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各省也都陸陸續續進入到了閱卷階段,但高考成績出來需要等到月底,很多考生卻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的成績,他們會選擇對照著網上公布的正確答案對自己的成績進行估分。
估分能夠大致的估算出自己的成績,以正確的方式估分後,最終實際的考試成績與自己預估的分數往往不會差太多。那麼怎樣估分才能預估地相對準確呢?今天三元高考就給大家介紹七個高考後的估分技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一、不要馬上看正確答案,先對著高考題目,把高考試卷再做一遍
很多考生估分都是直接對照答案,當然如果這名考生對自己的試卷答案記憶足夠深刻,這樣估分其實也沒有問題。但往往有的考生對自己填寫的答案印象並沒有那麼深刻,這個時候考生就需要藉助一些方法來幫助自己回憶考試時自己所寫的答案。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模擬考試狀態,對照著網上公布的試卷,將整張試卷再重新做一遍。在重做的過程中,考生看到題目便很容易回想起當時在考卷上所寫出的答案,這樣就能保證自己的答案與考試時是一致的。
將答案全部寫出後,再對照正確答案進行估分,這樣便能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估分的準確率。儘量不要直接對照正確答案進行估分,當考試直接看正確答案後,容易被正確答案先入為主,讓自己以為當時寫的答案與正確答案一樣,這樣容易加大估分誤差。
二、對於拿不準分值的題目,採取平均值法
如果考生在對某道題目判斷拿不準主意,不確定閱卷老師應該如何判分,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採取平均值法。所謂平均值法就是對自己答案採取兩次判分,第一次判分從寬判分,看看最多能拿到多少分;第二次判分從嚴判分,看看最低能拿到多少分,最後取兩次判分的平均值最為最終估算的得分。
取平均值的方法也能夠儘可能的降低估分誤差,非常實用!
三、實在拿不準的題目可以讓老師幫你判分
老師的經驗還是比學生豐富的多,如果實在是對自己答案判斷分數判不準的話,可以求助於老師,讓老師幫你判分。
每個大題的答案都有不同的採分點,不同的採分點對應不同的判定分值,老師對答案中的採分點更熟悉,所以讓老師幫助判分同樣能夠大幅度地提升考生估分的準確度。
四、實事求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有些考生對自己進行估分的時候,由於面對著的是自己的答案,很多考生會在潛意識中對自己的答案判分進行從寬處理,對於很多只能拿到低分的題目,給自己估計成了高分,甚至很多答錯了的題目都給自己判斷成了正確答案。
所以考生一定要記住,這是高考的估分,不是平時考試的估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一定要實事求是,如果自己估分時做不到實事求是,那麼最後考生預估出來的成績與實際分數一定差之千裡。
五、對於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不要拘泥於參考答案
拿語文試卷舉例子,對於一些文言文翻譯、詩歌鑑賞、現代文閱讀和語言操作題等試題時,不可能有考生能夠做到與標準答案完全一模一樣。標準答案只是參考答案,一定要看清楚標準答案中所具有的「關鍵點」,這裡的關鍵點一般就是判分點。
所以考生在對這類題目進行估分時,需要依據意思與答案的接近性、要點的完整性和清晰性以及語言表述的規範性等綜合因素給分。
六、語文作文估分技巧
高考語文作文一般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一等作文、二等作文、三等作文與四等作文,其中一等作文的分數最高,四等作文的分數最低。
一般來說,只要考生高考時的作文字數達到了要求,文章主題不跑題,無錯別字,字跡工整,文章思想健康等要求,作文分數就不會太低。
考生在對作文進行估分時可以結合平時考生中語文作文的得分情況進行估分,一般在高考中一等作文與四等作文都相對較少,更多的考生的作文都集中在三等與四等。只要你平時考試時作文成績不是太差或特別特別優秀,基本上按照42-45分的標準去估計都是沒有問題的。
七、估分時一定要注意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高考估分也是一樣,一定要記清楚考試時寫的答案到底有沒有問題,需要考生細心回憶自己答案中的細節。比如說在理綜答案中,相關術語、概念、符號、方程式是否都有書寫正確;在文綜考試中,主觀題是否有出現錯別字,錯別字是否影響到了採分點等等。
舉個例子,假設是在生物試題中,棉田不抗蟲的基因型標準答案為BB或Bb,考生如答bb或bB則這道題目考生將不得分。再比如在歷史題目中,如果考生將戊戌變法不小心錯寫成了戊戎變法,則相應的分數也將會被扣除。
所以考生在進行估分時一定要注意細節部分,只有將細節都弄清楚了,估出的分值才能夠更加精準。
今天三元高考給大家分享了七個高考估分技巧,考生在進行高考估分時只要能夠注意這些技巧,相信最終估出來的成績與實際成績不會有過大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