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爸比,我要喝neinei~」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這句話,這曾經是《爸爸去哪兒》中林志穎的兒子KiMi的經典口頭禪。
而每當這個時候,不光爸爸林志穎在做什麼,都會放下手中的事情,立刻去給兒子衝奶粉,然後Kimi就會抱著奶瓶喝奶……
這樣的場景相比每天都會在很多家庭中上演。但你們知道嗎?美國兒科學會曾提出建議:
嬰幼兒應當在6個月之後開始學習並使用杯子,一歲左右慢慢停止使用奶瓶,最晚2歲以前一定要徹底戒掉奶瓶,否則會對牙齒的正常發育,以及身體的健康帶來許多隱患。
寶寶遲遲戒不掉奶瓶的危害:
(1)長期使用奶瓶會導致齲齒;
奶瓶的使用時間越長,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齲齒,這是因為寶寶過於依賴奶瓶,奶裡的糖分會附著在寶寶的乳牙上,糖類物質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轉化為酸,就會腐蝕寶寶的牙齒。
日積月累就很容易造成齲齒,當寶寶睡覺的時候,唾液分泌也會減少,乳牙就會被侵蝕得更嚴重了。
(2)阻礙口唇功能發展;
孩子從用瓶子吸吮奶到用杯子啜飲奶的變化,說明孩子從過去依靠口腔泵吸的作用吃奶,進而發展到用口唇飲奶,這大大促進了孩子的口腔功能,尤其是口唇的能力,否則會阻礙這一進程的發展。
(3)肥胖症;
過於依賴奶瓶的寶寶,也增加了患肥胖症的危險。
通常情況下,1歲寶寶的一天的奶量不超過500毫升。但有研究表明,過於依賴奶瓶的寶寶會不自覺攝入更多的奶,也讓寶寶獲取了超出身體所需過多的熱量,從而引起肥胖。
(4)影響寶寶邁向獨立;
讓孩子棄掉奶瓶改用杯子喝奶的最大好處,就是標誌著孩子已經完成了從小寶寶到孩子的轉變,不再是叼著奶瓶躺在媽媽懷裡喝奶的小寶寶了。
這個信號給了寶寶很大的鼓舞,從而會更加渴求進一步的獨立。
既然知道了奶瓶對寶寶有危害的風險,就要科學地戒除奶瓶:
1) 工具的替代;
寶寶6個月以後,就可以逐漸讓他使用帶吸口或者是帶吸管的杯子了,從奶瓶慢慢過渡到水杯。
家長要告訴寶寶,水杯才是喝水喝奶正確的打開方式,可以先給寶寶用杯子喝水,等習慣後,慢慢把奶也裝到杯子裡喝。
等孩子學會並慢慢習慣,就可以給寶寶戒除奶瓶了。
2) 慰藉物的轉換;
如果寶寶對於奶瓶的態度是「必須的安撫物」的話,戒掉奶瓶就沒那麼容易了,比如喜歡抱著奶瓶入睡,吮吸奶嘴安撫情緒等。這樣的寶寶就要花多一些的時間,用其他的安撫方式來替代奶瓶和奶嘴。
對於喝著奶睡的寶寶,要把喝奶時間提前,用洗澡、刷牙、讀繪本等方式來替代喝奶,避免把睡眠和喝奶聯繫到一起。
而當寶寶需要安撫情緒時,小寶寶需要用咬咬膠或者是其他安撫物,而大寶寶更需要是媽媽的愛和陪伴。
對於寶寶戒奶瓶,爸媽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在瞬間完成。
在戒奶瓶的期間,可能會遇到寶寶反覆、強烈的反抗,甚至拒絕吃奶,並且他也會因此心情十分糟糕。對此,媽媽要理解,並及時安撫寶寶。
養育孩子不是教條式的,並不是按書養,家長們需要自己權衡,找到一個最合適自己的養娃模式。
育兒的過程,不是你和孩子互相折磨和較勁,而是一個你自己和孩子都愉悅的過程。
孩子就像一株嫩芽,需要父母的呵護,也需要雷霆和雨露。我是護芽媽媽,伴您在育兒路上,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若您有什麼煩惱,歡迎發來私信,望我能給您帶去靈感和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