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開設公益課堂 實現人生價值比掙錢更有意義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夏美玲在公益課堂上課

  她是夏主任,她是昆區白雲路街道辦事處第一社區居委會副主任;她是夏老師,她在社區開辦「公益課堂」,免費為中、小學生講授英語;她是包頭市昆區社區工作者中唯一的一位碩士研究生。她是夏美玲,她說——

  「你都過來了啊,我剛下社區給居民送失業證去了,那家才生了孩子,沒時間過來取,我路過就給送去了。」說話的是夏美玲。1月20日,記者在約好的時間趕到夏美玲的辦公室,她還沒到。幾分鐘後,夏美玲推門進來。「其實沒啥寫的,我就是一個普通的社區工作者。」

  夏主任A

  「你就別再提這個碩士研究生了,這一年多來,不少人都對這個問題好奇,或者說是不理解,他們甚至覺得不可思議,覺得一個碩士研究生來社區工作可能有點大材小用,其實我自己真的覺得沒什麼。」夏美玲說。

  2011年,夏美玲從內蒙古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讀研時,夏美玲的論文課題是《日本非政府組織與企業協作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在研究生學習過程當中,她了解到今後我們國家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一批懂知識、懂社會發展理論和實踐的人員來從事社區工作。夏美玲認為自己已經有了這些理論知識,只有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2012年,昆區社區工作人員換屆選舉,夏美玲得知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報考。經過居民選舉,考評,面試、筆試,夏美玲成為白雲路辦事處第一社區的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夏美玲負責社區社會保障工作,接觸的幾乎都是低收入家庭,還有「4050」這些困難人員。她要對這些人員逐一入戶了解。有一次,在做入戶調查時,有一戶居民因為夫妻雙方都下崗,生活很困難,夫妻間經常吵架,夏美玲給幾個辦企業的同學打電話,讓同學幫忙給這戶居民找到了工作。通過走訪,夏美玲明顯感覺到社區太需要關懷,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在知識方面和社會關懷方面,更需要政府好的政策引導,有專業素質的工作者來關心他們,與他們溝通和交流。

  夏美玲通過入戶了解到,在白雲路街道辦事處第一社區常住戶5513戶中,有三分之一孩子因經濟或父母沒時間而導致課外教育缺失,「入戶時,我和他們聊天,這些孩子眼神裡都是對知識的渴望,我上大學時就學的外語。我當時就想,為什麼我不能教這些孩子們學習英語呢?『公益課堂』的想法就是這樣產生的。」夏美玲說。

  很快,這個想法變成了現實。夏美玲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社區以及辦事處的領導,得到了社區以及辦事處領導的支持。白雲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李文軍說,我們主要的職能就是服務基層居民,開辦公益課堂,對於居民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幫助居民給孩子提供很好的課外教育,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形式能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區的創建中。

  夏老師B

  「公益課堂」的開辦並不是那麼容易。

  夏美玲的「公益課堂」在招生之初就遇到了不少居民的懷疑。當初不少居民都對「公益課堂」懷疑。「在華豐園、江南文樞苑、包六中家屬樓貼通知的時候,有居民甚至當著我的面說,『這是假的,怎麼可能不收錢?這年頭有誰能免費讓你上課?肯定是騙人的。」但居民的懷疑並沒能打消夏美玲的熱情。下社區貼招生簡章,親自到居民家裡請學生。

  付出就有收穫。2012年10月12日,夏美玲的「公益課堂」開課了,9個小學生和6個初中生成了她的第一批學生。附近包鋼二小和包頭市第51中學的學生是她的主要生源。小班是小學生,大班為中學生,小班周五下午五點半上課,大班周日上午八點半上課。課堂上,夏美玲根據學校的教材進度給學生輔導,講授一些新的知識點,並複印一些練習題分發給大家。

  「每節課印卷子都是我自己出錢,一開始打掃衛生印卷子都是我一個人,後來家長們也越來越認可我、理解我,不少家長幫著我印卷子,打掃衛生。我覺得任何事情,只要你付出,總有收穫。」

  兩個月後,「公益課堂」已經有了24名學生。在公益課堂招生之初,夏美玲讓一名在包鋼二小讀三年級的同學報名時,家長因為質疑夏美玲的動機而拒絕。兩個月後,這名家長主動找到夏美玲讓孩子過去上課,理由是鄰居家的孩子在這裡上課,兩個月下來已經能熟練表達一些簡單的英語會話。

  今年11歲的張媛媛是「公益課堂」小班的一名學生,張媛媛的媽媽沒有工作,家裡只靠父親2000多元的工資生活。來到「公益課堂」不僅讓張媛媛對英語產生了興趣,還減輕了她家裡的經濟負擔。張媛媛的媽媽非常感謝夏美玲。採訪中,張媛媛的媽媽告訴記者:「這樣的免費課,我之前從來沒遇到,我們一開始真是不相信,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孩子報了名,但幾個月下來,我是真的信了,夏老師這裡不僅免費,而且教得非常好。」

  夏美玲的公益課堂得到了領導、居民的認可支持。不少家長主動去幫忙。包鋼薄板廠職工王子龍得知夏美玲的公益課堂後,「夏老師的公益課堂讓我非常感動,我大學時英語過了四級,工作後也一直沒丟下,教小學和初中沒問題。夏老師建立了這樣一個平臺,我非常願意幫她。」於是王子龍多了一個身份——公益課堂的老師。

  70多歲的賈金生得知公益課堂後,也趕過來幫忙,「我不能教孩子們英語,但我能過來幫夏老師打掃衛生,照顧學生上下學,這樣,夏老師也有更多精力給孩子們上課。」賈金生說。

  還有不少人來到公益課堂幫夏美玲整理教室,幫忙照看放學後家長沒趕過來接的孩子。「我非常感謝他們對我的幫助,同時我也覺得這是愛心的傳遞。」

  夏美玲C

  如今,夏美玲的生活變得非常忙碌。居委會裡,她是夏主任,她要考慮社區裡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公益課堂,她是夏老師,「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點,你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特別是小班學生,你必須對他從小就打好外語基礎,從發音音標單詞上嚴格要求他。」夏美玲說。

  在家裡,她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因為她工作太忙了,有時候連做飯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有一次我老公問我多長時間沒好好給他做頓飯了,我才想起來確實很久沒好好做頓飯了,那段時間剛好統計『4050』下崗失業人員情況,我每天忙到晚上9點多。不過,他非常理解我,有時候我下班回去他已經在家裡做飯了,不僅做飯,還經常洗衣服。」作為一個母親,有時候夏美玲感覺自己有點對不住孩子。「我兒子今年12歲了,因為我太忙了,能給他的時間太少了,孩子對我也有意見,有一次孩子想讓我帶他去少年宮,可是我當天有課,我放學回家孩子正在吃方便麵,看見我進門,連招呼都不和我打,我知道他心裡嫌我陪他的時間太少。」說著,夏美玲看著桌子上兒子的照片。

  「我相信孩子大點就會理解我的。」「昨天下午我一個同學給我打電話說從東河過來昆區逛街了,讓我陪她去,我當時正在社區做登記,之後還要給孩子們上課,哪有時間逛街?我同學電話裡說,這大過年的,你連個逛街的時間都沒有?就你那點工資,夠買件像樣衣服嗎?其實對我來說,如果當初選擇了做別的工作,可能經濟上會比現在要好很多,但我覺得金錢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我覺得我現在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我為居民解決了困難我感到快樂,我為學生授課他們學到知識我感到快樂,這樣的快樂不是多少金錢能等同的。」夏美玲說。(記者 吳莎)

相關焦點

  • 大城小市公益跳蚤市場 社會意義大於金錢價值
    大城小市是由搜狐焦點公益基金牽頭,聯合搜狐公益、搜狐社區、搜狐視頻、搜狐焦點共同舉辦的一個公益跳蚤市場活動,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號召大家低碳環保、關注弱勢群體。   「活動創意特別好,下次還參加!
  • 綜藝+公益,有意思更有意義
    「公益季」不僅是「極限挑戰」IP衍伸的一次嘗試,也讓節目在「有意思」之餘,做到了「有意義」。近日,央視聯手東方衛視配合節目打造了一場公益直播,讓「綜藝+公益」找到了新玩法。而越來越多綜藝也注重融入公益內容,使節目承載更多社會責任。
  • 向夢想」大家保險2020重陽節養老社區公益活動在京舉行
    向夢想」大家保險2020重陽節養老社區公益活動在京舉行。這是大家保險集團開啟「城心養老」模式後圍繞長者舉辦的首場大型公益活動,也是保險業助力國家應對養老和扶貧難題的一次有益探索。據了解,活動現場,5位平均年齡超80歲的社區住戶表演《歲月芳華》模特秀,展現社區長者新風採。
  • 南通閘橋社區開展流動兒童樂享英語公益課堂
    中國江蘇網4月2日南通訊(通訊員 陳美芳)為了讓轄區流動兒童、困難家庭子女得到更多學習機會,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能力, 日前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閘橋社區聯合普羅外語培訓機構啟動了為期三個月的「快樂ABC」英語公益課堂活動。
  • 實現二次人生價值 融創融愛家頤養社區首創「零工經濟」
    結合時代發展進步,融創康養品牌「融愛家」創建首個養老項目——藏馬山頤養社區,幫助退休長者能夠及時轉換角色,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度過晚年。(藏馬山頤養社區「零工經濟」)步入退休生活以後,由於社會角色的改變,長者的生活節奏由原來的緊張、有序轉為清閒、鬆散,人際關係發生變化。在這種環境下,退休長者心理上會出現較重的失落感從而幹擾情緒。
  • 衢州路社區 開展英語學習公益課堂
    春光明媚,衢州路社區的老年居民們圍坐在社區閱覽室,了解國事,暢談家事,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每個月,衢州路社區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公益課堂。而四月便是以「迎接G20,英語我最行」為主題的英語學習會。  早晨不到8點,社區閱覽室裡就陸陸續續來了一群老年人,大家聚在一起在電腦上收看杭州市民大學的《市民英語與國際禮儀教材專輯》。
  • 靜安開設生命教育課程 讓老人感悟風霜後的從容
    去年下半年起,靜安依託市社區教育特色品牌「樂齡講壇」為載體,率先在社區學院開設「感悟生命」系列講座,將人生意義的理解、生命價值的認識與社會正能量的傳播等滲透於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益講座。截至目前,先後為8600餘人次老年人授課。
  • 富興社區暑期公益課堂開課啦
    富興社區聯合魔童創意空間在孔子學堂開辦暑期公益課堂。社區將轄區內有需求的孩子集中到社區孔子學堂中來,讓孩子們減少外出,填補暑假期間孩子們教育的空缺,引導孩子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今天是開課的第一天,社區邀請魔童創意空間的翟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了第一節創意美術課程。
  • 「以孝治家」填海巷社區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課堂
    11月6日,全國以孝治家示範基地填海巷社區書院舉辦每周五家庭教育公益課堂。這次家庭教育課堂由社區家長課堂講師團中的陸禹含老師主講。讓家長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父母陪伴孩子需要不停的學習,更要做一個懂孩子的父母。「在新時代發展的今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我們希望更多的家長走進課堂去學習和成長。」陸老師指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家是小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只有我們父母不斷的學習,才能孕育出陽光燦爛的花朵。
  • 「學校放假,社區開學」關愛兒童公益活動系列報導③
    為了豐富未成年人的暑假生活,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暑假期間,中山市婦聯啟動了「學校放假,社區開學」關愛兒童系列公益活動,24個鎮區婦聯、277個村和社區,開展「學校放假,社區開學」活動,豐富和點綴孩子們的暑假,成效顯著。
  • 打造有溫度的公益教育,四點半公益課堂開課
    半島全媒體為讓轄區青少年兒童度過一個快樂、健康、充實的課後時光,李滄區浮山路街道關工委聯合李滄區委老幹部局,在浮山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積極搭建活動、培訓、教育平臺,開設「四點半公益課堂」,設置許多符合青少年兒童需求
  • 「桃源居公益」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提高居民幸福感
    社區公益大家談錄製現場。人民網重慶6月20日電什麼才是真正的社區?它不僅僅是建築的集合體,更重要的是價值共同體。在那裡民眾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還應該要有一定社區溝通的文化和制度,讓社區成員有凝聚力和歸屬感。她認為,社區不是建築物的堆砌,更重要是價值共同體。對此,重慶市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菊認為,目前社區存在諸多問題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區服務和需求是錯位的。這源於長期以來單一的服務提供主體,自上而下的提供機制讓社區凝聚力、參與感都會缺乏。
  • 天使寶貝公益基金會理事李濤:人生不長,要更慷慨,更有愛
    (原標題:天使寶貝公益基金會理事李濤:人生不長,要更慷慨,更有愛)
  • 烏蘭美早教中心親子活動走進瑞寧社區,家門口的親子公益課堂
    跑贏未來為了讓早期教育在社區中達到區域輻射的作用,轉變家長的育兒理念,提升家長科學的教養水平,給0-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更全面、更科學的早教指導與服務。更為了讓寶寶感受爸爸和媽媽的愛,學會愛,並讓他們從小懂得感恩,能傳承孝老敬親的中華美德。9月17日,烏蘭美早教中心聯合泉山街道瑞寧社區舉辦了「助力童年 跑贏未來」 親子公益課堂。
  • 免費授課的日語奶奶 八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
    原標題:免費授課的日語奶奶 八旬候鳥老人的社區公益課堂_雲南網    從兼職老師到大學老師    流利地聽說讀寫就可以算作掌握了一門語言,但掌握了以後就一定會教嗎?那可不見得。
  • 國畫、書法、舞蹈……市青少年宮社區公益課堂來啦~名額有限!
    市青少年宮社區公益課堂開課啦!本次公益課堂針對暨陽街道望雲社區、江新社區浣東街道陶湖社區陶朱街道迎賓社區等四個社區及周邊社區4-12歲兒童目前開設小編先附上四份公益課程表供大家參考▽▽▽招生對象暨陽街道望雲社區、江新社區;浣東街道陶湖社區;陶朱街道迎賓社區等四各社區及周邊社區4-12歲兒童。
  • 重慶桃源居社區公益中心落成了。
    從深圳到重慶,從婦女素質、職業、學歷教育到老年大學、兒童素質教育,社區率先開展全員教育、終身教育,從社區到社會,桃源居不僅開創了社區公益教育辦學先河,更將教育領域延展至全民終身教育,為居民提供了再教育的機會和舞臺,為社區管理、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模式,更為業主以及城市居民的夢想提供了一種可能。
  • 清水橋社區開展葫蘆絲教學公益課堂活動
    清水橋社區積極打造「快樂之家」,實現未成年人關愛零缺失,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未成年教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8月13日,清水橋社區開展了葫蘆絲教學公益課堂活動,轄區20名未成年人參加。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學習,孩子們對葫蘆絲的使用和演奏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對吹奏葫蘆絲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 湖裡區開設四點半課堂 高效有趣豐富
    在湖裡街道康暉社區禹洲新村小區,不少家長很省心——在街道的支持下,社區積極推動小區黨建為民辦實事,開設「歡喜430課堂」,低年級的部分學生放學後,可以直接到這裡做作業、看書、做遊戲,現場還有專業社工老師、志願者家長輔導。這樣的四點半課堂,就像是坐落在居民家門口的「小區書房」,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更是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小區治理的生動實踐。
  • 祁門縣:暑期公益課堂 豐富假期生活
    暑假期間,祁門縣各地兒童之家推出了暑期公益興趣課堂,免費向當地中小學生開設寫作、繪畫等課程,在培養孩子們藝術興趣的同時,豐富了他們的假期生活。在金字牌鎮金陶社區「書綠色生活,繪綠色家園」學生暑期公益興趣課堂上,社區邀請的85歲國畫老師李松才為學生們進行著繪畫技藝指導,李老師以他豐富的教學經歷和繪畫專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