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市現場綜合寧波晚報
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
近日,浙江寧波鎮海的李老漢有個糟心又憋屈的事。今年,65歲李老漢上個月,他把4萬元存進銀行,存了5年。對李老漢來說,這可是筆巨款。4萬元,包含了他一口氣領到的拖欠了幾個月的工資,還有春節時兒女給的過年費。
過了一個月,李老漢要用錢,就拿著存摺去銀行。他想著,提前把錢拿出來。不料,銀行工作人員卻告訴他:「5年之內無法支取,否則只能取出2萬元。」
4萬元怎麼就變成了2萬元?李老漢稱,當時存款時,工作人員稱這種存款的利息比定期存款高。可是,現在錢卻也取不出來了。
無奈,李老漢向律師請求幫忙。律師稱,流水帳確實有4萬元,但上面標示有「保險」字樣。原來,李老漢在銀行工作人員的推薦下,購買了一款某保險公司的兩全保險(萬能型)保險產品,躉交4萬元,保險期為5年。
保險合同明確規定:如果5年之內,李老漢因意外重殘或死亡的,保險公司將一次性給付現金4.8萬元;如果5年後李老漢沒有發生意外死亡事故,保險公司將一次性給付現金50000元;產品的猶豫期為30天,30天後退保的,只能退本金的50%。
律師解釋稱,李老漢已經自願在保險合同上簽了名,而且還繳納了保險費,就表示合同已經生效,一切以合同為準。如果5年後保險公司不按合同約定支付保險金的話,可以去法院起訴。
存款?還是儲蓄型保險?
律師分析,李老漢手中的合同是已經生效的保險合同。既然合同已經生效,那麼雙方就有義務遵守合同相關條款的規定。
銀行到底能不能賣保險?根據規定,銀行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是可以銷售保險產品,並且,銀行銷售保險產品手續與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的手續相同。
怎麼區分儲蓄型保險與銀行存款呢?
一、銀行存款不需要籤訂合同,只需要辦理存摺或存單;而辦理儲蓄型保險時需要在多份文件上簽署名字。
二、銀行存款的利率不會有太大差別;儲蓄型保險的「利率」根據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決定,因此,銷售人員會描述較高的回報率。
三、銀行存款一般在櫃檯辦理後就能辦結;儲蓄型保險會有好多環節,如錄音錄像、電話回訪確認等。
四、銀行存款無論是活期還是定期,隨時可以取出,只影響利息;儲蓄型保險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是不能自主取出的,否則會影響到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