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估分你屬於哪一類? | 估分與焦慮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昭水 華東師大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本文共3875字,建議閱讀時間6分鐘

@BlingBling-茜茜

作者/昭水

編輯/Stardust

美編/Dora

■■■

Hi,如果手機屏幕前的你是今年的高考考生,那麼先恭喜你,高考終於結束了!

這麼長時間以來緊張的備考一定把你累壞了,如今身上沉甸甸的擔子總算放下來,可以睡一個滿足的懶覺了。

可如果你說,明明考完了,可是並不輕鬆,心中的石頭依然懸在那裡。我們當然能夠理解,對於社會上大多數人而言,討論討論高考語文作文題,回憶回憶當年考試的親身經歷,高考的熱度便會漸漸褪去,下一次再關注時,應該是出成績後大家望著各省市高考狀元的分數唏噓驚嘆的時候。而對於很多考生而言,在這樣一段考後的真空期內,很難完全放飛自我,面對未知的分數就像開盲盒,你不知道開出來的會是什麼醜東西,只能不停默念,萬一很好看呢。

@BlingBling-茜茜

但其實我們心中對考試的成績會有一定的預期,即使沒有核對答案估分,也仍然會對自己發揮的好壞有一定程度的感受。從小到大,這種感受伴隨著一次又一次考試而來,也會形成一種規律性的穩定的趨勢。

比如說,你可能會發現身邊有這幾類人。

第一類人總會高估自己的分數,每次考完走出考場信心十足,並擅長搞崩同學心態,當有人不會寫某題時會說:「不是吧阿sir,還有人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的嗎?」成績出來後卻發現分數總比預期低,如果報復心重的同學想對其施加壓力,建議指著ta的卷子說:「就這?」

第二類人總低估自己的分數,考完後垂頭喪氣,問起怎樣,答曰:「考砸了,很多題都寫不來。」試捲髮下來,依舊高分。這件事很奇怪,旁人在事後甚至會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不明真相的群眾將其稱為「學霸的眼淚」。

第三類人是傳說中的「預言家」,對自己的發揮非常有數,預測和實際的誤差總能穩定在很小的區間內,甚至連語文作文分數都估的很準,很厲害,在用戶調研的角度來看,很能從用戶(改卷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

當然,也有人從不估分,也不透露自己的感受,面對他人的詢問永遠回答:「還行,就這樣。」

@朕繪也

以上是的四類考生的特點,相信你已經先對號入座了,甚至把身邊的朋友同學也都歸類了一遍。考後的狀態永遠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同時也是影響考生情緒的來源之一:以為沒有考好的失落,結果不確定的焦慮,成績比預期高的驚喜......這些感受豐富而深刻,在經歷重要的考試時,衝擊力尤其猛烈,是使學生陷入考後焦慮的原因之一。

有人說,既然如此,那就不要估分,直接從源頭上切斷焦慮的根源。但這樣做會有兩個無法避免的問題,首先是我們的狀態會受到元認知的監控,假如你在考英語的時候一篇文章沒有讀懂,導致幾道題目都是半猜半蒙的,考後即使不核對答案,你依然覺得心裡堵得慌。那是因為我們在考試時會感受到試題的難度,在不清楚答案的情況下,大腦依然會根據當前的發揮和以往的經驗生成模糊的預測。其次是在面對不確定感的時候,人們會容易產生負性情緒,就好比很多病人不希望家人和醫生對自己隱瞞病情,周旋徘徊在希望和絕望之間會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而估分,恰恰是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不確定感的途徑。因此,假如有人和你傾訴考完後的焦慮,簡單直白的安慰ta:「不要估分,也不要去想考試就好了。」這種回答能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朕繪也

逃避無用,在考後這段時間裡,如果你真的被焦慮的情緒束縛住了,那麼不妨了解一下其中的心理過程,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找到源頭。

Weinstein(1982)曾經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個體傾向於相信自己在未來更可能會經歷積極事件,這種思維被稱為樂觀偏差,它揭露出人們往往會未來的事件產生過度自信的預測。通常而言有三種樂觀偏差:自我提升,「我比愛因斯坦聰明」;控制幻想,「沒有什麼事是我辦不到的」;不現實的樂觀,「不學習我的未來也能一片光明」。放在考試情景中,則為考生常常會過高估計自己的成績。在這裡介紹過度自信的理論並不是想給估分高的考生澆冷水,過度自信雖然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判斷,但它同時也是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的展望,是一種「積極的錯覺」,可以幫助人們保持愉悅並感到奮進,甚至產生自我提升的動力。假如大家都保持過度自信的話,考後焦慮的情況應該會很少見,但是出成績後大概會哀鴻遍野。

@朕繪也

相反,在小編我的身邊常常更多出現的是一種「悲觀偏差」的現象:在可接受的範圍低估自己的成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在生活中經歷和習得的經驗,考後有多自信,看到不如意的成績時就有多失望,當經歷過幾次這樣的狀況後,我們便會漸漸學會改變,「假如我把分數估的低一些,即使成績不好心裡也有底,倘若分數高就是驚喜。」這很像錨定效應,在和父母的交流中很好用,不知覺中可以巧妙操控他們的情緒。此種心理可以看作個體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是面對未知風險的退讓和割捨,哲學一點的看待,是「倘若不經歷狂喜,也會避免大悲的降臨。」

究竟我們是過度自信還是過度悲觀,具體到不同的人和情境又會有不同的結果。

事實上,在華東師大心理學教授邵志芳和龐維國(2019)的研究中,發現實際情況還比較複雜,比如學生們普遍會低估英語成績,高估語文成績,而對數學成績的預測比較準確;尤其有意思的是,在高估語文成績時出現了性別差異:男生高估的程度比女生要高。該研究是一項實時估分實驗,即被試每做一題都估計該題得分率,是在不知道標準答案的基礎上的預測。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們並沒有展現出明顯的過度自信偏差,是否存在這一偏差還要取決於不同科目答題任務的特點。仔細區分後我們會發現:數學試題往往需要嚴密的邏輯和格式化的步驟,學生能夠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流暢性和正確性,也能更有依據的進行判斷;相比之下語文題更多的是考察學生主觀的理解、概括和賞析能力,考生們往往都能自圓其說,自認為非常有道理,但實際上並不準確(非常離譜),而英語是第二語言,答題過程令人感受到較低的加工流暢性,遇到糾結的題目,即使考生回答正確,考生在「把握不大」的體驗下容易做出偏低的估計。

@朕繪也

與過度自信相關的理論和研究比較豐富,Peter等人(2004)的研究發現,外向的人更容易產生過度自信的心理。有研究者發現成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高估自己的成績(Klassen,2007)。也有的學者發現存在「困難-簡單效應」:在困難的任務中,人們更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表現,而在簡單任務中低估自己的表現。以及情緒等因素也會對我們的判斷造成影響。

這些結果並不一定都準確符合你的情況,每個人面對不確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維模式和應對策略,沒有絕對的高下和對錯之分。但是介紹了那麼多研究和理論,是想警醒大家:我們的感受很容易被影響,也並不準確,不要輕易的讓考後的感受主導了自己的情緒,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困苦當中。事實上,在等待結果的漫長過程中,考生對考分的糾結和周圍人對考生的期待,都會讓剛剛擺脫高考壓力的考生們繼而進入另一個心理壓力期,容易出現焦慮自責、絕望迷茫、放縱等心理問題和情緒。

我們要面對的是最後的一紙分數,估分與否帶來的焦慮源自我們對於真實成績的期望。最終成績高,之前的緊張都是虛驚一場;最終成績差,先前的得意和期待也都是空歡喜。再往深了說,我們終究要面對的,是自己的期望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的矛盾,高考後的焦慮,也可以理解為「理想自我」要和「真實自我」進行的一次碰撞。

@朕繪也

高考象徵著命運的巨變,它的結果受到了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我們內心的凝視,我們站在社會大舞臺的閃光燈下,眼見風雲千檣,一時間不知所措,以為這就是唯一的機會。結果究竟是現實辜負了野心,還是努力兌現了成功,每個人的答案不一樣,最終走向不同的路。

要想擺脫考後焦慮,值得注意的方面有很多,核心的還是需要改變認知本身,換一個視角來看,高考可能並不會改變我們走的路。一直以來,我們踏上的可能是同一條路,是相信努力帶來收穫的樂觀的路,還是不願意付出行動的消極的路,路在腳下,需要個人自己做出選擇。現實中的自己是否和理想中的自己有那麼大的差距,也不會在高考就揭露答案,路還長,還需腳踏實地。

@BlingBling-茜茜

鼓勵的話說太多就被當成了雞湯,個人認知的改變也是在整個社會輿論和周遭環境改變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進行的,落實到實際生活中的小貼士,想要提醒各位:

假如你不是考生,請在和高考生溝通時謹慎的傳達自己的觀點,不輕易給他人製造壓力;

假如你是考生,在這段時間裡應當好好放鬆,但放鬆不意味著完全將自己的生活節奏打亂,通宵唱歌遊戲,狂吃狂睡之後還是需要回歸平穩,健康規律的生活也有助焦慮的應對和內心的平靜。可以將時間投入其他有意義的事中,比如出去旅遊等等,注入新鮮信息,讓生活繼續朝著自己期待的方向滾動。

最後再次恭喜各位高考結束,希望你能擁抱喜悲,不做過多停留,早日朝著自己的方向進發。

■■■

參考文獻:

邵志芳, & 龐維國. (2019). 高中生實時估分的性別差異. 全球教育展望(6).

陳瑞君, & 秦啟文. (2010). 樂觀偏差研究概況. 心理科學進展, 000(011), 1822-1827.

黃希庭, & 楊雨焯. (2013). 過度自信研究的發展歷程.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02), 85-92.

高志強, 方文弘, & 楊志新. (2012). 決策與判斷中的過度自信研究述評. 科學經濟社會, 30(003), 61-65.

張戰軍. (2018). 面對考後焦慮,怎樣心理調節. 現代養生, 000(006), 45.

周浩. (2011). 考後焦慮不容忽視. 北京教育(普教版)(6), 52-53.

Stankov, L. , Lee, J. , & Paek, I. . (1961). Realism of confidence judgments. Psychological Review, 68(25), 33.

Klassen, R. M. . (2007). Using predictions to learn about the self-efficacy of early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2(2), 173-187.

Schaefer, P. S. , Williams, C. C. , Goodie, A. S. , & Campbell, W. K. . (2004). Overconfidence and the big f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8(5), 473-480.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高考結束後,你知道怎麼估分嗎?
    高考結束後,你知道如何估分嗎?填報志願需要注意什麼?高考結束後要做的35件事情,你一定要知道!2020年高考結束了,高考成績預計24日左右公布出來,但是考生還是要提前了解院校和專業信息,才能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不慌亂。想要更好的填報志願,那麼先要學會給自己估分。
  • 中高考估分是關鍵,這些估分技巧一定要掌握
    「宜緊不宜松」 中高考時身體、情緒、心理因素及臨場發揮都會直接影響最終成績,因此考生在估分時一定要考慮這些因素。比如:一些考生在考試時不注意審題,不注意規範答題,結果造成估分失誤。又如在書寫過程中不夠嚴謹,步驟疏漏或不詳細,語句模糊,左扣一點,右扣一點,失分較多,其結果直接導致估分與實際分數大相逕庭。 因此,估分「宜緊不宜松」,要考慮小分。單科計入總分時不要隨意「去掉小分」,中高考一分之差就可能落榜心儀學校。建議考生至少試估3次分。
  • 高考後如何估分?
    每科「復盤」後的考試卷,結合高考評分細則進行評分。按寬鬆給分,各科評出來一個分值,然後合計出總分,這就是你當年高考的最高估分。(原創圖片)第二次估分,按可給可不給的不給分,也就是說,若高考評卷組有可能按照比較嚴密嚴苛的標準進行評卷。
  • 估分填報的考生如何估算高考分數
    二、高考考分是關鍵   高考成績是考生的高考競爭實力中最關鍵、最重要並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這是因為,雖然我國的招生錄取原則是對考生進行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但在實際操作上,當考生在德(思想品德)、體(身體健康狀況)方麵條件基本相同時(這兩項比較容易基本相同,下面將作具體介紹),擇優錄取就主要是看考生的高考成績如何,即考分高低、多少了。於是也就出現了,當高考總分或招投總分相同時,需要靠相關科目成績的高低來作取捨的情況。
  • 高考後,get「估分」的正確姿勢
    估分的注意事項考生高考時,感覺一般會比模擬考試時的狀態要好一些估分不理想或自我感覺高考失敗的考生,在考試成績尚未公布的時 候,其心理壓力往往比高考前還要大,這時更需要父母親朋和教師能給予必要的「心理關愛」,緩解其心理 壓力,在實事求是估分的同時,做好承受考試失敗的準備,不可苛求責備。往年高考也曾出現過考生因怕 面對失敗,分數還未公布便自殺的極端例子,這些悲劇的出現和父母與孩子溝通不夠,對孩子缺少「心理 關愛」有關。
  • 高考後考生該如何估分、估算成績?估分時一定要注意7個細節
    高考結束了,各省也都陸陸續續進入到了閱卷階段,但高考成績出來需要等到月底,很多考生卻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的成績,他們會選擇對照著網上公布的正確答案對自己的成績進行估分。估分能夠大致的估算出自己的成績,以正確的方式估分後,最終實際的考試成績與自己預估的分數往往不會差太多。那麼怎樣估分才能預估地相對準確呢?
  • 2019高考估分有竅門,把握這3個估分技巧,真實成績誤差小!
    距離2019年的高考結束已經有3天的時間了,考生們回到家中休息調整好狀態後,又投入到了對答案的環節,開始各科目的分數預估。每門科目結束考試後,不能把草稿紙帶出考場,所以在網上對答案的時候,學生們只能再看一次題目,憑藉腦海中對題目的理解,回憶自己當時寫的選項和內容。
  • 高考估分最難的科目,有什麼好方法能讓考生得到比較準確的估分?
    高考已經結束,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有一個比較準確的估分,以便使自己在成績揭曉之前有一個好的準備,及早了解國內有哪些好大學可供自己選擇,為自己的志願選擇做了充分準備。選擇題之外,沒有一個答案能夠和標準答案相同,即使你答對了,表達肯定和答案有距離,能得什麼樣的分數?心裡一定沒底,至於和答案有交叉,似乎相關又有差距的答案,怎麼估分,真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 而文科各科中,語文和文綜一樣,都是「伸縮性」很大的科目,150分的總分,每個小題上估分差上一兩分,都會使總分有很大的出入。更何況,這類科目的估分,很受性格和心理的影響。
  • 為什麼以前高考要估分填志願?而不是等成績出來之後再填?
    90年代之前高考的考生,比如說我,我們參加高考的時候就是採用的是考前填報志願。這種填報具有很大偶然性。不確定因素太多。存在很大的問題,有的同學平時成績不怎麼樣,於是一批就沒填,或者瞎填。而高考的時候超常發揮,卻一志願因為沒有填而只能二批、三批了;第二,估分填報志願。估分填報志願相對來講就合理一些,因為估分,特別是理科,一般差別不會很大。
  • 高考估分有技可偱 專家支招五大秘訣
    至昨日下午5時整,2007年高考終於落下帷幕。然而,對於考生來說,高考還只是剛剛開了個頭,接下來的估分階段,是決定考生高考成敗的關鍵一步。高考估分是考生填報志願的重要依據,估分能否做到比較客觀、準確,對每一個考生至關重要。
  • 新疆高考結束後的重要工作1-估分
    2.提前根據往年高考分數線擬定一個初步報考方案,才不會辜負考生12年的辛苦,提前有的放矢了解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和專業,以及行業前景,找出興趣和愛好點,越早越多的了解越有好處。否則盲目了解的都是清華北大,985,211,各種排名,最...的大學等等內容,對大部分的考生而言都是無用信息。3.提前放鬆心情,不用把所有的情緒都壓抑到公布成績那一刻。
  • 班主任忠告:高考結束,這三類學生不建議「估分」,你知道嗎?
    班主任忠告:高考結束,這三類學生不建議「估分」,你知道嗎?2019年的高考結束已經4天了,很多學生都在進行著估分,提前預估自己考了多少了分,能上什麼樣的大學,可是,一位有著多年經驗的高中班主任卻給學生們提出了忠告,這三類學生不建議去估分,在往年因為估分發生的悲劇有很多,家長和學生你們知道嗎?
  • 2020高考結束,該不該估分?高中老師:這兩件事比「估分」更重要
    2020高考基本結束,不論高考試題難度是簡單還是難,高考過後,學生和家長都長舒了一口氣,高考結束的狂歡也開始了,有家長和孩子慶祝高考結束狂吃一頓大餐,有學生趕緊回到家裡彌補高三一年來「丟失」的休息,有學生準備計劃著旅行等等。可有一個現實的問題出現了,這也是眾多家長向老師請教的問題:「高考結束後,該不該估分」?
  • 筆試估分100分能通過嗎?87分能通過嗎?怎麼精準估分?
    估分,科目一、二單選題部分都很好判斷,錯就是錯,對就是對。但是,科目一、二中有很多主觀題,科目一主觀題佔到了61%,小二主觀題佔到了73%。大家根據參考答案估分時候,標準就不一樣了。有小可愛屬於嚴苛派,標準過高,一看簡答、材料跟參考答案不一致,就給自己判了0分,這樣就會導致估分比實際分數偏低。比如小二簡答,簡述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啟示。
  • 『國考專業考試估分』2020江西國家公務員考試在線對答案 估分排名
    『國考專業考試估分』2020江西國家公務員考試在線對答案 估分排名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江西國家公務員考試估分排名,國考專業考試估分,國家公務員考試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華圖深圳市考估分在哪_深圳公務員考試官網
    華圖深圳市考估分在哪_深圳公務員考試官網由深圳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深圳公務員成績查詢入口,深圳公務員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深圳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年高考估分填報志願 ,你能估多準,估低了不怕,一切有轉機
    2020年高考分數線將陸續公布, 不少考生開始盤算著自己的估分。 而鄰居李叔的兒子,心態就比較好,覺得自己發揮超常,估分下來,平時成績只能上個大專的他,覺得這次應該上二本沒有問題。 高考估分與實際分數之間,其實很多時侯還是有差距。
  • 2020年山東高考數學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年山東高考數學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07-09 21:22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2020年海南高考語文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年海南高考語文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07-09 21:16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2020年江蘇高考英語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年江蘇高考英語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07-09 21:29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