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3歲的樂樂就要進入幼兒園了。
自從樂樂媽回歸職場後,寶寶就一直交給奶奶在帶,自己也沒操太多心。可是最近樂樂媽才關注到一個問題,別人家2歲多的孩子都會用水杯喝水了,但樂樂仍然喜歡咬奶瓶。
原本她只覺得這是個面子問題,擔心樂樂上幼兒園後跟別的孩子習慣不一樣。上網查了相關資料才發現,長期使用奶瓶不僅僅是習慣問題,更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那麼,家長究竟應該從何時起幫寶寶戒奶瓶呢?戒斷過程中又該怎麼做呢?
一、什麼時候戒奶瓶最合適?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在12~15個月時就應該停止使用奶瓶,改用杯子;18個月之前,就應該完全過渡到杯子,更不應該含著奶瓶入睡。
對於母乳親餵的寶寶來說,在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時,家長就可以讓他慢慢從吸管杯開始接觸水杯,直接跳過使用奶瓶的階段。
如果孩子已經錯過了戒奶瓶的最佳時機,那家長朋友們最好現在立刻開始——越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壞處也更多。
二、太晚戒奶瓶有哪些危害?
1. 增加患齲齒的機率
很多寶寶習慣含著奶瓶邊吃邊睡、睡覺前不刷牙,這樣容易引起「奶瓶性蛀牙」。嚴重的乳牙齲齒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營養攝入和吸收,也會影響將來恆牙的生長。
2. 易導致牙齒生長畸形
過度延長奶瓶的使用時間,和過度使用安撫奶嘴、吸吮手指一樣,都會損害牙齒發育,容易讓寶寶牙齒變得稀疏、歪斜、上前牙突出(齙牙)、下前牙突出(反頜地包天)、雙頜前突(上下前牙同時向前突出)等等,不僅影響顏值,也會損害口腔功能和健康。
而及時戒掉使用奶瓶,還能更好地鍛鍊寶寶的口腔肌肉。
3. 引起營養不良或肥胖
寶寶從6個月起就開始接觸輔食,1歲後輔食慢慢變成了主食。太晚戒奶瓶,有可能讓寶寶的正常三餐和奶攝入發生衝突。
如正常三餐再攝入過量奶,長期積累會導致肥胖;而如果寶寶攝入過量奶之後,減少了其他食物的攝入,就會導致其他食物攝入不足,長期積累會影響營養均衡、甚至缺鐵。
4. 導致寶寶中耳炎
寶寶鼻咽部到中耳之間的咽鼓管特別短,使用奶瓶躺著喝奶時,很容易讓奶水進入中耳並引起感染,嚴重時更可能會損傷寶寶的聽力。
三、如何順利幫寶寶戒奶瓶?
1. 早點開始使用杯子
從6個月起,家長就可以開始給孩子使用兩側有手柄,頂部有蓋子和喝水嘴的學飲杯(訓練杯、鴨嘴杯)。
父母可以在杯子裡裝入少量的水,給孩子示範一下如何把水杯放到嘴邊,傾斜杯身喝到裡面的水。這個過程也能很好地鍛鍊寶寶的手嘴協調能力。
等寶寶掌握杯子的使用方法後,就可以把母乳或配方奶放進杯子裡給孩子喝。隨後再慢慢過渡到吸管杯和普通的杯子。
2. 掌握規律,循序漸進
一開始,家長可以先在每天中午時,用杯子來代替奶瓶餵奶。等孩子適應大約一個禮拜後,逐漸把早上的那頓奶也換成用杯子喝。最後,再替換睡前的那頓奶。
3. 換一種方式找安慰
對於寶寶來說,奶瓶不僅是一個喝奶的容器,還是他尋求安慰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大孩子,從心理上戒斷奶瓶,其實是非常不容易、很難適應的。
所以我們要多給孩子關心和陪伴,同時幫他找一些同樣能給他安慰,或者能幫他分散注意力的替代物。比如孩子用杯子喝完奶後,我們可以給他一個鼓勵的抱抱。睡前增加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聽音樂、講故事。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