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話題③|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專訪全國政協...

2020-12-14 中國發展觀察

本刊記者 馬玉榮

2020年3月30日,時隔15年, 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兩山論」 的發源地——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考察,了解該村多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模式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當年,村裡下決心關停礦山、水泥廠,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稱他們這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如水,發展似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高耗能、高汙染、高排放,這些突出環境問題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和損害。習總書記因此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在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前,《中國發展觀察》記者就有關問題,對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谷樹忠進行了專訪。

提案切中生態環境焦點問題

中國發展觀察:作為從事生態文明研究的全國政協委員,您最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有什麼相關提案?

谷樹忠:2020年註定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格局、方式等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也給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視角、新的要求、新的目標。國內外經驗教訓表明,每次重大疫情的背後,都有其生態環境的深層原因。根據初步研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與人類生活方式不當或特定野生動物生境被幹擾有著密切聯繫。我國應戰疫情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痛定思痛,疫情的慘痛教訓促使我們深刻反思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治理方式,驅使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驅使我們更加重視生態環境的演變及其可能的影響與風險,尤其要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實現生態環境優美的願景;驅使我們更加注重生物安全及其保障,建立健全包括生物種群安全、生物生境安全、生物產品安全、生物服務安全和生物技術安全等在內的國家生物安全保障體系。

基於以上考慮,我提出了一個《關於建立健全國家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的提案》。在提案中建議從六個方面入手加強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一是基於保障生物物種安全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我國瀕危生物物種目錄管理制度;二是基於保障人類生命健康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中國大陸)人類疫源性野生生物目錄管理;三是基於系統保障生物安全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國家生物安全評估與預警體系;四是基於應對生物安全突發事件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國家及地區生物安全應急體系與機制;五是基於國民生物常識匱乏的國情,加強生物安全常識宣傳普及;六是基於保護瀕危生物物種的迫切需求, 建立健全瀕危生物種質基因層面的保護與安全保障。

另外,我還提出了一個《關於保持綠色轉型發展定力、優化生態環保壓力、強化高質量發展動力的提案》。提案的要義,一是堅定地保持綠色轉型發展的定力,重點是兩手發力,增加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二是堅定地優化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重點是雙向發力,既要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也要把金山銀山轉化成綠水青山;三是持續地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動力,重點是精準發力,統籌提高資源環境成本的經濟產出率。

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能否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關乎全面小康成色,更關乎人民群眾最切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生態環境公平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要方面,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國提高生態公平性、建設公平社會的重要路徑。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我曾經說過,對於汙染企業不但要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時間、空間進行整改,還要多從環保角度為企業提供服務,包括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等方面。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企業作為汙染防治主體,必須依法履行環保責任。但要重視企業合理訴求、加強幫扶指導,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

「兩山」理念落地生根

中國發展觀察: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安吉這片山水的記掛由來已久。時隔15年他再次重訪故地餘村。當年他在這裡首次提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的提出,為餘村人吃下了定心丸、也指明了發展方向。如今的餘村,不僅環境美,而且產業興、百姓富。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請您談談對「兩山論」的理論和實踐的認識。

谷樹忠:眾所周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已全面確立,由8個方面有機組成:以生態興則文明興為核心內涵的生態史學思想,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內涵的生態哲學思想,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內涵的生態價值思想,以優良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核心內涵的生態福祉思想,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核心內涵的生態系統思想,以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治理生態環境為核心內涵的生態法治思想,以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為核心內涵的生態社會思想, 以共謀全球生態文明為核心內涵的生態世界思想。這其中,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內涵的生態價值思想,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涵。

在這裡我重點從4 個方面談談對「兩山」的認識。一是關於「兩山」的辨析。我認為,「綠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 就是良好而豐富的生態產品與生態系統服務(包括生態空間), 也可以視為「美麗」中國的形象化表述。

二是關於「金山銀山」的理解。我認為這就是指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 或者指物質生活富裕。在此意義上,金山銀山高度契合「富強」中國建設。

三是關於「就是」的辨析。我認為這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就是「 綠水青山= 金山銀山」,這就意味著價值觀的根本轉變,亦即綠水青山就是財富, 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富,就是廣義的財富,是社會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資產或自然資本(與人造資本相對應);另外一種理解就是「綠水青山」要「成為或轉化成金山銀山」,也就是指要在現實中真正實現生態產品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特別是其經濟價值。

四是關於「轉化」的辨析。有兩種理解,一種理解就是「單向轉化」,即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讓優美的生態環境得到相應的經濟回報,金飯碗裡要有飯菜而且是好吃的飯菜;另外一種理解就是「雙向轉化」,即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和金山銀山轉化成綠水青山(增加生態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這兩種轉化都是必需的。

總之,「兩山論」或生態價值思想,對於保護好、培育好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統籌兼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將持續深入地踐行之。

秉持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綠色「一帶一路」

中國發展觀察:您曾經赴巴基斯坦、斯裡蘭卡就綠色「一帶一路」進行實地調研。梳理之前召開的地方兩會和政府工作報告不難發現,「一帶一路」已成為各地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對於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您有什麼判斷和建議?

谷樹忠:「一帶一路」是我國在21世紀向全世界提供的一種重要的公共產品,它有助於增進有關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基礎設施、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挖掘各國各地區增長和發展潛能,維護地區、區域乃至全球公共利益,實現人類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同進步。去年年初,我作為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綠色「一帶一路」 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專題政策研究小組核心成員,應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 邀請,赴巴基斯坦、斯裡蘭卡進行了專題調研,先後與兩國有關部委、企業、研究機構等分別進行了座談,並與我駐兩國大使作了交流溝通。

此次訪問調研,有如下發現和判斷:其一,巴基斯坦、斯裡蘭卡兩國對於參與「一帶一路」是真心誠意、積極有效的。這從兩國部長級高官出面接見調研組並認真聽取調研組意見建議的誠懇態度即可看出來。態度往往決定成敗。「一帶一路」核心國家的良好態度,決定了「一帶一路」建設有著良好的預期和前景。

其二,我國政府對巴基斯坦、斯裡蘭卡兩國參與到「一帶一路」 建設中來是寄予厚望的,也將兩國真正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安排、資金安排等方面給予了充分考慮,特別是對在巴、在斯的標誌性工程給予了全方位部署。中巴經濟走廊(CPEC)及其旗艦項目瓜達爾港、科倫坡港口城和漢班託塔港建設運行等,中國及巴、斯兩國都給予了巨大支持。

其三,「一帶一路」建設在巴、斯兩國的推進過程較為順利、成效較為顯著, 特別是在港口建設或港口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預期成效,並帶動了當地就業,在巴基斯坦還造就了全國第一個女性起重機操作員。就業的增加,有效地提升了項目推進的順暢度與和諧度。

其四,「一帶一路」建設的綠色理念、標準、效果,在兩國「一帶一路」建設中充分得到了體現, 無論是開發類項目還是工程類項目,都執行國際綠色發展的標準, 在當地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也有效回擊了西方社會對「一帶一路」建設的不實質疑甚至污衊。特別是在電力極度短缺的巴基斯坦, 煤炭開採既有效保障了發電用煤, 又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生態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實現發電、綠化、節水等多目標的典範。

其五,關於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一帶一路」建設,兩國與我國在認識上大致是相同、相近的,但在具體細節方面還有所差異,例如我國更加強調政府的作用,而兩國更加注重企業、社會的綠色發展實踐,更加注重工程建成後的綠色效應,更加習慣用西方的視角審視工程立項、建設和運行。

其六,儘管兩國在綠色「一帶一路」 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有不少典型的案例,但我們在講好綠色「一帶一路」故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能力、改進技巧,尤其要學會用西方的話語講好中巴、中斯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故事。在此方面,巴基斯坦人比中國人更擅長些,應充分發揮其西方思維模式在講故事方面的優勢。

最後,調研也發現,同時我駐兩國大使館也反映,我駐外使領館普遍缺乏相應的生態環境專業工作人員,對於包括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在內的生態環境問題缺乏必要的認知水平和響應能力,在生態環境問題及其處置上容易被人牽著走,導致工作上、輿論上的被動。

總之,加強綠色「一帶一路」 建設,是我國真正成為負責任大國、走進世界舞臺中央所必需。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任重而道遠。

文章來源:《中國發展觀察》2020年第9-10期合刊

內容版權歸屬中國發展出版社及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轉載務請註明出處(刊物名或本公號名)及原作者。

=====中國發展觀察=====

感謝關注和傳播,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發展觀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中國發展出版社主辦、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編輯出版,是以發展為主線、以經濟為重點的綜合性半月刊,開設有戰略、宏觀、區域、世界、法治、社會、文化、前沿、產業、智庫論壇等欄目,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權威性、可讀性。《中國發展觀察》在學術理論界、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企業家階層擁有廣泛而穩固的讀者群,並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重要機構和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權威資料庫列為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

中國發展觀察雜誌社: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榮華中路22號院亦城財富中心A座7層(郵編:100176)

網址:www.chinado.cn

公眾號:ichinado(中國發展觀察)

電話:010-68352880 68353229 88335431

相關焦點

  •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充分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進步。如何理解「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五位」之間的關係?
  • 「四個全面」引領「平年兩會」不平常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記者林建楊 郭信峰)由於今年全國兩會與春節在時間上接近,因此七天假期剛過,中國就進入到「兩會時間」。    今年兩會不涉及換屆,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平年例會」,但節後上班第一天,中國主流媒體就展開了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全面」的解讀討論,為將於下周開幕的兩會帶來不平常的信息。
  •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從全國兩會看中國改革...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從全國兩會看中國改革發展新圖景新華社記者韓潔、安蓓、何欣榮、姜琳中國的「兩會時間」,世界的「中國時間」。面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將怎樣規劃2019年的改革發展?
  •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今年怎麼幹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治汙攻堅戰 今年怎麼幹 核心閱讀日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在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的背景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也成為今年地方兩會聚焦重點從挖掘減排潛力到完善信息監管平臺,從壓實目標責任到推進立法進程,地方兩會上的生態亮點令人振奮。打造京津冀地區「千年秀林」,建設楊浦濱江「生活秀帶」,利用荒山種植油茶,推進礦山生態修復……2019年,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
  • 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治汙攻堅戰 今年怎麼幹
    來源:人民日報(關注地方兩會)地方兩會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議題 治汙攻堅戰 今年怎麼幹核心閱讀日前,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在我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的背景下,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也成為今年地方兩會聚焦重點
  • 2020年全國兩會主要內容熱點議題 今年全國兩會看點前瞻
    因此,今年下一階段如何做到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放鬆,推動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將是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另外,中國將如何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抗疫,相關決策與趨勢也備受世界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院長胡豫說,當前疫情防控風險挑戰仍存,絕不能前功盡棄,必須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
  • 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決戰決勝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5月23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國兩會落幕,徵程再啟。全國上下加快落實兩會精神,再接再厲,攻堅克難,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曲鳳宏說,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預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重點關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加快補齊貧困地區涉水基礎設施和生態修復的短板弱項。鞏固和拓展產業就業扶貧脫貧攻堅,人民至上。精準扶貧,扶到點上。
  • 2021全國地方兩會|省級地方兩會拉開大幕,防疫和未來五年經濟藍圖...
    1月17日,政協第十二屆河南省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鄭州召開,標誌著河南率先進入全國省級地方兩會時間,一年一度的地方兩會就此拉開大幕。與以往不同,過去的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會有怎樣的「成績單」,引人關注。
  • 盤點全國兩會十大關鍵詞 透視國計民生要點
    有媒體分析,「四個全面」概括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動中國現代化、推動改革開放的關鍵問題,拉高了民眾「幸福感」。「四個全面」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當然會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  ——「政治生態」  除了「四個全面」,「政治生態」也成為此次兩會上中央高層屢屢提及的詞彙。
  • 牢記講話於心 貫徹兩會精神於實踐 決勝攻堅全面小康社會...
    這次全國兩會,是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向好態勢下,召開的非同尋常的大會,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堅持生態優先謀發展 盤點十年兩會環保議題
    【中國環保在線 一周看點】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不斷升溫,逐漸成為國家高度重視的議題。隨著全國兩會舉行,聚焦民生的環境治理再成熱點議題。事實上,不僅僅是今年兩會,往年也是如此,環保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十年來,兩會上的環保線索。
  • 2020全國兩會熱點話題 全國兩會十大熱點解讀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遲的全國兩會於5月21日開幕。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以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召開的兩會,將有哪些精彩看點,接下來小編將以「國計」與「民生」為線索,整理出今年全國兩會的十大熱點關鍵詞進行解讀。
  • 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聽聽上海市宗教界的聲音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作為一名市政協委員,我要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圍繞大局,發揮政協委員凝聚共識、匯聚人心的作用,努力畫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會的最大同心圓。
  • 從A到Z讀兩會 不看熱鬧看門道
    北極星環保網訊: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匯聚北京,出席莊嚴盛會。兩會是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在這個為期兩周的政治季,中國將總結過去一年工作的成果,部署新一年的重點工作。根據數據顯示,環境汙染問題和環境治理是今年兩會最受公眾關切的話題之一。
  • 如何深入學習貫徹2019年兩會精神?教育部這樣落實 | 兩會@教育
    會議重點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政府工作報告主要精神特別是有關教育的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有關教育內容,兩會代表委員對教育的意見建議等,並對深入貫徹落實兩會精神作了全面部署。大會具體內容有哪些?
  • 2020全國兩會時間表-2020兩會召開時間和結束時間
    :2020兩會開始時間2020人大會議,即: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2020政協會議,即: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5月21日在北京召開。5月2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於明天15:00在人民大會堂開幕,5月27日下午閉幕,會期比原計劃縮減了4天半。全體會議和小組會議都做了壓減,安排6次小組討論。
  • 創造美好城市環境 增添全面小康成色
    據青海日報報導,自2016年西寧市成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以來,在公園廣場,各種綠地景觀既賞心悅目又擔當著「海綿體」作用;在道路小區,科學的排水系統能將雨水引入綠化帶;全市對80多個老舊小區進行了全面改造,試點過程中黑臭水體全面消除,試點區域內7處內澇點全面解決。
  • 長江生態成兩會熱頻詞 黃金水道亟待「一盤棋」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 去年兩會期間,增強調,「要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過去的一年,圍繞綠色「黃金水道」,一些創新制度與做法正在推進。時間來到2017年,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護,再次成為全國兩會熱議話題。
  • 吉林建築科技學院青年學子熱切關注全國兩會召開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2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國季)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分別於5月22日和5月21日在北京開幕。吉林建築科技學院青年學子熱切關注全國兩會召開,向兩會表達期待,向偉大祖國表達祝福!
  • 探路小康——寫在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
    作為「先行者」,江蘇小康社會的建設可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從擺脫貧困、實現溫飽到建設總體小康社會;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種發展不全面、不平衡的低水平小康基礎上,建設「六個更加」的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江蘇則邁入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