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居公益」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提高居民幸福感

2020-12-20 華龍網

社區公益大家談錄製現場。

人民網重慶6月20日電什麼才是真正的社區?它不僅僅是建築的集合體,更重要的是價值共同體。然而目前社區存在種種問題亟待解決,養老、教育、鄰裡互助……除了依靠政府力量,社會組織全面參與的重要性也開始日益為人們所重視。19日,一場主題為「社區公益大家談暨重慶市社區治理創新論壇」的活動在重慶電視臺精彩展開。來自政府、學界、社會組織、社區居民代表等100多人就「社區公益如何讓生活更加美好」進行了深入討論,專家和社區管理者、業主普遍認為,在推進社區和諧建設,發展社區民間組織方面,桃源居模式走在了前列。

從深圳到山城重慶,再到天津、上海、北京,桃源居將中國和諧社區建設模式進行到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是一家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社區建設中的使命與擔當。通過完善的社區建設,讓城市社區建設真正達到宜居、幸福的階段,桃源居找到了一把鑰匙。

服務與需求普遍錯位

政府、社會、居民良性互動才是真正「社區」

調查顯示,由於社區開發和管理的脫節,目前社區存在養老、教育、兒童關懷、鄰裡互助、失業救助方面,甚至在環保、治安等方面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傳統只能單一依靠政府部門,往往難以有效解決。同時,社區群眾活動開展的少、社區參與度不夠。

根據這些現狀,在論壇上,大家首先展開了一場關於什麼才是「社區」的討論。

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表示,社區的概念內涵很豐富,它包括人口、地域、建築,還要有社區的經濟和社區公共設備設施。在那裡民眾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還應該要有一定社區溝通的文化和制度,讓社區成員有凝聚力和歸屬感。她認為,社區不是建築物的堆砌,更重要是價值共同體。

對此,重慶市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菊認為,目前社區存在諸多問題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區服務和需求是錯位的。這源於長期以來單一的服務提供主體,自上而下的提供機制讓社區凝聚力、參與感都會缺乏。

「目前的社區規劃,更多的是在硬體上的規劃,」重慶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處副處長肖澤敏表示,缺乏軟體上的社區服務,可能是重慶社區建設目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需要實現政府、社會、居民三者之間的互動。這意味著政府在土地出讓時,就要先對社區功能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設計日後的社區治理模式。而開發商只是把經過規劃的土地,通過專業化服務,變成藝術性的建築和社區的呈現。這裡不光是居民安居的問題,還有就業的問題,安居樂業功能要並重。

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創始人、執行理事長李愛君女士認為,小區和社區區別在於,小區就是樓盤,是鋼筋混凝土的堆砌;而社區是家園,有從對物的服務到對人的服務,政府公共服務和企業市場服務和社會組織慈善服務要融為一體,照顧到社區不同類型的人。如果家園服務不當,城市裡就會出現孤獨的老人、孤獨的妻子、孤獨的孩子,這「三孤」得不到照顧,就會成為社會新型的問題,這個問題要解決,就要建立新型的社區服務體系。

深圳社會組織研究院院長饒錦興表示,建設一個幸福社區,需要政府職能到位,需要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但是激發社區居民對社區關愛的群體意識是最重要的,社區發展的生命力就在這裡。

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公益組織成社區服務中堅力量

在論壇上,專家們指出,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需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社區公益組織,發揮社區公益組織完善社區服務,培育社區福利,積累社區資本,創建社區自救自助、民主自治的公共服務體系的作用。這是創新社區治理模式的需要,社區公益組織也能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有效補充。

在論壇上,來自重慶南岸區的一些社區管理者以實際情況表達了社會管理中的經驗和探索。

南岸區土山鎮騰龍社區負責人介紹,在社區新成立之初,居民的主要社區活動是打麻將、聊天、開荒種地,居民凝聚力、榮譽感、歸屬感都很差。經過社區組織文體隊伍、開設健康論壇等活動,社區一萬多人,有10%以上參與了社區活動,居民的幸福感提高了。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指出,通過這些例子可以看到,幸福社區的共同特徵就是創新了社區治理的模式。

而幸福的社區,不僅發揮了政府的作用,也充分激發了社區的企業、公益站、社區報社、基金會等各方的作用,真正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居民共同參與,法治保障的格局。

此外,這些社區裡活躍著一大批公益性組織,為社區提供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服務,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

這些公益性組織,傳統方式是政府包辦、發起、設立,未來的方向則要政社分開,既要政府創造寬鬆環境,積極引導,同時要激發社會活力,讓居民自下而上的組建公益性組織。

肖澤敏認為,現在有一種社區治理模式叫三社聯動(即社區、社會組織、社工),是推進新型社區治理的有效模式。而基金會則是這種模式的源動力。

比如說桃源居社區公益基金會,不僅僅服務於項目,還能夠造血輸血,壯大基金會的同時,也幫助了其他組織,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相關焦點

  • 「桃源居模式」與社區黨建的魅力
    深圳桃源居社區黨建創新和社區管理創新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中央黨校教授王長江等黨建專家認為,桃源居社區的實踐證明,社區黨建要在社區發展中起到領導、促進、幫助的作用,通過社區黨建積極培育基層社會組織,不斷提高社區的組織化水平,社區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才有保障。    桃源居最初是一個垃圾成堆的荒郊野嶺,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 深圳桃源居治理模式具有推廣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肖建章遞交提案認為桃源居社區充分發揮民間組織作用讓流動人群安居樂業  深圳桃源居治理模式具有推廣意義  本報北京3月10日電(特派記者李舒瑜李文生陸雲紅楊麗萍陳海峰劉偉滑翔)寶安區桃源居社區是深圳市的「明星社區」,曾獲多個國內外社區建設大獎。
  • 重慶首家社區基金會落戶桃源居社區
    參會領導、專家學者對桃源居社區治理模式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 隨著黨的十八大首次把「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寫入黨的綱領性文獻和民政部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城鄉社區治理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服務完善
  • 小社區 大文章——深圳市桃源居社區黨建創新調研報告
    新建社區組織和治理結構往往是鬆散型的,居民彼此缺乏聯繫,「一盤散沙」的社區居民給社區管理、運行帶來了諸多困難和成本。因此,社區黨組織通過整合社區力量,把鬆散的社區成員集中到一系列組織完整、運轉順暢、功能完備的社會組織之中,再將這些社會組織置於社區的統一協調之中,建立起網絡化的層次分明的社區居民構成,實現社區治理結構的改造,就形成了緊密型社區。
  • 重慶桃源居社區公益中心落成了。
    原標題:  重慶桃源居社區公益中心落成了。   9月28日,重慶桃源居社區教育聯合辦學開學儀式暨「中國夢·桃源夢文藝晚會」在桃源居社區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廣場舉行。數千桃源居居民與社會各界代表參加了開學活動。
  • 重慶桃源居公益公園盛大開放
    市民們匯聚於此,親身感受桃源公園的清幽與愜意,感受桃源居社區家的溫馨與浪漫。  渝北區政協副主席、空港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周恆豐,空港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常務副主任曾德明,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創始人、常務副理事長李愛君等領導參加了開園儀式。  曾德明在開園儀式上表示,「桃源居社區通過完善居民自治、創建社區資本、發展社區的公益組織,為社區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 社區創新方式提高基層治理水平
    11月5日,《新店子社區報》「十九屆五中全會特刊」送到了轄區群眾和商戶的手中。這份社區報已經辦了10年,是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舟水橋街道新店子社區宣傳黨的政策、提高社區治理水平、服務社區居民的好幫手,老住戶們閱讀它已成了習慣。
  • 深圳桃源居社區創新社區服務 形成「公共服務鏈」
    桃源居社區擁有學校、兒童託護中心、圖書館、商場、文化廣場、食堂等一系列完備的公建配套設施,這些公建設施不是由政府「包辦」,而是由政府委託開發商建設,交付社區經營管理。  桃源居集團公司董事長李愛君告訴記者,公建設施的維護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因此社區自身必須具備「造血」功能。桃源居社區的「造血」功能是通過社會組織社區服務中心來完成的。
  • 重慶桃源居社區文化教育中心項目在北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記者李春林)重慶桃源居社區文化教育中心項目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啟動。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為這一項目定向捐贈1億元。    桃源居社區文化教育中心項目,是為社區居民特別是婦女設立的繼續教育平臺。
  • 秦安縣何川社區創新社區治理模式
    □新天水記者 周文濤 蔚軍平秦安縣興國鎮何川社區積極學習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因地制宜實施「居民提事、網格議事、會議定事、聯動辦事、群眾評事」五項民情議事機制,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為群眾排憂
  • 彌勒市福地社區:創新治理新機制 樹立社區新形象
    居民希望能在社區裡看電影,社區聯繫相關部門滿足了居民在家門口看免費露天電影的願望;居民稱院子裡人們打牌的聲音太大,社區「五級網格長」出面解決;居民在自家地下停車位上安裝充電樁引發相鄰車主的安全性擔憂,社區邀請住建、消防、市場等8個職能部門出面化解……
  • 彌勒市福地社區:創新治理新機制樹立社區新形象
    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提供熱情服務居民希望能在社區裡看電影,社區聯繫相關部門滿足了居民在家門口看免費露天電影的願望;居民稱院子裡人們打牌的聲音太大,社區「五級網格長」出面解決;居民在自家地下停車位上安裝充電樁引發相鄰車主的安全性擔憂
  • 白銀路街道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管家」服務社區 居民生活更精彩
    除此之外,社區還開展了不少活動服務住戶,我們現在真的是充滿了幸福感。」家住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16—28號樓的張磊居告訴記者。  這只是白銀路街道居民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街道不斷完善社區配套設施,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以「管家式」精細服務助力社區建設,以後,「居民生活還會更精彩。」
  • 揭秘德州新湖居民的幸福因子:「黨建+」引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
    ;群眾糾紛無小事,多元調處力量解民憂暖民心;涉法涉訴矛盾爭議大,專業調解機構止爭定紛……德州市德城區新湖街道堅持矛盾糾紛化解不留死角,讓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之前社區治理的方向一直是『維穩』,社區主動為居民做的事太少,居民幾乎感受不到社區的存在。」趙春芳說,現在社區治理在轉型,「我就尋思著怎麼為百姓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後來,當她了解到專業化的社會化運營的「鄰裡中心」後,有了新想法:「外地的社區都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專業社工來為百姓服務,我們是不是也能模仿這個路子?」
  • 2021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創新社區治理的理念與模式
    2021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創新社區治理的理念與模式 2020-12-15 14:45:49|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於金有
  • 深圳桃源居入天津 複製第一大盤模式
    桃源居大盤模式的成功其實「秘訣」在於其成功的社區管理模式,深圳桃源居在十年多的時間裡建立起了健全的社區公共服務體制與公共福利體系。  觀點地產網 見習編輯 曹萍 成功開發號稱「深圳第一盤」的桃源居項目後,桃源居實業開始了其起全國重點城市的大盤布局之路。
  • 城陽街道:爭做青島社區治理的品牌擔當和創新樣板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對於推進我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常州新橋街道舉辦新時代社區治理創新論壇
    10月17日,2020新橋街道新時代社區治理創新論壇暨江灣社區「連心·為民」服務月啟動儀式在江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辦。專家學者和街道、社區優秀工作者濟濟一堂,共同探討、分享創新社區治理的工作經驗。常州市民政局局長王莉表示,站在高鐵新城建設「C位」的新橋街道,以務實的舉措促進社區治理創新,增強社區治理和服務能力,體現了鎮轉街新城社區工作創新提升和社會治理的效能。
  • 興文縣僰王山鎮玉屏社區探索開啟「1+1+4」基層治理模式
    興文縣僰王山鎮玉屏社區探索開啟「1+1+4」基層治理模式 2020-11-26 20:44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曾凡秀)興文縣僰王山鎮玉屏社區以創建「精準服務引領居民自治
  • 任城區:創新「四位一體」模式 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濟寧新聞網訊(通訊員 董堯)今年以來,任城區創新社區治理方式,探索形成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未訴先辦、接訴即辦的「四位一體」治理新模式,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社區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