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行為與觸覺防禦現象

2021-01-16 網易

2021-01-04 10:16:11 來源: 沐苗教育

舉報

  孩子的攻擊行為一向是家長最頭疼的孩童教養問題之一,它不但直接造成孩子間的摩擦衝突,影響孩童環境適應以及人際相處能力,更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與情感支持機制的衝擊。

  

  造成孩童有攻擊行為的原因有許多,諸如人格特性、行為問題、環境因素等等,但對於六歲以前甚至部分小學的孩童來說,觸覺功能失調所產生的觸覺防禦現象才是最主要的導因,而也唯有改善基礎的觸覺系統功能,其他的行為問題、人格特質等等的處理也才可能有顯著的改善。

  人身上的觸覺系統可以粗略分為兩大系統,一個是原始的觸覺系統(anterolateral tactile system前外側丘系觸覺系統),另一個則是比較先進的觸覺系統(posterior column medial lemniscal tactile system後柱內側丘系觸覺系統)。顧名思義,原始的觸覺系統是最古老、最開始的觸覺功能,事實上,它也是天生的本能,是上天奉送的,出生後便與生俱來的能力。

  

  原始的觸覺系統主要負責感受」冷熱」、」痛癢」、」輕觸」等跟生存密切相關的感覺刺激(過冷會凍傷、過熱會燒傷、痛則代表外傷、癢則代表中毒、輕觸則暗示威脅的到臨),而原始觸覺系統的反應也是非常的原始單調,只有兩種反應,不是攻擊便是逃避(fight or flight),就如同在森林中的野生動物一般,碰到威脅時不是挺身攻擊、就是拔腿逃避。

  相反的,先進的觸覺系統主要是靠後天學習、學習發展而來的。先進的觸覺系統主要傳遞精細觸覺、震動覺、觸壓覺、以及本體覺等具有高度區辨性質的感覺刺激(精細觸覺的特色是可區辨刺激定點的位置以及觸覺動作的路徑;震動以及觸壓覺則可以感受到極其細微的差異變化;而形體覺則有如」手的眼睛」 般的精細區辨性,能藉由摸索輪廓而在腦海中形成圖案使個體有如「看」到東西一般,這就是精細本體覺的極致表現)。

  而先進的觸覺系統的反應也如同其多元的區辨能力一般,會隨著細微的差異而有迥然不同的多元反應,例如同樣是拍肩膀的刺激,但會隨著情境以及人物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讀與反應(就如同若是在家裡給爸爸拍肩膀,有著鼓勵安慰的意義,但若是在警局給辦案人員拍肩膀,則可能暗示著警告與麻煩;倘若是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在墳場不論被誰拍肩膀,那感受可能又完全不一樣了)。

  

  原始的觸覺系統在出生後,隨著觸覺刺激頻率以及程度的增加(如餵食過程中食物與湯匙等食具的刺激、幫孩童洗澡清潔時的肌膚毛巾肥皂等刺激、與孩童嬉戲互動活動時摟抱捏碰梳裝等刺激),會將幼童原本極為敏感且極端的觸覺反應逐漸地減低到適當的程度,這種減敏感的過程是極其自然且連續的,且減敏感的刺激形式也會由被動的被刺激、慢慢地轉換成主動的探索來自我刺激。

  相反的,隨著孩童的成長,其所能接觸到的觸覺刺激種類及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化,其會促使先進的觸覺系統不斷地學習與發展,使其原本的區辨能力會愈來愈精進與細緻。

  舉例來說,接觸到木頭的刺激,可以學習到分辨木頭與非木頭;倘若又接觸到紙張的刺激,則除了可分辨紙張與非紙張、木頭與非木頭的刺激外,亦可分辨既非紙張亦非木頭—就如同這樣的道理,孩童接觸越多種類的觸覺刺激種類,其觸覺分辨的能力會以相乘倍數的速度而更蓬勃、精確且精進地發展。

  

  造成觸覺防禦的原因是多種的

  剖腹產的孩子是最容易造成「觸覺防禦」的,孩子缺少子宮收縮和產道擠壓的過程,會直接導致孩子觸覺防禦。出生後非母乳餵養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觸覺刺激不足。

  此外,孩子生活的環境過於「安全」,家長不讓孩子碰這個,說「髒」,也不讓孩子碰那個,說「不衛生」。對孩子的保護過於周到,孩子失去觸覺刺激的機會,在孩子需要觸覺刺激的關鍵期沒有能給孩子足夠的觸覺刺激,都有可能導致孩子的「觸覺防禦」。

  有許多父母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和孩子一起玩,也缺乏與孩子的身體接觸,過早地讓孩子獨立睡,都會使孩子觸覺刺激不足,出現「觸覺防禦」的表現。

  

  及早關注,及早矯治

  孩子表現出「觸覺防禦」的一些特徵,家長也不必緊張。

  「觸覺防禦」的孩子不會影響她\(他\)的正常生活,只是我們要特別關注。因為如果年齡小的時候注意及早進行矯治,增加觸覺刺激的機會和時間,就會避免出現更多的觸覺防禦的症狀,也就會避免出現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有影響的一些行為,進而影響到孩子正常的學習、人際交往等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淺談APT攻擊的檢測與防禦
    ,有效的防禦呢?◆隱蔽性:APT攻擊具有極強的隱蔽性,攻擊者往往會利用豐富的經驗、先進的技術、超凡的耐性來掩蓋自己的行蹤,躲避常規安全產品的檢測,並且整個攻擊過程時間跨度較大,給APT攻擊的防禦帶來極大的挑戰。
  • 感覺統合訓練之觸覺刷的使用
    在我們臨床接診的孩子當中,很多發育遲緩的孩子因為精細和大運動的發育落後,家長的小心的看護,精細的護理,會出現觸覺的過度敏感或者過敏減弱,表現為長時間的哭鬧,亂發脾氣,好動,排斥陌生人的觸碰,甚至還有攻擊的行為,觸覺刷可以提供適當的觸覺刺激,改善孩子的觸覺障礙,並穩定情緒。非常適合那些有情緒問題,多動症,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那麼具體大家來了解下觸覺刷吧。
  • 觸覺過度防禦是什麼,對兒童重要嗎?要如何改善?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點 ,針對觸覺敏感並不是只針對3歲以前的小寶寶,而是適用於所有對觸覺過度防禦的人,包括從小就有觸覺過度防禦的成人。、只是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幼兒和兒童。什麼是觸覺過度防禦觸覺過度防禦又叫觸覺敏感。
  • 常見網絡攻擊之CC攻擊&防禦手段!莫錯過!
    2、如果網站是靜態站點,比如html頁面,在被CC攻擊的情況下,打開任務管理器,看網絡流量,會發現網絡應用裡數據的發送出現嚴重偏高的現象,在大量的 3、如果是被小量CC攻擊,則站點還是可以間歇性訪問得到,但是一些比較大的文件,比如圖片會出現顯示不出來的現象。
  • 攻擊行為的形成
    在文章右上角點按鈕「┇」可分享到您朋友圈攻擊行為是一個正常反應攻擊行為是動物其中一個用來適應環境的正常行為--- 勞倫茲(動物行為研究的先驅者, 197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Ethologist Konrad Lorenz)動物的攻擊性行為 – 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和物種的特異性。
  • 如何使用DHCP snooping防禦網絡攻擊?
    事實上,這種沒有得到重視的情況就意味著供應商也可能會忽略這種攻擊。DHCP snooping就是一種可用於防禦許多常見攻擊的防控技術。  DHCP可能受到幾種不同方式的攻擊,其中包括惡意DHCP伺服器或本地交換網絡的地址解析協議(ARP)汙染。並非所有意外事件都屬於惡意攻擊。
  • 兒童觸覺刺激不足 需重視!
    例如:早產兒因為一出生就被送到保溫箱,缺少跟母親身體親密的接觸,因此缺少早期的感覺刺激,在日後行為上可能表現出怕生,膽怯,退縮等現象。  在五感中,觸覺最多,所以觸覺的學習也最重要。人類在胚胎時期共有三層,內層發展為內臟,中層發展成骨骼和肌肉,外層形成皮膚和腦神經細胞。
  • 什麼是CC攻擊?如何有效防禦?
    CC攻擊其實屬於DDoS攻擊的一種,其原理就是攻擊者控制某些主機不停地發大量數據包給對方伺服器造成伺服器資源耗盡,一直到宕機崩潰。這種攻擊普遍都是流量不是很高,但是破壞性非常大,直接導致系統服務掛了無法正常服務。CC攻擊因其見效快、成本低、難追蹤,是黑客最常用的攻擊類型之一。
  • 極具破壞力的DDoS:淺析其攻擊及防禦!
    技術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無論是個人社交行為,還是商業活動都離不開網絡。但是網絡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威脅,其中以DDoS最具破壞力,它已經成為不同組織和個人的攻擊手段,用於網絡中的勒索、報復,甚至網絡戰爭。本期,ISEC實驗室的老師就為大家解析DDoS的攻擊及防禦。
  • 對抗樣本攻擊與防禦,MindSpore是怎麼做的?
    Q2:增加防禦算法後精度會降低?不一定。防禦算法用了對抗訓練的方式,生成對抗樣本加入原始數據集中,一起訓練模型,得到的模型參數和單純用原始數據集的模型參數是有一點差異,這個差異,可能使得在測試集上的精度發生變化,可能減少,也可能增加。Q3:增加防禦算法對訓練時間的影響?
  • DDOS攻擊怎麼防禦?
    高防伺服器主要是指IDC領域的IDC機房或者線路有防禦DDOS能力的伺服器。主要是比普通服 務器多了防禦服務,一般都是在機房出口架設了專門的硬體防火牆設備以及流量清洗牽引設備等, 用來防禦常見的CC攻擊,DDOS,SYN攻擊。就目前的標準衡量,網盾高防伺服器是指能獨立防禦100G以上的伺服器。
  • 學界 | 綜述論文:對抗攻擊的12種攻擊方法和15種防禦方法
    這樣的攻擊會導致神經網絡完全改變它對圖片的分類。此外,同樣的圖片擾動可以欺騙好多網絡分類器。這類現象的深遠意義吸引了好多研究員在對抗攻擊和深度學習安全性領域的研究。自從有了 Szegedy 的發現,機器視覺領域中陸續出現了好幾個有意思的受對抗攻擊影響的結果。
  • 深度探討:陰陽師防禦與攻擊計算公式
    【陰陽師評測】陰陽師防禦與攻擊計算公式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計算公式,本篇就攻擊與防禦的測試數值來探討一番,相信接下來新資料片的更新,有了好友對戰之後會更加完善。(玩家:BronzeKey分享)相關推薦:青行燈當狗糧大隊長的的可行性實戰測試    我的數據是在我不斷加結界突破裡的好友通過私聊對方同意才得來的,防禦數值是對方給我的,輸出值是我慢慢統計的。那個時候我才52級,但是源博雅的普攻正好一級對應的就是100%攻擊傷害,比較方便計算。
  • ATP組織「MuddyWater」攻擊升級,騰訊企業安全「御界」全面防禦
    ATP組織「MuddyWater」攻擊升級,騰訊企業安全「御界」全面防禦  近日,據騰訊安全反病毒實驗室安全大數據監測發現,國外APT組織 「MuddyWater(汙水)」再度活躍
  • 千萬不可忽視孩子的觸覺發育
    這些讓家長覺得不可思議的現象和其他的感覺器官一樣,大腦在接收到觸覺信息之後,也會影響人的情緒,並讓身體產生適應性反應。比如,如果有陌生人靠你太近,哪怕他並沒有碰到你,你也會感覺不舒服,這是觸覺做出了防禦反應。
  • 前庭、觸覺、本體、學習能力失調的常見表現
    第二、觸覺防禦:觸覺系統是胎兒在子宮最先發展的感覺系統,也是最大的感覺系統,在人類行為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觸覺對整個神經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體沒有大量的觸覺刺激,神經系統恐怕要變得「不平衡」了。因此,兒童身體未接受大量的觸覺刺激,就會出現觸覺防禦,表現在對各種刺激和皮膚接觸敏感、上課容易分心、做事沒效率、膽小怕陌生環境、脾氣暴躁、吃手、咬指甲、愛哭、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不合群。觸覺統合失調的兒童由於各種觸碰都會使其不安,心理上總處在一定的紊亂狀態,必然使學習與生活質量不斷下降。
  • 科學冷靜的解讀兒童攻擊行為,輕鬆控制兒童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或者是反社會行為。青少年打架的暴力行為很普遍,但是普遍的現象不代表是正常現象,更不代表不需要制止,可以容忍的。心理學界把攻擊行為氛圍兩類: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如果攻擊者的主要目的是攻擊受害者,無論身體還是心靈的傷害,或者故意毀壞他人的成果財物,這種行為就是敵意性攻擊行為。
  • 水坑攻擊,監視公司的一舉一動?這裡教你如何防禦!
    轉自Mcafee Labs,作者German Lancioni水坑攻擊巧妙而危險的動態一組研究人員最近公布了利用多個iPhone漏洞利用網站感染最終目標的研究結果。這類攻擊背後的關鍵概念是使用可信的網站作為攻擊他人的中間平臺,它被定義為水坑攻擊。
  • 紀錄片《小人國》:孩子有攻擊行為,需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而學齡期的兒童的攻擊類型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工具性攻擊,一種是下意識攻擊,還有一種便是敵意性攻擊。下意識攻擊則是由於孩子的身體的自我防禦機制,孩子本身是沒有敵意的,只是當有人突然抱住自己,或者是碰到自己的時候,下意識做出的自我防禦反應,儘管說抱住她的孩子或碰到她的孩子是毫無敵意的。而敵意性攻擊則比較嚴重,做出這種類型攻擊的孩子是抱有某種明確的目的,比如說傷害他人,或者是嘲笑,諷刺等。
  • 紀錄片《小人國》:孩子有攻擊行為,需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孩子攻擊的類型有專家稱,孩子從嬰兒時期起便具備了一種攻擊的衝動,而學齡期的兒童的攻擊類型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工具性攻擊,一種是下意識攻擊,還有一種便是敵意性攻擊。工具型攻擊一般是指孩子們為了獲得某個東西某件物品而做出的搶奪,推搡甚至打架的動作。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