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高勇男
「作為剛剛畢業的留學歸國青年,我很驕傲能夠在祖國需要的關鍵時刻頂上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青島流亭機場國際航班從事信息錄入翻譯工作的志願者袁曉說。
日前,青島流亭機場急需一批具有外語專業技能的人員加入機場一線防疫工作,共青團城陽區委面向社會發出通知,招募具備英語、日語、韓語等語言技能的人員作為社會志願者參與防控。袁曉就是其中一員。
戰疫必勝,這是所有志願者的共同信念。
少喝水少進食,洗手間能不去就不去
2017年袁曉自山東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畢業後,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繼續深造碩士設計專業,於2019年12月28日畢業回國。生活中的袁曉,活潑開朗,校內校外志願活動中總有她的身影。而在外獨自求學的這幾年,有挫折更有收穫,「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有人挺身而出去幫助我,我珍惜這一切,感恩這一切,也更願意去為他人付出更多。」
因此,當看到自己各方麵條件均符合外語翻譯青年志願者要求時,袁曉毫不猶豫地選擇報名。經過選拔與培訓,3月24日起,袁曉和其他志願者開始在機場一線從事入境乘客信息補錄及翻譯工作,每天早晨6點到崗,有時候會堅守到凌晨2點,具體工作時長要根據航班情況安排。上崗第一天,志願者們就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青島空港大數據錄入青年突擊隊」。
由於要跟入境旅客直接溝通填報信息,志願者們必須全副武裝進入工作區域。「對於我來說,最震撼的就是第一次穿戴防護服的時候,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那些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當自己要穿上的時候還是有些緊張的。」袁曉笑著說。起初讓袁曉最不適應的就是「霧裡看花」,相對密閉的防護裝備使得呼吸霧氣極易產生,這讓習慣戴眼鏡的她總要不時去擦拭。「怕看不清造成工作操作失誤,我們就跟一線的醫護人員學了個辦法,提前用碘伏或酒精擦鏡片,效果還不錯,就是那氣味刺鼻又辣眼。」袁曉說,為了最大限度節約防護用品,同時減少暴露感染風險,大家在工作中總是儘量少喝水、少進食,洗手間能不去就不去。
把名字寫在背後,方便大家在工作中迅速定位。
為了戰疫最終勝利「拼上了」
每天直接接觸大量旅客是有風險的,從一開始的緊張到現在的從容,袁曉說,支撐她的是身邊的每一位戰友,是一股子「拼上了」的信念,還有來自於家人的鼓勵。
據了解,袁曉的父母都是城陽職教中心的教師,這段時間在家忙碌備課、製作課件、上網課的同時,也都參與到了志願服務中。「其實最先鼓勵我報名參加志願者的是我的父親,他是一名老黨員,疫情發生後他首先成為了一名志願者,也鼓勵我要行動起來,告訴我以前都是大家在照顧我,現在我有能力了,必須去照顧好大家。」袁曉回憶說。
袁曉的父親參與志願獻血。
父母的言傳身教在袁曉的成長經歷中,一直佔據著重要位置。在這場防疫阻擊戰中,袁曉的父母一方面牽掛著學生,一方面積極行動起來,參與學校和社區的防疫志願服務。不久前,袁曉的父親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獻血活動,志願獻血400毫升,是活動中年齡最大的獻血者。疫情防控一個不能落下,尤其是困難群體,為此袁曉的父親參加了青島心海特色美食公益組織的幫扶活動,和眾多志願者一起探望慰問了城陽區流亭街道南流社區的孤寡老人,為他們送去醫用口罩和生活用品。
在袁曉看來,戰疫期間沒有前方和後方之分,每一人都身處前線,每一個人都應該全情全身投入進去,為戰疫的最終勝利貢獻一份力量。「跟在前線與病毒殊死奮戰的醫護人員來比,我能做到的這些真的不算什麼,只是希望能拼上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儘可能幫助到大家,幫助到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