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生態成兩會熱頻詞 黃金水道亟待「一盤棋」

2020-12-13 環保在線

  【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

】 去年兩會期間,增強調,「要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過去的一年,圍繞綠色「黃金水道」,一些創新制度與做法正在推進。時間來到2017年,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護,再次成為全國兩會熱議話題。

  長江生態成兩會熱頻詞 黃金水道亟待「一盤棋」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長江,作為生態走廊的定位在近年被強化。
 

  眾所周知的是,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唐古拉山的雪山走來,奔騰6300多公裡入海。但有調查表明,截至目前,長江經濟帶以21%的土地承載著全國近20%的石化產業,僅從重化工業產量看,長江沿岸就佔到全國近半壁江山,集聚了全國超30%的廢水。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資源公告數據顯示,全國廢汙水排放總量785億噸中,有近400億噸排入長江,幾乎相當於一條黃河的水量。
 

  自此,長江經濟帶的綠色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2016年1月5日,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一年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深入人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全面推進。
 

  共字當頭,統字。強調「休養生息」,在2016年9月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中亦被重點提及。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綱要》不僅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形成長江經濟帶發展強大合力的行動指南。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這意味著,長江的保護與發展將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在生態綜合治理的「加法」上,發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水環境保護項目172個,安排專項建設基金支持環境保護項目274個,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推進長江水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與修復。與此同時,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就如何守住資源利用上限和生態環境底線,實現長江經濟帶的大保護積極建言獻策。
 

  如何切實做好「共抓大保護」,是擺在有關部門及長江經濟帶11省市面前的一道新課題。雖然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各地動作頻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代表委員們看來,長江流域的水環境治理和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條塊分割、部門分割的情況依然存在,流域治理手段缺乏。」對於長江流域管理體制機制上的問題,民進黨中央在一份提案中這樣寫道。
 

  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農工黨中央提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長江入河排汙口監督管理的建議》明確,長江流域綜合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現有長江入河排汙口監管權限劃分,依附於河道管理範圍內建設項目管理權限、取水許可管理權限等,沒有體現入河排汙特性,導致大排量、重汙染的入河排汙口未納入流域層面管理。
 

  而事實上,「長江流域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是水汙染勢頭不能有效遏制的根本原因。」全國政協委員劉志彪指出。如何統籌上下遊左右岸,理順權利和責任,從而通過優化流域環境監管和職能配置來實現流域環境保護?在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看來,中央深改組通過的《按流域設置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機構試點方案》為此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即從機構、編制、人員、職能、事權等工作層面,儘快明確監管體制和執法流程。
 

  「長江生態修復急需『一盤棋』的共治意識。」全國人大代表丁小強建議,儘快制定出臺國家層面的長江流域保護規劃,建立跨區域聯防聯控體系、全流域投融資體系,實現長江流域環境共治。對此,持有同樣看法的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亦指出,「『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汙染、誰付費』,生態補償機制是協調各區域長江生態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關焦點

  • 從黃金水道到生態新走廊 長江經濟帶奏響綠色轉型發展「主旋律」
    齊力治汙——讓汙水遠離母親河 綠色發展需「喘息時間」縱橫東西6300公裡,長江被稱為中國的「黃金水道」,在這一流域裡,作為中國經濟新支撐力量的長江經濟帶覆蓋了四川、雲南等11省市,其流域人口與地區生產總值佔比均超過全國的1/3。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進入新時代,中央要求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面臨著如何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生態和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的問題。  何為「黃金水道」?  目前,長江水系完成水運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佔全社會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的20%和60%,其中,沿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85%的鐵礦石、83%的電煤和85%的外貿貨物運輸量(中上遊地區達90%)主要依靠長江航運來實現。  唐冠軍介紹,水運相對於其他運輸方式具有投資省、運能大、成本低的經濟優勢和佔地少、能耗小、排放低的生態優勢。
  • 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
    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戰略決策。為進一步開發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現提出以下意見。
  • 打造「綠色長廊」 構建長江生態屏障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將「建設綠色生態廊道」作為重點任務之一,明確了長江經濟帶不單是打造「黃金水道」,還要成為「綠色長廊」。    「前三十年的發展,我們犧牲了一部分長江的生態環境。」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這樣表示。    國家做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曾經受傷的長江帶來新希望。
  • 一江黃金水道 兩城千裡牽手(組圖)
    在重慶,我們聽到重慶經濟理論界有一個「H」型的長江經濟帶理論。說的是「H」中間的一橫是長江,右邊一豎是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橫與豎的交點是上海;左邊一豎是西部資源富集地帶,橫與豎的交點是重慶。三峽工程的建設,為重慶建設長江上遊的航運中心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三峽大壩建成後,水庫回水到重慶,將形成深水航道。
  • 黃金水道不斷「流」——來自長江航運的保暢見聞
    新華社重慶2月20日電題:黃金水道不斷「流」——來自長江航運的保暢見聞新華社記者韓振 楊紹功 賈遠琨 王賢19日,長江上遊最大的樞紐港重慶果園港內,貨車載著貨櫃穿梭而過;江邊的一架架吊機正對船舶進行吊裝作業
  • 保護長江生態對武漢全面有利 長江生態保護勢在必行
    省黨代會報告提出,要狠抓長江生態大保護,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持續開展長江大保護行動。連續4天來,省黨代會代表持續熱議這一話題。 關鍵詞「河長制」要一推到底永久執行「省黨代會報告中,『長江』二字有17處,充分說明省委對長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環境的保護非常重視。」省黨代會代表、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系水工教研室黨支部書記楊豔表示,為人民治水興水管水,「河長制」要一推到底,永久執行。
  • 新華日報評論員:打造「黃金水道」上的「鑽石段」
    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江蘇在新的起點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按照總書記賦予我們的定位,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力爭通過未來五年努力,再來一個長江生態環境和發展質態的「巨變」,把江蘇段真正打造成「黃金水道」上的「鑽石段」。
  • 西部開發新脈動|借力黃金水道 川南打造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
    9月18日—19日,「西部開發新脈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宜賓,探訪長江黃金水道為西部開發帶來的澎湃動力。通江達海 鐵公水多式聯運無縫連接近年來,宜賓港以水路、水鐵聯運、公水聯運等「多式聯運」和物流大循環為抓手提升通江達海的能力。
  • 中國騰退長江岸線158公裡 水利部:長江幹流生態環境有效修復
    記者11日從中國水利部獲悉,中國近年來開展的長江幹流岸線利用項目清理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共清理騰退長江岸線158公裡。「目前,長江幹流岸線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修復,侵佔長江岸線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幹流水運條件優越,素有「黃金水道」之稱。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對長江生態的保護力度,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清理騰退長江幹流岸線也成為改善長江生態的重要一環。「由於歷史原因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制約,長江岸線的利用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有些項目布局不合理,岸線集約利用程度不高。
  • 長江黃金水道跨世紀宏偉工程 ——寫在長江口至南京12.5米深水航道...
    在日前召開的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竣工驗收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表示。深水航道工程,讓長江下遊沿江港口全部變身海港,極大地提高了長江中上遊「江海聯運」能力,長江黃金水道在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主骨架作用得到大幅提升。430公裡深水航道工程,已成為中國交通人心中的一座豐碑。
  • 為什麼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不能像長江那樣成為「黃金水道」?
    河流是地表徑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最為熟悉的地理事物,人類自古以來就有「沿河而居」的習俗,四大文明古國都位於大河的中下遊衝積平原,我國的長江和黃河被我們譽為「母親河」,黃河中下遊地區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從古至今,河流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 湖北:高質量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 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隨著長江黃金水道梗阻逐步打通,航運能力將大幅提升。  江豚嬉戲、兩岸披綠。長江正逐步恢復秀麗的面貌。作為長江幹線流經裡程最長的省份、三峽工程庫區和壩區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湖北勇擔使命,出實招、下猛藥、祛舊痾,護一江清水,謀高質量發展,唱響了新時代「長江之歌」。
  • 江蘇: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把好「生態修復」關
    從江水北調到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近一個甲子以來,江蘇牢固確立「全國一盤棋」的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用源源不斷的碧水清流,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當年僅補貼民工勞務,江蘇就負擔近億元    進入12月,長江北岸的江都冬意漸濃。
  • 長江新棋局:習近平親自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定向定調
    而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流域的大規模開發,眾多工業、生活廢水直接排入長江。有調查表明,長江已形成近600公裡的岸邊汙染帶。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資源公告數據顯示,全國廢汙水排放總量785億噸中,有近400億噸排入長江——幾乎相當於一條黃河的水量。  當然,在發展與保護的問題上,總會存在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兩難」「多難」問題,長江經濟帶建設同樣也不例外。
  • 長江生態面臨崩潰活水變死水 或成無魚之江(圖)
    李富貴11歲就操持船槳出門打漁,那時,滿江邊都是討生活的人家,大家恪守規矩,用三指寬網眼的漁網從長江裡打撈希望。  「那時候漁民辛苦。」李富貴說,木船一出去就是兩三天,一人搖櫓,一人拋網收網,沿著岸邊一直行到儀徵附近的水域,再一路划著船回來。但當時大自然的饋贈是豐厚的。老年漁民的印象裡,當時一網能打到數十斤魚,最長的大魚能有半米。
  • 專家:媒體不能誤讀「修復長江生態」含義
    【洞見】媒體不能誤讀「修復長江生態」含義更不能因此否定三峽工程與長江開發——駁《長江開發一甲子都幹了啥》一文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張博庭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建設
  • 長江航道2019年幹線航運貨物通過量近30億噸,被稱為「黃金水道」
    因此,按照這個標準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是十分適宜內河航運開發的,長江及眾多支流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內河航運網絡,被稱為「黃金水道」。我國主要內河航道長江沿岸的港口城市包括上海、南通、鎮江、南京、蕪湖、九江、武漢、嶽陽、重慶、瀘州等城市。此外,在長江下遊通過京杭大運河與淮河水系相連,組成四通八達的內河航運網絡。
  •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長江經濟帶發展有關...
    答: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調研時指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 【改革拓新路 發展開新局】為「黃金水道」鑲上「綠寶石」
    為了解決園區企業治汙成本高、排放達標難等問題,江蘇創新推出生態環境集成改革。今天的《改革拓新路 發展開新局》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一創新改革是如何助力沿江治汙攻堅,不斷為「黃金水道」鑲上「綠寶石」的。 【生態環境集成改革助力沿江治汙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