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幼兒園接娃放學,都會看見一個非常靦腆的小朋友和娃拉著手,說她靦腆是因為她很少大笑。有一次接娃去的比較早,大家遊戲時我看到了那個小女孩,嘴裡幾乎沒有幾顆好牙齒。
出於好心,等孩子們放學找到這個小女孩的媽媽,和她聊起了周末的口腔保健傳單。她的一番話讓我大吃一驚:現在的人就是圈錢,孩子的牙掉了就長出新牙了,咱們小時候也沒看過牙啊。
據了解,這個娃娃三歲半還沒戒掉奶瓶,真是嚇到了老母親。所以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聊聊什麼是時候就要戒奶瓶以及奶瓶的威力有多大。
超過這個年齡還不戒奶瓶,過兩年遭罪的是自家娃: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寶寶6個月之後,要開始學習使用杯子,滿1歲的時候就要戒掉奶瓶,最晚不超過18個月。也就是說一歲半,是娃戒掉奶瓶的最後期限。
一般而言,從6個月開始就可以開始從奶瓶到杯子慢慢過渡了。對於母乳餵養的寶寶,甚至可以完全不使用奶瓶,直接用杯子餵孩子。
奶瓶的威力有多大?
1、一口爛牙
別看寶寶的牙還沒完全長出,小小的乳牙已經種在牙床裡了,每次喝完奶不進行清潔,母乳將附著在口腔中,其中的糖分將會成為細菌的營養,並大量繁殖產酸,腐蝕牙齒形成齲齒。
大家不要小看乳牙齲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炎症很容易向下蔓延,而恆牙其實就在乳牙的牙根下,因此炎症可能會波及恆牙胚,造成恆牙釉質發育不良,容易患齲。
2、寶寶變醜
一般而言,寶寶從6~8個月開始,乳牙就開始陸續萌出了,大約在兩歲半前後長齊20顆牙。
超過2歲以後還使用奶瓶,可能會因為寶寶使用奶瓶的角度不對,時間一長容易造成牙齒畸形,角度大,寶寶會努力用下頜夠奶嘴,會有「地包天」的隱患,角度太小,寶寶上頜緊緊包著奶嘴,容易形成齙牙。
3、肥胖
2011年,美國Temple大學肥胖研究中心針對6750名兒童做了一次實驗,研究發現超過2歲還使用奶瓶的寶寶,5歲左右發生肥胖的概率比一般孩子高出6.8%。
通常,1歲後寶寶一天的奶量不超過500毫升。但過於依賴奶瓶的寶寶會不自覺攝入更多的奶,加上1歲後輔食的量也在增加,正常三餐再加過量奶的攝入,很容易導致能量過剩從而引起肥胖。
戒掉奶瓶的過程其實也是在學習使用水杯的過程,在6個月的時候可以給寶寶使用鴨嘴杯,1歲前後使用吸管杯,一般在1歲半前後就會使用正常的水杯了,這個過程爸爸媽媽要耐心等待。
各位寶爸寶媽,你在給寶寶使用奶瓶的過程中還遇到過哪些棘手的問題?不妨留言告訴我們,和更多人一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