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踏入頂尖名校就意味著「畢業後工作穩了」,畢竟名校自帶的光環屬性就能讓你離名校更近一步。但事實是,留學生們正頻頻遭受現實的暴打。
最近知乎上就有這麼一個提問:「985本科,常春藤研究生背景,為什麼在應聘過程中屢屢受挫?」
現在留學生就業,已經這麼難了嗎?
受疫情影響,被譽為全球網際網路聖地的矽谷現在正經歷大規模的裁員。
美西8.31上午10:30 Google 園區空無一人
昔日谷歌工程師休閒及吃飯的地方也比較冷清
有數據統計,截止6月,矽谷宣布裁員的公司數量已達到117個,裁員總數超過17000人。「我已經收到今年不會物理復工的通知。」谷歌一位高級經理表示。
大規模的裁員及撤回offer對於最初選擇畢業後先留在國外工作幾年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是個利空的信號。
他們有的年初拿到的offer忽然被收回;有的在抽取H1B籤證的路上屢屢受挫;有的迫於今年矽谷大規模裁員壓力開始考慮國內的工作機會。
有數據統計,2017年,16%的中國留學生在畢業後能拿到H1B籤證(美國最主要的工作籤證類別,發放給美國公司僱傭的外國籍有專業技能的員工,屬於非移民籤證的一種),能短暫的留美工作,但在2019年這一比例已經降到了5%。
今年,在美國僱主疫情期間收緊offer及矽谷大規模裁員的背景下,這一比例還會降低。
根據獵聘海外官方發布的《2020海歸留學生就業洞察報告》顯示:由於疫情影響,且海外抗疫不給力,今年近六成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從供求關係上看,回國尋找職業發展機會的2020年海外應屆留學⽣比去年多。
而且,像網際網路、教育培訓、金融等熱門行業依舊是大家「爭奪」的寶地。
在海歸留學生期望工作行業對比中,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教育/培訓/學術/科研/院校、以及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房地產開發/建築/建材/工程幾個行業人才集聚效應明顯,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提升。
不過,今年的海歸留學生對薪資的期待更為理性。期望年薪在10萬元以下的佔比34.31%,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01%;但期望年薪在10-20萬元之間的佔比為36.0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除了年薪10萬元以下的要求有所上升外,其他區間的薪資較去年同期就有下降。
總結下來,這屆留學畢業生就業的特點是:
僧多粥少——回國就業人數多但遇到了崗位需求削減應聘的時間點
不利——被鴿的秋招、被「毀」的春招
薪資預期較低,求穩
對於留學生來說,最大的問題在於不了解國內的招聘形式。
根據國內高校的開學時間,國內企業的招聘分為秋招和春招。
雖然名為「秋招」,但是開啟時間卻是在夏季。企業們往往在五六月份就會開啟提前批招聘,到了八九月份,更多知名企業開啟校招,甚至還有企業校招的申請截止日也在九月。
國內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企業的招聘信息,及早投遞簡歷、刷題,而留學生卻無法及時知道國內企業的招聘情況。
更尷尬的是,海外留學生的時間安排難以契合國內企業的招聘進度。當企業開放網申通道時,留學生們正忙著應付繁重的課程;當國內學生都開始面試時,留學生在準備考試。
空間距離的阻隔也影響著學子應聘。身在海外,不可能隨時回國;但是不回國,就沒法參加面試。而等到留學生回國時,知名企業的網申都已經截止,進度快的連offer都發完了。
1. 針對崗位定製簡歷
想拿offer,簡歷是第一步。簡歷的質量高低決定你是否能夠通過企業網申,拿到筆試、面試機會。
網申前要根據自己的目標崗位,準備多份不同版本的簡歷。在投遞不同的崗位時,用不同的簡歷,切忌「一份簡歷海投」。
海投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盲目海投。不分崗位,不看崗位JD,用一份簡歷投遞所有崗位,簡歷大概率會被刷下來。有的企業只能半年或者一年投遞一次,如果一次失敗了就失去了一次機會,所以大家一定要準備好簡歷再投遞。
2 準備筆試面試
現在的筆試越來越難,像聯合利華、四大等企業筆試中有遊戲測試的部分,難度很大,需要提前刷題,理清規則。
面試中最主要的是群面和單面,群面比較注重團隊合作能力,單面主要圍繞個人經歷考察你是否符合崗位要求,針對這兩種面試要分開進行準備。今年的秋招還是會以線上的形式來面試。
很多同學其實經歷很不錯,但是在面試中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所以掌握一些面試的小技巧也是必要的。
3 多投遞
今年的企業把秋招分成了提前批、內推批和正式批,各批次之間是獨立的,互不影響,相當於投遞同一家企業的機會更多了。
不過需要大家及時了解企業開啟招聘的時間,因為機會更大、流程更短的內推和提前批會比正式批開啟更早,結束的時間也更早。
企業的校招信息一般會在各大企業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或者官方網站公布,如果同學們同時對多家公司感興趣,就需要付出更高的時間成本。現在有一個最簡單、最方便的方法擺在同學們面前!
抓緊了小可愛們~確定了Offer,明年才能全身心應對另一場「硬仗」——畢業論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