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海歸,正在跟你搶工作

2020-09-09 世界之洞察

都說這屆畢業生堪稱史上最難一屆畢業生。名副其實。如果非要分出個高下,估計也就是這屆留學畢業生能和他們媲美了。

本來出去開開眼界、體驗一番跨文化交流的經歷、積累一些海外實習/工作經驗是人生中挺幸運、美好的事。結果到了2020年,這種「幸運」和「美好」大翻盤。留學改網課、天天家裡蹲、畢業沒典禮、有家回不去;好不容易買到機票,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順利抵達家園。

太難了!

而且,近幾年國內經濟形勢大好,越來越多留學生傾向於回國發展。為了找工作有優勢,大家還是希望能在海外積累些工作/實習經歷,再回國建設。

結果,說好的跨文化交流、說好的海外工作經歷,隨著海外失業率飆升全部泡湯。即使之前參加秋招拿到了offer,延期入職甚至取消offer的例子也有。

真的太難了!

到底有多難,咱們先用數據說話。

數據:看上去有點慘?

根據獵聘海外官方發布的《2020海歸留學生就業洞察報告》顯示:由於疫情影響,且海外抗疫不給力,今年近六成留學生更希望回國就業。從供求關係上看,回國尋找職業發展機會的2020年海外應屆留學⽣比去年多。

而且,像網際網路、教育培訓、金融等熱門行業依舊是大家「爭奪」的寶地。

在海歸留學生期望工作行業對比中,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教育/培訓/學術/科研/院校、以及基金/證券/期貨/投資、房地產開發/建築/建材/工程幾個行業人才集聚效應明顯,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提升。

不過,今年的海歸留學生對薪資的期待更為理性。期望年薪在10萬元以下的佔比34.31%,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01%;但期望年薪在10-20萬元之間的佔比為36.0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除了年薪10萬元以下的要求有所上升外,其他區間的薪資較去年同期就有下降。

總結下來,這屆留學畢業生就業的特點是:

僧多粥少——回國就業人數多但遇到了崗位需求削減

應聘的時間點不利——被鴿的秋招、被「毀」的春招

薪資預期較低,求穩

現實情況:還行,還行!

數據看上去,有點慘。實際情況呢?

我採訪了幾位「相關人士」,他們跨界網際網路、教育、諮詢、事業單位,有的自己是海歸、有的是曾經的海歸已經在自己的崗位上成為骨幹、有的還在為offer拼搏、也有已經籤好僱傭合同坐等翻開新篇章的。

採訪下來的感受是:留學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比調研數據看上去樂觀一些。

咱們詳細說說。

第一,是否對offer滿意另說,但拿到offer的人不少。

無論是哪個專業,拿到offer的畢業生比我預想的要多。

當然,前提是這些畢業生本身很優秀——美國top 30、藤校畢業,或者曾有過工作、海外實習經歷。疫情的影響是普遍的,但普遍之下優秀的學生受的影響更小。

第二,網際網路公司尤其是頭部幾家,對技術型畢業生需求很大。

採訪了一位BAT的戰略經理,詢問他頭部網際網路公司的招聘需求。答覆是:除非是公司內部業務調整,頭部和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不僅沒有縮減招聘,甚至個別還在擴招。

第三,諮詢公司的招聘略有緊縮。

甲方暫停項目、或者縮減原本留出的項目預算,這些都會導致諮詢公司推遲新人入職、甚至縮減招聘。

第四,留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待要調整。

根據《2020海歸人才求職趨勢報告》調研顯示,海歸碩士應屆生的平均期望薪資僅略高於國內碩士學歷人才,而海歸本科應屆生的期望薪資較國內本科應屆生高出44%,但在求職市場中,對於非國際一流高校的本科海歸應屆生,僱主在整體上並未展現出特別偏好。

採訪下來,發現也的確如此。

雖然留學生對自己的身價已經一降再降了,但鑑於現在海歸太多、疫情導致崗位更加緊俏,作為白紙一張的職場新人,還是要用一顆更平常的心去看待自己的海外經歷和文憑。

不過,從海歸人才的企業招聘薪資來看,企業相比去年更願意高薪聘請優秀海歸人才。與去年同期相比,年薪區間在 40-50 萬元之間、50 萬元以上的佔比有明顯提高;年薪在 10 萬元以下、10-20 萬元之間的的佔比較去年同期下降。

可見,優秀的人才,企業不怕花錢。

總結下來,留學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是:

招聘需求沒有數據看上去的那麼糟

名校畢業的學生受影響更小

熱門行業對人才需求量依然大

對自己的溢價要理性

做好這些事,留學生畢業不失業

其實,現在全球的畢業生都很難。

我認識的一位最近剛從美國某州立大學計算機本科項目畢業的朋友,在投了幾十份工作簡歷、拿到數次面試且被告知面試很順利後,原本信心滿滿的他,依然被僱主告知無法錄用。原因幾乎都是經濟持續低迷導致的招聘凍結,連在waiting list上的可能性都沒有。

所以,就業艱難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這種艱難時期,畢業生們也許可以考慮一下其他路來暫緩就業。

首先,不妨試一下「讀書即就業」這個方案。

「讀書即就業」是國內外通行的避險法則,總比「畢業即失業」要好。本科畢業生申請碩士研究生、碩士畢業生申請排名更好的學校的碩士項目。我周圍就有非藤校的碩士畢業生,改變原本就業的計劃,去申請藤校碩士的。

還有一種「讀書」是回國準備公務員考試。「國考」一般在12月上旬,畢業後半年時間準備也不算浪費。

除此之外,考慮進行更多專業培訓和教育也可行。

在畢業後接受一些跟職業規劃方向相關的專業培訓和教育——比如專業發展培訓班、在線認證和技能專修的課程——而不是馬上進入職場,對應屆畢業生來說在形勢好轉後的就業中可能有幫助,而且所需的投資也比報讀新學位要少很多。

當然,如果你鐵了心要找工作,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提升你拿到offer的機率。

第一,完善好簡歷和準備好線上面試。

以下是群裡朋友前兩天的對話:

這位朋友有數年工作經歷、曾擔任單位骨幹、今年從藤校碩士項目畢業,尚且如此認真對待簡歷,可想而知簡歷在找工作中的重要性。今年情況尤甚,投簡歷的人多、崗位更少,每個崗位都很寶貴,用人單位一定是精挑細選。簡歷又是應聘者的第一印象,非常值得下功夫打磨。

至於面試的重要性毋需多言,如何準備線上面試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發過的文章:《在家癱著,就找到了月薪3萬的工作》。

第二,未必非得拽著網際網路等熱門公司不放,可以考慮變換軌道走事業單位。

不少企事業單位都有海外人才引進的指標,公開招聘,不少留學生總是想著擠進熱門行業和崗位,忽略了這塊大蛋糕。

採訪的這位朋友就是當年畢業回國後通過類似指標進入北京的一家事業單位,穩定、待遇好、解決戶口、內部價買房。

不少企事業單位每年都有公開招聘海外畢業生的名額,大家多調研一下,也算另闢蹊徑走上陽關大道。

第三,考慮短期工作。

不是以正式員工,而是以兼職、外包聘用等方式加入到某個企業、某個項目裡。

企業最看重的仍然是候選人的相關實習經歷,從員工穩定性和節省培訓成本的角度考慮,具有相關實習經驗的畢業生能更快的實行工作崗位,並且發展速度更快。

這些工作可能不是你預期的工作類型,但有額外的收入可以幫助你在畢業後更有信心地應對各種不確定性;而且在簡歷中加入這段工作經歷,可以使你的求職簡歷更具競爭力。

總之,在特殊時期求職,我們要把求職視為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並且在這個過程種適應一些變換。比如,習慣經常被拒絕或者發下的offer被凍結/撤回、習慣等回復的時間變長、習慣線上遠程、習慣項目式的短期工作……

隨著經濟的復甦、情況會好轉。而在艱難的時代下成長起來的我們所具備的力量,將使我們能夠接受未來的任何挑戰。

相關焦點

  • 獵聘:近六成海歸留學生希望在國內工作,一線城市是海歸就業首選
    近六成海歸留學生希望留在國內工作獵聘調研數據顯示,當下海歸留學生最希望工作的地點中,選擇國內的佔比為57.89%,國外佔比為18.05%,另外有24.06%的被調研海歸留學生表示還在猶豫。當前,國內科技、經濟發展速度日新月新,與此同時,此次疫情讓更多海歸留學生感受到我國在抗擊疫情等方面的速度和魄力,因此不少留學生希望留在國內工作。
  • 廣州近5年海歸中碩士佔比最高達六成:六成海歸月薪低於八千
    廣州近5年海歸中碩士佔比最高達六成:六成海歸月薪低於八千 林霞虹 粟華英/廣州日報 2018-09-26 11:39
  • 海歸求職者增長六成 中國如何應對就業壓力?
    【歐洲時報網】2020年中國校園招聘即將接近尾聲,2020年公開數據顯示,今年海歸求職者增長了六成,而這屆國內高校畢業生也比去年增長40萬,疫情中的就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2020屆海歸成為「最慘的一屆」。
  • 報告:超3成海歸求職需4月以上,近六成薪資不及預期
    《報告》顯示,從整體求職海歸的年齡分布看,25-34歲群體佔比最高,達64.6%;16-24歲的海歸佔比較去年擴張4.5個百分點至27.9%;而35歲及以上的求職海歸在統計中不足一成。具體來看,海歸投遞前十的城市吸納了64.2%的海歸就業需求,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上海兩城則合計佔超3成,深圳佔8%。新一線城市杭州對海歸的吸引力與廣州不相上下,均在5%左右。成都、南京、蘇州、天津、武漢等新一線城市依靠較強的發展潛力與引才政策,也促使海歸人才積極奔赴。
  • 企業高薪聘請高學歷海歸,近六成留學生計劃歸國
    根據大數據統計顯示:58%的海歸留學生希望回國工作其中,深圳對於海歸人才需求量也是最大的,杭州和成都的需求佔比同去年相比增長最快。從學歷方面來看,由於之前出國留學目的原因,更多的學生是想要獲得更高學歷,開拓眼界,所以碩士學歷佔比最高,達到60%。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我們也有講到,大批海歸留學生歸國就業無疑給國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帶來巨大的衝擊。
  • 科學網—統計發現院士候選人超三成是海歸博士
    統計發現院士候選人超三成是海歸博士86位候選人來自北大、清華等高校,71人有海外留學、工作背景
  • 海歸博士回國找工作的真實情況
    不得不說,海歸的待遇跟專業非常相關,海歸真實薪資曝光,40歲的海歸博士回國好不好找工作。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海歸的待遇。樓層一:我是海歸碩士,本科國內211,工程狗,4年前回國,起薪6k,但是有戶口。感覺海龜就是北京戶口好弄一點,不過還必須要求公司是央企或者是高新企業,文科類的海龜更沒什麼機會。金融類和IT類的話,是不是海龜都掙很多。
  • 海歸回國送外賣?今年找工作的留學生,你們還好嗎?
    找工作難的現實情況下,甚至出現了「留學生畢業回國送外賣」的情況...作為一名背負百萬學費KPI的海歸,2020年,到底應該怎麼生存?留學生人數大幅度上漲,需求減少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據《2020海歸人才求職趨勢報告》顯示,今年的海歸人數大大增加,其中應屆生的佔比達到了六成,應屆生的人數更是同比增加了72.9%!
  • 今年歸國就業留學生80萬暴增7成,4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
    近日,在線職前教育平臺UniCareer發布的《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受疫情及就業移民政策收緊雙重影響,海外留學生紛紛轉向國內求職,歸國就業留學生暴增7成,達80萬;近4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據統計,2020年回國求職的80萬海歸還要與874萬國內應屆畢業生站在同一賽道,向有限的崗位發起衝擊。後疫情時代幫助海歸提升就業競爭力成為了新課題。
  • HR眼中的海歸留學生
    其中的幾組數據令人孩怕「回國求職海歸數量暴增七成,達80萬」「三成海歸認為首份工作未達預期」「近四成海歸年薪不足10萬」@知乎用戶十年前,留學生回國都是要請入VIP室,直接領導接待的。現在,留學生也得跟國內大學應屆畢業生一樣,參加招聘會,擠人才市場。
  • PreTalent 2018海歸回國求職報告:近七成認為薪資低於預期
    從14年起,國內應屆畢業生人數以平均25萬人/年的速度穩定增長,但是國內崗位的增長速度卻遠低於應屆生的增長水平;另一方面,近年來各行業重點企業均呈現減少校招規模的趨勢,國考減招近50%,金融、地產等行業減招明顯。內外兩種因素的疊加,導致2018年的求職市場嚴重縮水,形成了海歸回國求職愈發艱難的客觀現實。
  • 100位海歸爆料回國後真實薪資待遇!七成低於期望值!
    如果你還在因為要不要回國而感到迷惑主頁君建議你看一下看完之後你會變得更!迷!惑!6000元以下近七成的海歸的月薪低於自己的期望值好像一談到海歸回國,就是在說「低薪」100位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區海歸真實爆料留學生回國後的真實薪資其實是這樣的
  • 80萬海歸, 正在被內地生按在地上摩擦…
    一般來說:金融:滙豐、花旗、瑞銀等外資銀行和投行接受畢業兩年的同學網際網路:騰訊、阿里、百度等大廠一般畢業一年以內可投快消:寶潔、聯合利華等快消公司一般畢業兩年以內可投,接受有工作經驗的同學Uni醬為你吐血整理了21年秋招,5大行業名企對於海歸應屆生身份的畢業時間要求
  • 海歸談:「武漢莫慌 我們等你」
    最近,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青委會的三十幾位海歸,自發組織起來,將《武漢莫慌,我們等你》翻譯成英語、法語、俄語、德語、西班牙語、日語、韓語、芬蘭語、義大利語、馬來語等10種語言,面向世界傳播。「我們想讓國外更多的人看到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信心,我們一定會迎來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談及製作視頻的初衷時,他們中有的人這樣說。
  • 學業有成對象難覓:大齡留學女生被逼婚成海歸
    學業有成,但對象難覓。記者從人才市場舉辦的招聘活動了解到,越來越多的留學女生被逼婚而不得不終止學習或工作回國成為海歸。原因很簡單:過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還沒意中人,就快回國完成終身大事吧!原來在美國已有近9年學習經歷的她,年近30歲,是家中的獨生女,婚姻大事一直都是父母的心頭事。小王坦言,相對國內,在美留學中國學生的圈子和半徑都很小,所以她始終沒找到心上人。於是遠在上海的父母急了,一道道下「聖旨」:要麼趕快找到合適對象,要麼回國完成終身大事。「最多的一天催促四次。實在熬不過」,今年春節前,小王回到上海,節後走進了人才市場。
  • 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海歸就業觀察
    比拼就業硬實力(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1))「六穩」「六保」,首要是穩就業、保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引人關注。面對疫情影響及國內畢業生的競爭壓力,海歸就業呈現出哪些新特點?本版於今日推出「海歸就業觀察」系列報導,從心態、技能、行業、地域等多維度剖析海歸就業現狀,敬請關注。
  • 海歸就業觀察:撕掉標籤,比拼就業硬實力
    鄭 峰攝吸引力徐 駿作 新華社發「六穩」「六保」,首要是穩就業、保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尤其引人關注。根據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從中國走向海外的高端人才中近七成(69.6%)未來優先考慮回國就業。在這項調查中,選取了近6000位留學或工作在美、英、德、法、日等13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中國博士研究生、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校或企業科研人員作為調查對象,旨在全面了解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意願。「歸國潮」湧動之下,海歸就業競爭力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突出。
  • 7成海歸薪資低於期望值,近半數月薪低於6000,一個時代結束了
    ,雖然這類人也不少,但是回國找工作還是挺香的。而「海歸」背後的好工作高收入,也逐漸向普通工作、中低收入轉變。這不是危言聳聽。一份統計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地海歸的報告數據顯示,有44.8%的海歸月稅後收入低於6000元。而認為薪資水平低於期望值的人數,高達7成。出國留學,不香了?
  • 啟德教育:缺乏工作經驗成海歸求職最大挑戰,留學早規劃夯實競爭力
    ,結合僱主的招聘行為與用人行為,共同展開針對海歸就業力的深度研究。這也是啟德教育第7次發布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通過結合就業市場最新的供需信息,為廣大有求職需求的海歸群體提供就業參考,並為有意赴海外留學或者正在海外留學的學生群體提供國內就業的動態趨勢。
  • 海歸回國找工作?海歸人才專場招聘會等你來!
    今年「疫」情當下,上半年在「疫情」的陰影下,全世界大部分人的生活與工作都被影響,而留學生可以說是被影響得最大的群體之一,海外留學生求職就業之路可謂是內憂外患,舉步唯艱。別著急!  今年,在千呼萬喚中,我們的秋季海歸招聘會來了,10月即將和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