順利地從幾百個來自全國各地報考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的孩子中殺出重圍,成為今年錄取的18個鋼琴學科學生中的一個。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的孩子,絕大部分能考入世界TOP20的音樂學院。徐逸言給自己定的六年後的目標是: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這所學校畢業的音樂屆大咖數不勝數:帕爾曼、祖克曼、馬友友、約翰.威廉士……
「很多人問我,你的孩子是不是天賦特別高?其實天賦不是最重要的。李雲迪天賦那麼好,他不練琴也一樣會演砸。最重要的是堅持。尤其是家長必須要堅持。」 徐逸言的媽媽談起育兒經頭頭是道,「孩子小的時候都是不愛練琴的,連20分鐘都坐不住。」
20分鐘都坐不住,那怎麼堅持下去呢?徐媽媽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我讓老師教我,然後我教孩子。」
每次鋼琴老師到家裡來授課,給孩子上30分鐘,她就坐不住了,剩下的時間,老師教她的媽媽。
徐媽媽完全是零基礎,就這樣跟著老師愣是學會了五線譜,還練出了四、五級的鋼琴水平。
「7歲以前,我學琴的速度比小孩快,還能教她。」徐媽媽笑道,「然後她就超過我了。」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陪伴特別重要。「小孩子開始的時候確實是要逼迫的,但如果你只是嚴厲地打罵小孩,其實沒有用。家長和孩子一起學,他們才服。」
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終於開始自覺地練琴了。
「現在不用我催了。每天練琴8個小時,這是起碼的。除此之外,她的文化課也不能丟掉。」
參加比賽很重要
孩子需要表演的舞臺
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徐逸言的媽媽當初給孩子學鋼琴,純屬試一試,完全沒有想過要走專業道路。
但是,4歲的時候第一次參加鋼琴比賽,給這個娃和娃媽種下了音樂家的夢想。
「那次比賽在武漢音樂學院,我們其實是當做旅遊去的,但是沒想到她拿了個銀獎。」徐媽媽告訴記者,「這個獎給了孩子很大的動力,她是很喜歡在舞臺上表演的感覺的。」
後來,就像她履歷中寫的那樣,徐逸言媽媽每年寒暑假都會帶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鋼琴比賽,從國內賽到國外。
「比賽的時候不僅可以開闊眼界,給孩子展示的機會,而且也順便在旅遊。」徐媽媽說。然而,徐逸言卻並不像大多數琴童一樣參加考級。
「我覺得考級並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實水平,很多孩子即便考了10級,還是彈得不好。」
到了小學3年級,在要不要走專業音樂道路的問題上,孩子的父母發生了意見分歧。
爸爸覺得藝術這條路太艱難,但後來媽媽還是說服了爸爸。
「難道小升初,中考、高考就不難嗎?」徐媽媽說,「很多人說我們練琴時間那麼長很辛苦。可是別的孩子也辛苦的。我周圍的朋友的孩子,為了小升初上了無數補習班。鋼琴演奏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技藝。作為父母,留給孩子任何財富,都不如給她一身本事來得重要。」
天長小學校長:
鼓勵差異化發展,堅毅的品質最重要
得知徐逸言考進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天長小學校長樓朝暉十分欣慰,當下決定要為這個孩子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
有趣的是,天長小學這一屆的六年級學生裡,還有2位考入了浙江音樂學院附中。
「我們學校有大約1/3的孩子是曾經學過樂器的,這個比例是很高的。音樂是除了體育以外,最多的課外興趣班。但是,專業走這個道路的就很少了。像徐逸言這樣能考進全國頂級學校的,還是第一次。」
樓校長坦言,當初徐逸言的母親告訴他孩子要走音樂道路的時候,是很驚訝的,「這個決心是很大的。」
樓校長認為,給徐逸言開獨奏音樂會,對當下六年級的孩子,乃至於整個小學的教育生態是有特別的意義的。
「但現在這種個性化發展的學生開始多起來了。」樓校長說,「其實對於自己將來要走什麼職業道路,中國的孩子思考這個問題是偏晚的。我們的教育系統裡也沒有這樣的課程來分析這個問題。小學階段其實是很重要的,不是說在小學時就確定將來孩子的職業,但是職業取向、職業規劃的體驗是需要的。所以徐逸言的這次音樂會,對我們的老師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契機。」
在樓校長看來,差異化、個性化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有一個我們學校畢業的孩子,因為遊泳專業特長進入了美國最好的高中。他在我們小學念書的時候,每天要去陳經綸體校訓練,每天三個小時,遊3000米。」
這個孩子在省內比賽的時候單項已經能進入前六,但他的水平是無法進入職業遊泳隊的。四年級的時候,學業壓力已經很大,家長就在放棄還是堅持的問題上猶豫了。後來,學校老師還是鼓勵孩子堅持下去。
「有一點,是美國和我們國內的學校都看中的品質:堅毅。能否持續堅持困難的事情,這決定了一個人將來是否事業有成。」樓校長說,「無論是學鋼琴,學遊泳,還是其他的項目,無論將來孩子能不能走這條專業道路,我認為這個堅持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有這些年風雨無阻的磨練經歷,他們今後的人生會不一樣。
看看12歲的徐逸言音樂會演奏的曲目
學琴的各位,你們能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