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人流正規醫院要求有父母陪同,多數手術者虛報年齡或找地下診所
●廣州一科研部門醞釀青春使者代籤字免費人流服務並希望能成為人大議案
●律師稱他人代為籤字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家長對此項服務有彈有贊
據相關調查,目前未成年人到醫院做人流術的越來越多,而懷孕者還存在「虛報年齡」普遍現狀,為避免懷孕中學生因無知遭受更多生理心理傷害,廣州市某計生科研部門近日醞釀推行「免費服務」計劃書,內容包括懷孕少女只要由「青春使者」證明中學生身份,來該科研門診可得到系列免費孕後服務,包括生理教育、諮詢,對遭受性侵犯者進行緊急補救措施、心理輔導等。
由於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目前,該計劃書已遞交廣州市人大代表,希望能參考選用,作為議案在即將召開的廣州市人大會上提交審議。
廣州市婦嬰醫院婦產科人流手術醫師介紹,未成年少女到該醫院做人流術的有日漸增多的趨勢,目前,到該院做人流手術的大多是16~18歲的少女,很多都是由男朋友陪著。相對於去年同月份來說,今年未成年人做人流手術的人數激增一半,一個月大約要做10多例。由於18歲以下少女做人流手術需要家長籤字,少女謊報年齡情況嚴重。如果要細查,少女作人流的數量可能還會更多。
顧慮一:擔心醫院通知家長
昨日上午,在廣州某醫院婦科門診,一名當日要接受人流手術的女孩在記者保證不公布其身份前提下,和記者聊了聊。
小華(化名)在市內某中學讀初二,她父母離婚了,小華被判跟媽媽住在一起。可媽媽根本不關心她,於是,每天放學後小華就跟著同學在街上溜達。不久,小華跟一幫問題少年混在一起,並認識了一個男朋友。
小華說,男朋友給了她很多溫暖、關懷,她死心塌地愛他。前不久,就這麼糊裡糊塗地與他發生了性關係。幾天前,她發現自己懷孕了,當時她被嚇得沒回過神來。她說,她根本沒想過會發生這種事情,雖然父母都不怎麼理她了,她還是很怕被媽媽或老師發現。小華只好在一名女友陪同下,來到這個離家較遠的醫院做人流,她填上了包括「18歲」在內的所有虛假資料。
「這件事到此為止,我寧願死也不願意家人和老師知道!」小華說,她聽朋友說過,只要報上18歲,醫院就不會追問你具體情況,如果坦白說未成年,醫院一定會通知家長的,那後果簡直無法預計。
顧慮二:擔心受到醫生歧視
在廣州某婦嬰醫院等待接受人流手術的小英(化名)看起來很輕鬆老練,和身旁的陪同女友有說有笑,她的資料上同樣登記18歲,經記者了解,實際上她才16歲,就讀市內某中學高一。
小英說,男朋友是她在校外認識的,對她很好,兩個人感情深了,自然就發生了這種事,沒什麼好奇的,「愛情就需要付出」。男朋友正好上班工作忙,所以沒有來陪她做手術,好在她幾個月前已經流過一次,有經驗了不怕。
問及為什麼不敢留下真實年齡,小英悄悄說,別傻了,現在誰還報真實年齡,第一次去一家醫院做手術時她傻乎乎地填了個「16歲」,結果醫院先是要她提供家裡號碼說要通知家長籤字,她嚇得求爺爺告奶奶才被高抬貴手,但後來看著護士和周圍人那種異樣的眼神,令她整個過程感覺自己像被當場抓住的賊一樣不自在。於是這次她學乖了,填高年齡免去很多麻煩。
據了解,目前各正規醫院需要中學生提供真實年齡,主要有兩點考慮,一點是,如果來做人流手術的中學生未成年,那麼手術必須通知其監護人來籤字,而監護人來籤字就等於向家長洩密,沒有維護到中學生的個人隱私;另一點涉及刑事問題,如果與該未成年人發生性關係的是成年人、或者與該中學生發生的是非意願性行為,那麼對方應負刑事責任,作為醫生應該首先通報警方,這也可能與當事中學生意願發生違背。
記者走訪發現,一方面,由於一般正規醫院要求,如果未成年人需要做人流手術,一定要家長陪同前往並籤字,但許多女孩害怕家長責怪,如果醫院一定要求家長陪同,女孩往往選擇到地下診所解決,所以不少醫院也不能較真,任憑孩子們虛報年齡。
另一方面,不少地下診所、乃至部分醫院做人流手術都不需什麼證明,甚至未成年少女,只要本人籤個名字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家屬的陪同或者是籤名,那些刻意隱瞞懷孕事實的女孩趨之若鶩,但潛伏著更嚴重的危機:因為那些地下診所施行不科學的流產手術,危險性很大,有些在在設備簡陋、沒有完全消毒的醫療環境下進行,這些做法往往易於造成生殖器官炎症,子宮和其他內臟損傷,或大出血,甚至會危及生命。
手術後青春使者做家長思想工作,讓家長安慰孩子而不是一味責罵
「出臺一個既保障中學生生理心理健康,又尊重她們隱私的計劃迫在眉睫。」廣州某計生科研機構負責人陳先生表示。
據介紹,「免費計劃」雖然也要求證實對方中學生身份,但如果中學生不願自己證實自己身份,也可由分布在廣州各中學的「青春健康使者」來證明。
何為「青春健康使者」:據了解,中國計生協和美國適宜衛生技術組織2002年協議啟動了「青春健康」國際合作項目,廣州市為全國12個省市項目實施機構之一。如今,廣州市計生協已在市內各區相繼舉辦「青春健康使者」培訓班,已培訓師資上百人,這批「使者」分布在計生、學校、社區、工廠企業中,為青少年解答「性與生殖健康」的疑問、宣傳預防性病和愛滋病知識,進行青春期心理諮詢,其中有的服務點還將提供避孕、中止意外妊娠等技術服務。
陳先生建議,中學生發生此類意外情況,學校內「青春使者」也會首先為她們排憂解難,需要技術上的服務,可以由「青春使者」帶領到計生科研部門門診免費進行,需登記相關資料,全部保密,由「青春使者」暫時代理監護人籤字進行手術,等事情得到初步處理,再向家長作工作溝通,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著力於如何適時調整孩子心態而不是一味責罵。
他表示,事情畢竟已經發生了,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如果當時立即通知家長,很多家長愛女心切可能都難以接受,一時間難免採取過激行為或過激言語,對孩子的心理傷害遠勝過身體遭受的痛苦,結果後悔不及。而通知受過專業培訓的「青春使者」來應急處理,可能更為理智和獲得中學生認同。
據陳先生稱,計生科研部門這份探索性的免費計劃書已經上交廣州市有關人大代表作參考,如果被他們選作議案,將在即將召開的人大會上提出。
海珠區新港西路的劉先生認為,他也擔心女孩子學壞,因此無時無刻不關注自己孩子的一舉一動,要是去做人流這麼大的事竟然瞞著他這個做父親的,他一萬個不答應。一位初二女生的家長陳先生更是堅決表示,就算自己的方法不對,孩子也是自己的親骨肉,怎麼放心讓別人來幫他決定這麼重要的事,萬一出事了怎麼辦。更有家長表示,這個「免費計劃」提供一個欺騙家長的平臺,豈不是縱容孩子去做這些事?
也有家長認為這個計劃很有現實意義,王太太女兒已經讀大學了,她說女兒以前中學時也叛逆過,她並沒有打罵了事,而是選擇幾次和女兒單獨接觸中,幫她轉變過來。所以她認為引導教育遠勝於一味責怪,那些早戀早孕的中學生有不少是因為處在一個不理解她的家庭中造成的,這時,讓專業資質的「青春使者」來幫助孩子們渡過這個人生難關,比家長氣急敗壞地責罵和呼天搶地的埋怨效果好很多倍。
廣東省大同律師事務所梁道球律師介紹,按照我國現行法律規定,18歲以上的才是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可以對自己行為負責,而18歲以下10歲以上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買零食、買書等行為可以視為自己的能力行為,但人流這樣的重大事情,是必須法定監護人來把關的,否則視作侵權。也就是說,按照現行法律,如果不通過未成年人家長而由他人代理籤字做人流手術,將構成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
負責「青春健康」國際合作項目的廣州市計生協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學生人流牽涉到道德倫理、法律、保密性、善後等多方面問題,只能謹慎對待,這個「免費計劃」能夠在事發當時最好地保護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在手術後與家長溝通,並對家長進行青春期性教育等都包含在內,比較適合應對當前社會的中學生早孕問題,無論怎樣,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但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情理」與「法理」的矛盾,希望能在各方積極探索討論下,儘快得出一個最合適當前現狀的應對措施。(記者祝勇 遊曼妮 通訊員郭豔平 沈豔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