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Talent 2018海歸回國求職報告:近七成認為薪資低於預期

2021-01-07 網易新聞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個年頭,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19.49萬人,313.20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根據業內相關機構統計顯示,2017年將近有60多萬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有50多萬留學生選擇歸國就業,人才戰略「走出去,引進來」這也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人才環流的現象。

2018年PreTalent(璞睿諮詢)連續第四年利用自身智能求職平臺TalentDB累計數據就中國海歸就業情況開展調研,並於2018年12月25日正式發布《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報告樣本面向90後出國留學人員,並且首次比較了求職市場中海歸留學生與國內應屆生的求職情況。

熱門行業普遍縮招,內外因素導致「求職寒冬」

《報告》中指出隨著國內畢業生人數連年攀升、企業校招規模不斷縮水,海歸求職環境愈發嚴峻。

資料中顯示,一方面目前的留學生求職市場存在人才供給增加和崗位需求減少的雙重壓力。從14年起,國內應屆畢業生人數以平均25萬人/年的速度穩定增長,但是國內崗位的增長速度卻遠低於應屆生的增長水平;另一方面,近年來各行業重點企業均呈現減少校招規模的趨勢,國考減招近50%,金融、地產等行業減招明顯。內外兩種因素的疊加,導致2018年的求職市場嚴重縮水,形成了海歸回國求職愈發艱難的客觀現實。

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另一方面,根據PreTalent的統計顯示從2014年開始國內應屆生的就業的情況,從質量和預期上都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從數據上看,從14年起應屆畢業生半年內就業率(含選擇繼續學習的畢業生)呈平穩下降趨勢,且半年內畢業生受僱全職工作比例也從2014屆的79.2%跌至2017屆的77.1%;同時,更多畢業生選擇別業後繼續學習深造,這也側面反映了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從就業質量維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加入規模在30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加入外資/合資企業的畢業生佔比逐年減小。

在過去的幾年中,從國企、外企再到網際網路企業就業的風口不斷變換,但當時間來到2018年,回顧整個求職市場,國企縮編、外企福利縮減、網際網路企業精簡裁員的消息不絕於耳,整體求職市場呈現出低迷的態勢。

專業同質化嚴重,薪資未達到預期

在就業方向上,根據《報告》的統計顯示,在2018年歸國的留學生中,近半數在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國家求學,也因此英美等國家在華外資企業成為深受留學生青睞的就業方向。

從專業上來看,海歸的留學專業主要集中於商科、人文、工科三大類,其中商科專業最受青睞(男女人數分布均衡),50%海歸的專業為商科範疇(含經濟類、管理類等;而商科為近年就業難度指數最高的學科(難度約為工科的1.5倍)。

就讀專業的嚴重同質化導致海歸的就業方向過於集中,覆蓋諮詢、金融、快消、網際網路等熱門行業,造成了更大的求職競爭壓力,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求職窘境。據統計,對海歸吸引力較大的金融、網際網路等領域,求職難度也明顯高於其他行業。對於戰略諮詢、頂級投行等「高薪」、「高逼格」的領域,綜合求職通過率甚至低至0.1%。

資料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從競爭優勢上,超一半的海歸對自己在求職過程中的競爭力有足夠的自信,認為自己相比於同類國內畢業生有明顯優勢;只有大致1/10的海歸認為自己相對於國內應屆生無競爭優勢。

《報告》中指出海歸在求職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精通外語、擁有國際視野和海外資源、專業水平較高、善於跨文化協作等方面。

這些優勢使得海歸在跨國企業的應聘當中佔據了天然的優勢,也讓其在同等條件下更容易獲得企業的青睞,拿到心儀offer。根據數據統計,海歸的整體薪資水平明顯高於國內的應屆畢業生。雖然海歸憑藉其競爭優勢可以獲得較高的薪資水平,但是該薪資水平依舊沒有達到多數海歸的心理預期。形成以上情況的原因,有海外就讀的花費成本、名校同學之間的比較、國內優秀院校畢業生愈來愈受到關注等因素影響。

資料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信息不對稱」成最大障礙,求職服務成為海歸新選擇

根據《報告》調研顯示,「不了解國內就業形勢」、「錯過秋招」、「缺少內推資源」是目前阻礙海歸求職的三大主要因素。

雖然國家為吸引留學生回國就業出臺了眾多福利政策,但是海歸對該類政策的具體內容知之甚少,僅五分之一的海歸明確表示自己有了解。其餘均表示「沒有接觸」或「沒聽說過」。基於此PreTalent認為造成上述情況的因素歸根結底還是由「海外求學、國內求職」所導致的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

資料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與信息不對成情況相應而生的是,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希望通過一些專業的求職人士,為自己關注求職機會,提前了解國內求職動態,為回國求職打牢基礎。據統計,即時的求職諮詢(22.3%)、內推機會(20.1%)、職業規劃(18.6%)是海歸最期望得到的3項求職服務。

資料來源:PreTalent《2018應屆海歸求職力研究報告》

從信息獲取上,傳統的海歸求職渠道以招聘網站、企業官網等公開網絡招聘平臺為主;同時伴隨著龐大的需求群體,專業機構的興起而形成的信息集聚效應顯現,以獵頭公司/職前教育機構為代表的第三方求職服務機構在海歸的求職渠道選擇中佔據著越來越高的比重,預計到2020年,購買職前教育服務的海歸人數將突破3萬人。

PreTalent認為在未來,隨著留學生回國人數的激增,求職服務行業也會進入進一步整合的階段。求職機構的機會積累、諮詢建議、求職規劃將更趨於科學和客觀,伴隨著大數據的引入,未來求職服務將以學生的個人背景和求職方向為基礎,給出針對性的服務方案和求職計劃,解決留學海歸在求職中遇到的職業規劃不明確,求職信息不了解、職業準備不充分等問題,為留學生群體提供高效、高質量的求職服務。

PreTalent介紹:PreTalent璞睿諮詢,2015年7月成立於中國上海,是一家立足中國國情,服務優秀人才的求職諮詢企業,致力於通過數據手段為留學生和海歸解決職業生涯早期發展問題。5位創始人均來自於國際頂尖獵頭公司,希望將成熟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帶入大學生求職服務市場。

本文來源:中觀網 責任編輯: 付曉萌_NB7161

相關焦點

  • 報告:超3成海歸求職需4月以上,近六成薪資不及預期
    2020年求職海歸增33.9%《報告》顯示,2020年,向國內崗位投遞簡歷、即有意在國內發展的海歸人才數量較2019年猛增33.9%,增幅遠高於2019年(5.3%)、2018年(4.3%)的同比增幅。說明在近年來海歸回國發展意願持續增強的大趨勢下,2020年疫情黑天鵝事件及國際關係變化等因素明顯起到助推作用,加速海歸回國潮流。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過半薪資不及預期海歸就業首選城市仍是京滬,深圳、杭州和廣州位列三到五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而國際關係的緊張和通航困難也在重塑著海外人才的發展計劃。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 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大增三成,過半薪資不及預期海歸就業首選城市仍是京滬,深圳、杭州和廣州位列三到五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而國際關係的緊張和通航困難也在重塑著海外人才的發展計劃。
  • 疫情下的海歸:回國求職者增長33.9% 過半薪資不及預期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8日電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在國內求職的海歸人數同比增長33.9%,45%海歸期望紮根一線城市,京滬兩城佔3成多。
  • 海職國際旗下海歸求職網發布《留學生海歸求職就業報告》
    圖1中國曆年出國留學與回國人數統計專業同質化嚴重,僅三成海歸首份工作與專業匹配根據海職國際《報告》顯示,從留學生海歸專業上來看,主要集中於商科、人文、工科。而頂級投行、戰略諮詢等高薪領域更是呈現僧多粥少的局面,綜合求職通過率甚至低至0.1%。海職國際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留學生海歸群體普遍認為當前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匹配程度不高,認為非常匹配的僅佔9%,認為匹配程度較好的佔比25%,認為匹配程度一般、較差和完全不匹配的佔比分別為32%、16%、18%。而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的匹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留學生海歸群體對職業發展的預期。
  • 《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海歸求職薪酬優勢明顯
    總體發展趨勢●報告顯示,「90」後,尤其是「95」後新生代海歸正在發展成為海歸就業創業的主力軍;●國際關係變化對留學國家的選擇及回國進程產生影響;● 「具有國際視野」超越了「具有優秀的第二語言」成為海歸回國的主要優勢;
  • 100位海歸爆料回國後真實薪資待遇!七成低於期望值!
    >據調查顯示44.8%的海歸稅後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的海歸的月薪低於自己的期望值好像一談到海歸回國,就是在說「低薪」100位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區海歸真實爆料留學生回國後的真實薪資其實是這樣的主頁君精選了部分真實海歸薪資供大家吃瓜以下來自微博@辦公室吐槽君
  • UniCareer: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海歸人才在國內就業遇到一定阻力:近70%的留學生歸國後遇到了文化理念、落戶就學、政策限制等難題;30%的留學生認為第一份工作完全未達到預期;而在企業端,27%的受訪企業認為海歸的自我評價過高。
  • 深度 | 最新海歸調查報告:北美留學生回國根本不能逃離內卷?
    留美學生歸國發展期望最迫切,2020年回國求職人數同比增長86.8%;6.近9成留學生回國後選擇就業,求職時最看重薪酬福利;7.對國內人才政策、就業市場的未知成留學生回國發展主要障礙;8.海歸回國求職用時拉長,3成需4個月以上;9.多數海歸薪資水平低於理想,但符合預期的比例上升;10.超8成海歸認為留學收穫達到或超過預期
  • 傳承學院 | 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報告,7成應屆留學生回國求職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長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增速達到11.73%。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求職,最近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展示了2020年海歸的就業、創業情況。報告篇幅較長,接下來給大家劃下重點。
  • 海歸多了真「掉價」,薪資難有起色,找工作用時拉長
    近9成留學生回國後選擇就業,求職時最看重薪酬福利 三、已歸國海歸就業、創業情況 海歸回國求職用時拉長,3成需4個月以上 招聘網站仍是海歸求職首選 多數海歸薪資水平低於理想,但符合預期的比例上升
  • 留學生現在回國就業還有錢途嗎?形勢如何?
    同時,八成以上的海歸認為國際關係的變化對留學國家的選擇也產生影響;近七成的人認為國際關係加快了留學人員的回國進程。調查數據顯示,企業招聘海歸平均月薪為10996元。其求職海歸學歷層次整體高於企業所需人員的學歷層次,薪資水平也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留學生工資大揭秘,海歸平均工資是多少?
    另一方面,學成之後選擇回國發展的人數和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從2007年到2018年的12年間,留學歸國與出國留學人數佔比從30.5%到上升到了2018年的85%。留學生歸國就業形式如何呢?《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 30%的留學生認為第一份工作完全未達到預期;而在企業端,27%的受訪企業認為海歸的自我評價過高。
  • 將「海歸」和本土大學生簡歷投給260位HR,面試通知…
    據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4月14日消息,花費數十萬元出國留學,回國求職卻屢屢碰壁,甚至還比不上國內高校畢業生,這種情況不知你是否見過? 最近,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海歸」回國求職時收到回復的機率,甚至還不如國內普通大學的畢業生。 「海歸」不再吃香?
  • 2020年了,留學生回國就業還有優勢嗎?國內就業形勢如何?
    而目前有因為米國的疫情和政府決策,越來越多的人考慮回國。回國形勢怎樣?留學生的優勢在哪?崗位需求如何?在今年 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CCG)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成為了一項有力依據!
  •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具體來看,一線城市為海歸回巢大本營,吸納了45.1%的求職申請,全平臺求職者中只有20.6%做出相同選擇。而全平臺求職者期望就業熱度最高的新一線城市是海歸第二大回流地,佔比均在3成。海歸對於二到五線及其他級別城市的發展意願也均低於整體求職者。具體來看,海歸投遞前十的城市吸納了64.2%的海歸就業需求,而其中排名前二的北京、上海兩城則合計佔超3成,深圳佔8%。
  • 指南 | 海歸好找工作嗎?2019最新就業力調查報告來了
    現在,我們結合某留學生職業教育機構的《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給大家解惑。畢業後在國外工作,還是回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留學回國人數增長了8%。可見,海外學子歸國熱潮依舊。相關專家表示,國家實力的增強和國內經濟快速發展讓更多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工作。
  • 調查顯示2020年留學生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3%
    近日發布的《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留學生回國求職同比增長67.3%。不過,海歸回國求職用時拉長,約三成人需4個月以上。66.6%的受訪海歸疫情後更看好國內發展。據2020年年底教育部統計,2019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70.35萬人,較上一年度增長6.25%;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增速達到11.73%。
  • 海歸平均月薪過萬,就業優勢依然明顯
    負面的評價:「收穫低於預期」、「收穫遠低於預期」比例分別是 20% 和 7%。數據顯示,企業招聘海歸的平均月薪為10996元,高於全國平均招聘薪資近2500元,可見海歸在薪酬方面還是有著較大優勢。近三分之二的海歸認為薪資沒有達到預期。
  • 數據下海歸回國就業形勢分析:留學到底值不值?
    在「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政策方針引領下,回國發展已成為海歸的主要選擇。「90」後、「95」後新生代海歸正在發展成為海歸就業創業的主力軍,近七成受訪海歸認為國際關係加快了留學人員的回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