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天津試卷作文的題目,是要求考生圍繞和「器」相關的一段材料進行寫作。
題目從生活中的「器」切入,要求大家在文章中探究「器」。具體涉及到形制與內容,物質與精神,功能象徵等各個層面的豐富內涵。「器」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物質的「器」,要想寫出好的作文,必須上升到精神的層面。
這也是近些年來我們語文試題的一貫性的思路。由實入虛,由物質到精神,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思維方式,也可以把它簡單看成套路。對於思維的恆定性,想必大家有切實的體會。
從今後高考方向來看,這道題的好處在哪裡?
第一,注重了品行的培養。
正如題幹中我們所能看到的,「器」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上升到國家和民族的層面。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作為工具的「器」,也有體現思想品德,審美品位的象徵意義的「器」。
「器」作為物質的存在,也是精神的體現,是個人的才學和事業成就的標誌,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需要。「器」連接了個人和國家,從題目中我們可以解讀出關於個體的品行提升的話題。一句話,「器」引導我們從日常的生活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第二,體現了傳統與時代的交融。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器」可以有不同的層面,展現出了相當的開放性,符合我們時代的特點,同時也來自於我們的傳統文化。這樣一個作文題目,不同的考生均可以有話說。探討成不成器的話題可以寫出文章,論述如何成器成才的話題,也可以寫出文章;但如果志存高遠,站到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更可以寫出高分作文。
列舉幾個寫作文的角度
物質基礎與文明發展。
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傳承,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物質層面的「器」,往往體現的精神的文明。茹毛飲血的時代,也正是「器」的缺少。社會逐漸發展,人們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鐘鼓樂之,鐘鳴鼎食,都是「器」發展的明證。但人類崇高的精神,又往往不是「器」所能局限的,一旦食,一瓢飲,正是這簡簡單單的幾層,掉了顏回高尚的品格。
像這樣一個例子,大家寫作文的時候,可以兩個角度都論述,也可以選擇一個展開充分的論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實這是假目標和手段之間的關係。今天的科技為什麼會如此發達?因為有著先進的生產工具,要想讓我們這個時代向著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一定要善於做出更好的「器」。
不為「器」所拘,不為「器」所局限。
另一面我們也要看到,擁有好的物質基礎,卻難以成就事業,這個又是什麼原因?一大半的原因是僅僅執著於「器」的層面 。
如何成器?
個人的作為,國家的棟梁,都是成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廣泛涉獵,一專多能,不能恃才傲物,要有寬廣的格局,要有遠大的志向,要有濟世救國的胸懷。
一篇例文的提綱
請看例文《君子當為器》的開頭和寫作提綱:
孔子曰,君子不器。而我卻說,君子當為器。當今時代,君子應當通過教育,使自己逐步完善,從璞玉渾金脫胎為器,為世所用;君子當海納百川,成有容之器;君子當砥礪,前行成國之重器,為國所用。
君子當成有用之器。……
君子當為有容之器。……
君子當為大國重器。……
大國崛起,憑何而起?我輩少年當努力成器!
專注初高中英語和語文學習,這是我們撰寫的第366篇原創文章,更多閱讀,請關注。
高中語文:對立型材料例文分析,學會整合對立的觀點
高中語文:從文言文中尋找議論文寫作的素材和靈感
2018全國二卷作文的啟示,如何運用反向思維創新審題立意
2018高考全國二卷作文真題的啟示,逆向思維更容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