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1日,西方語系葡萄牙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詹珞珩在最有影響力之一的報紙媒體《公眾報》上發表葡語文章,題為「新冠之役,我們疏漏了什麼?大眾同理心的缺失」(葡語原文請點擊文末「原文連結」)對葡萄牙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個別排外、排華言論進行有力反駁,發表自己見解,為祖國發聲。
她在文中寫道:「疾病終將消失,但紮根於心的偏見難除。新冠病毒不斷傳播,而思想一樣具有被感染的風險。一則誤導大眾的新聞,一句帶有偏見的話語,一個充滿歧視的眼神,都有可能成為定時炸彈,成為團結抗疫的阻礙。」「事實上,我的祖國和人民為抗疫做出努力與犧牲,卻並沒有得到世界的關注,仍被排除在同理心和團結力之外」。她進而呼籲:「希望所有人知道,中國人正在遭受曲解和歧視,這樣不公正待遇應當受到關注。新冠病毒會過去,但歧視排外的現象並不會就此消失。我們期待大眾同理心的出現」。
詹珞珩同學是西方語系葡萄牙語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現正在葡萄牙新裡斯本大學交流學習。作為學生黨員,她始終心繫祖國,牢記使命。在海外疫情爆發,口罩等防護物資最為緊缺的時期,她慷慨地將自己有限的口罩分給了同住的室友。當她看到葡萄牙個別排華言論、了解到在葡同胞遭受到不公待遇時,強烈的愛國之情和為祖國發聲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字讓世界更多的人聽到中國學子的聲音,客觀認識真實的中國。
詹珞珩:親歷葡萄牙抗疫
和所有身處國外、心繫遠方家人的海外遊子一樣,我作為在葡中國學生,前後親歷了兩場戰「疫」。從最初密切關注國內疫情動向,到後來作為葡萄牙社會一份子參與抗疫,我經歷了兩種抗疫模式,但不變的永遠是國家對民生的關懷以及民眾間傳遞的溫暖。
葡萄牙人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也不乏臨危時表現出的優秀集體意識。作為在這場「戰疫」中身份特殊的參與者,我認為葡萄牙應該從「歐洲」這一整體概念剝離出來,它所做的努力和犧牲值得我們為其鼓掌。
3月2日,葡萄牙首次確診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此前,大多數葡萄牙人對這種新型病毒不以為然,在葡華人反倒是最憂心病毒的群體。而我,也變成了葡萄牙友人圈中「誇大其詞」「過度擔心」的被安慰對象。葡萄牙人仿佛統一了口徑,「別擔心,放輕鬆」是他們對我們詢問是否屯好貨、買好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後的清一色回答。在他們眼中,葡萄牙這次依然將是那個不受天災人禍波及的地方。
不過,從「置身事外」到「全民參與」的轉變,葡萄牙僅用了11天的時間。相比其它歐洲國家,葡萄牙交出的答卷實在優秀太多。3月13日,我收到葡萄牙房東的簡訊,被告知全葡即將實行居家隔離政策。當天,不論是去郵局寄信,還是去肉鋪、超市,所有公共服務場所,人人都自覺在店外間隔一米排隊,有序進場。政府面對疫情的迅速反應,公眾的自覺,無不給旅葡華人帶來安心感,為全社會帶來安定感。
與國內的舉措不同,葡萄牙有其因地制宜的抗疫特色。例如,對於輕症患者的收治,葡萄牙推行居家自愈。在全國居家隔離令實施期間,葡萄牙政府對個人的出行活動限制沒有那麼嚴格,對於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並不向大眾公示。病患信息「不透明」、個人出行限制略顯寬鬆雖照顧到居民的隱私和個人自由,卻讓更多的人憂心忡忡。但是,要知道,葡萄牙政府所作的每個決策,都是經過評估國內經濟醫療社會資源,反覆權衡個人和集體、各地區、各種族的不同情況後所作的慎重決定,在抗疫中展示了不同的活力。
對「祖國未來」的關照——為全國中小學生在家學習提供配套服務,舉國之力啟動周一至周五9:00-17:30、全程不歇科目齊全的網課直播;對弱勢群體的權利維護——法律禁止房東疫情期間趕客,開展年輕人「領養」獨居老人、排遣長者孤獨的暖心計劃,為老年群體專設超市購物時段;對醫護人員的支持——一段時間內,民眾晚八點準時在陽臺上為醫護人員鼓掌;還是具有西方特色的「西式隨意」——戴口罩不遮口鼻,外出不戴口罩、回家消毒鞋墊,總統穿褲衩獨自在超市購物,居家隔離期間警車巡邏時的魔性口號,民眾抵擋不住陽光的誘惑、解禁後蜂擁沙灘卻遵守「十人以下聚集」的規定,總讓人或會心一笑,轉而對這個國家愛得更深。
和其他旅葡華人一樣,面對疫情,我們比葡萄牙人更加清醒。我們被打上「外鄉人」的標籤,也是受疫情偏見不公最嚴重的群體。幾天前,我在葡萄牙一家報刊上發表了一篇反對歧視的文章,評論多是消極的聲音。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和諧的聲音,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善舉可貴。我仍然記得,疫情在全球暴發初期,當我害怕遭受針對華人的歧視、面對塞滿外國面孔的地鐵車廂躊躇不前時,一位與我同齡的陌生葡萄牙女孩對我的善意微笑,招手讓我進車廂的舉動,也記得每一次來自疫情期間外國友人的問候和關心。
我深知葡萄牙抗疫的不易,也感謝所有溫暖的瞬間。葡萄牙是種族多元的國家,協調不同族群的矛盾和抗疫步調,談何容易?不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民眾層面,葡萄牙都做了足夠的努力,得以在接近三個月中穩住疫情。
現在,葡萄牙社會已經逐步復工,除了街上行人佩戴的口罩還在提醒人們需要警惕疫情,一切似乎都恢復了正常。
詹珞珩,上外西方語系葡萄牙語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目前在葡萄牙新裡斯本大學交流
來源 | 人民網 西方語系
相關閱讀
□ 上觀新聞 | 上外學者姜鋒:疫情加劇,德國還能再淡定嗎
□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姜鋒:呼喚合作抗疫東亞模式
□
□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陳壯鷹:瑞士成歐洲「孤島」,嚴重疫情下孤軍奮戰
解放日報 | 上外學者陳壯鷹 金淑琴:德國全面實施口罩強制令
光明日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攜手抗擊疫情 進一步提升金磚國家公共衛生合作
□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晉繼勇:首次大規模疫情,歐盟協調受考驗
□
□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鄒志強:中東疫情背後相似的原因
□
□
□
廣州日報 | 上外學者王廣大 王玲寧:守望相助 打造中阿衛生健康共同體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麗蓉:「種族歧視病毒」是共建「健康絲綢之路」的最大路障
環球時報 | 上外學者馬麗蓉:加強抗疫的 「中國敘事」
東方網 | 上外學者張鵬 劉玥:疫情嚴重國家為什麼也有防範得當的城市?
戰疫@慕安會丨上外學者湯蓓: 「上醫醫國」,經濟鏈條暢通才能保障全球抗疫
人民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面對不安的世界,中國更要定力與擔當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範鴻達:中國能贏得世界讚譽也要面對流言蜚語
沙特《葉瑪麥》周刊 | 上外學者陳越洋 李雪婷:中沙人民合作抗疫積極向好
澎湃新聞丨上外學者毛蕊 王玲寧:波蘭暫禁外國人入境,全國停課關閉文娛場所
環球網 | 上外學者馬路遙 郭可:新冠疫情對國際傳播格局的五大影響
光明網 | 上外學者王玲寧 鄧惟佳:警惕全球傳播時代「信息疫情」的危害
上外學者俞祖成:
社會科學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林光志:面對疫情,日本應急管理如何實踐「人文關懷」?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關懷疫情下的脆弱群體,社區在行動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敏:臺灣地區的早期反應與中期措施,當前局勢可控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王金鈺:日本疫情期間,志願者活動為何陷入低迷狀態
團結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以社區為主體的脆弱群體關懷機制
文匯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社區共同體意識的再認識
澎湃新聞 | 上外學者王金鈺 俞祖成:如何理解日本針對疫情危機的「緊急事態宣言」
聯合時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社區公共危機管理長效機制
中國社會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白瑞:疫情危機後社區人際裂痕需要重視和彌合
中國社區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進一步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閱讀上外多語種資訊,歡迎訪問
http://global.shisu.edu.cn
原標題:《親歷葡萄牙抗疫,在葡萄牙報紙發文!上外學子詹珞珩:新冠之役,我們疏漏了什麼?大眾同理心的缺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