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育兒觀更新:與看電視相比,玩手機遊戲對孩子幫助更大

2020-09-11 babystar育兒號

好不容易讓老公帶一下娃,再轉眼就是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手機在玩遊戲了。孩子也盯著手機屏幕目不轉睛,滿眼放光。有時候孩子還會搶過手機,學著爸爸划來划去,再大一點竟會自己打開遊戲APP了。


雖然手機能快速轉移孩子注意力,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安靜下來,但孩子自控力比較弱,容易上癮。很多家長,面對無處可躲的電子遊戲和對遊戲日益感興趣的孩子,開始發愁。既然躲不掉,為什麼我們不能將遊戲利用起來,和孩子一起,邊遊戲邊成長呢?


隨著80後、90後這群有著一定「遊戲素養」的「遊戲青年」逐漸成長為父母,對電子遊戲也抱著更為包容和理解的態度。這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電子產品終將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其次,電子遊戲其實只是一種載體,也屬於遊戲中的一種,適度的玩電子遊戲對提高注意力、協調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


只是父母需要從大量的電子遊戲中篩選出一些對孩子有益的遊戲,過濾掉浪費時間並有消極影響的遊戲,並幫助孩子把握玩遊戲的度,而不必把孩子和電子產品完全隔離開。



教孩子正確認識電子遊戲


電子遊戲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無疑要面臨電腦、手機帶來的誘惑和困擾。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關愛,試圖通過限制孩子使用電腦和手機,來保護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沉迷,減少對視力的傷害,但是電子產品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嗎?


新技術其實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和學習,家長如果能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或許有不一樣的驚喜。


電子遊戲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是共享的三維體驗。當談論屏幕上的遊戲時,大腦的發展和語言的發展就發生了,就像給孩子讀書一樣。進行對話,討論重要概念,交流想法,並將孩子正在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當孩子積極參與互動學習時,他們將學得最好。


如果可能,將孩子的電子遊戲限制在有趣的教學材料上,如火星數學APP。紐約2014年科恩兒童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對使用手機的0-3歲嬰兒進行了研究,證實了使用積極的教育類電子遊戲對孩子確實有教育意義。該研究表明,使用手機玩非教育遊戲的孩子在測試時得分普遍較低。


交互式媒體比諸如電視之類的被動媒體更能吸引大腦。因此,比起讓孩子看電視,請鼓勵孩子選擇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玩教育類型的遊戲。



家長要注意的兩個基本原則


對孩子玩手機遊戲,家長要掌握兩個基本原則:控制時間和篩選內容。

1.控制時間


娛樂性質的遊戲,每天大約玩半個小時,教育類遊戲可以延長到1小時,且每次玩20分鐘左右,應該休息一次。


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要保持房間亮度合適,告訴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要儘量多眨眼,緩解眼睛疲勞。


如果孩子在需要休息的時間還要玩遊戲,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一旦打破規矩,後果會更嚴重。


2.篩選內容


首先,要過濾「壞遊戲」。並非所有的遊戲都是積極向上的,這是家長最擔心的一點「遊戲會不會教壞我的孩子?」。


如果是國外的遊戲,他們有分級制度,會在遊戲封面有個黑白的標識,告知此遊戲適合多大年齡的人玩。


如果是蘋果手機的遊戲,在APP介紹頁面,也會表明適合的年齡及限制內容原因。


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自己先玩一玩,特別是當代有遊戲素養的家長,會對遊戲有很好的理解,自己感受之後再推薦給孩子。


再者就是要挑選「好遊戲」。昂貴的不一定好,但好東西總要付一點費用,你同意嗎?所以,相對好的遊戲,可能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一定記住:不要捨不得花錢。


既然已經決定讓孩子玩遊戲了,就要把有限的遊戲時間利用好。選擇充滿趣味性、開動腦筋、有系統教育知識的遊戲,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和學習能力,還能增加親子互動。


比如火星數學遊戲,這是一款快樂啟蒙數學思維的遊戲,能夠激發孩子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觀察思考能力,將抽象的數學思維形象化。為3-8歲的孩子選擇這款遊戲,能夠把握思維黃金髮展期,而數學是全科學習的基礎,通過數學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孩子幼升小夯實基礎。



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與理解


很多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變成網癮少年。對電子遊戲的恐懼往往來自於了解不夠。那些沉迷遊戲的孩子,往往是缺乏陪伴,教育缺失的,是家長沒有給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理解,讓孩子覺得虛擬世界比真實世界更好,是他們沉迷遊戲的根本原因。


所以,家長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多花些心思幫助孩子挑選遊戲,給孩子推薦優質的遊戲,培養孩子的興趣,與孩子討論或者一起玩遊戲。而不必視遊戲為洪水猛獸,也不必一味地牴觸和拒絕。

相信80後、90後這些年輕的家長,本身有過玩遊戲的經歷,會更好地理解遊戲的意義。良好的「遊戲素養」能夠給孩子推薦更為優質的遊戲,讓孩子邊玩邊學,寓教於樂。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家只知道看電視玩手機?如何培養勞動習慣?家長要儘早了解
    特別是在現在特殊時期,孩子還沒有開學,因此每天總是在家裡玩遊戲玩手機,不僅影響視力,還影響孩子做其他的事情。居家期間,如何合理化分配孩子的遊戲時間?根據情況而定現在的孩子每天待在家裡,除了要上網課還要寫作業,因此會感覺非常枯燥,所以想要玩遊戲看電視來放鬆自己。
  • 孩子沉迷看電視玩手機,眼睛近視!用一張紙,讓孩子自願丟掉手機
    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孩子對手機、平板、電視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尤其很多孩子要上網課,更是給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藉口。然而,除了上網課,孩子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個壞習慣——沉迷電視看動畫片,抱著手機看視頻玩遊戲。
  • 比爾蓋茨、賈伯斯育兒觀的異曲同工之處:都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
    孩子是不是在拿到手機的時候就可以安安靜靜的坐一半天,只要你不打擾,他可以玩一天?孩子是不是一看電視就不哭不鬧,很安靜?孩子是不是遊戲玩的溜的不行?雖然家長知道看電視、玩手機不是好事,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展,小小年紀就帶上眼睛。但過早的讓孩子接觸這些電子產品害處可不止這些!
  • 比爾蓋茨不小心說漏了嘴:為什麼有錢人,大多不讓孩子玩遊戲
    但不光比爾蓋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蘋果手機的發明者賈伯斯等名人都曾表達過這一觀點——不讓孩子玩遊戲/手機。為什麼這些非富即貴的家庭都限制孩子玩遊戲呢?根據「二八定律」世界上80%的財富將由20%的人掌握,為了「安慰」剩下的80%的人,避免階級衝突,企業要大量製造「奶頭」——令人沉迷的娛樂產品(如:電視、手機、遊戲等),令那80%的人在快樂中逐漸喪失思考能力,安心做「鹹魚」。
  • 一張大腦萎縮圖告訴你,孩子看電視玩手機過度有多可怕
    其實很大程度上我們不該怪孩子,一來孩子自控力弱,本身就容易被豐富的電子產品吸引;二來現在有不少家長,在孩子學齡前對電子產品不太管控,甚至還會藉助手機電視來讓孩子保持安靜,也好讓自己偷個懶。很多家長會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也知道長時間看電視對孩子視力不好,還有可能會讓他們沉迷網絡,不過等上學了我們就會嚴格控制的,到時候一定以學習為先!這麼想的家長,你們把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孩子帶來的危害,看得太輕了!
  • 後悔了,孩子在這個年齡看電視玩手機傷害最大
    自從智能電子設備誕生後,粑粑麻麻們除了上班時間,其他時間都是圍繞著手機、電腦、電視……展開的~這原本是一個家長深度陪伴孩子的機會,卻因為電子產品的介入,變成了家長——電子設備——寶寶的「三角關係」。你也會經常聽到越來越多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做了視力檢查,結果檢查出了視力散光,真是非常後悔當初讓寶寶過多看電視,玩遊戲。都說,上得去下不來的是體重,下得去上不來的是近視。視力的損傷是不可逆的。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的眼睛進行細緻的呵護,讓孩子的視力更加健康地發育。
  • 孩子沉迷手機,及網路遊戲,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戒掉"網癮"?
    在這漫長的時光當中,所有的人整天在家無所事事,每天除了在家看電視就是玩手機,也不能走親戚串朋友。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手機當中,當然孩子也不例外,整天在家打遊戲,甚至一些家長還主動邀請孩子與自己一起打遊戲,導致孩子完全沉浸在手機當中。
  • 家長注意!哈佛大學研究: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巨大
    ,為什麼西方國家卻對孩子看電視視如魔鬼?電視以「快速移動的影像」和「鮮豔的顏色」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在這樣反覆刺激下,嚴重影響孩子的自覺注意力。自覺注意力一旦受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極度容易渙散。這也是許多多動症兒童在看電視、玩遊戲時能安靜,一旦離開電視手機就無法安靜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大腦皮層已經習慣了電視快速運動的刺激。
  • 孩子看動畫片、玩益智遊戲有用嗎?壞處比好處多,家長要重視
    我和孩子爸爸平時都挺注意,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只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和家裡老人視頻。有可能是視頻過程中讓孩子覺得手機好玩,而且平時看見家裡人經常帶著,自然產生了好奇心。身邊也有很多幼兒特別喜歡玩手機、看電視,家長不給就哭鬧不止。但是家長要知道媒體(電視、電影、手機)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多得多。
  • 別再讓孩子看電視!看電視容易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知道嗎?
    智慧型手機和電視每年都會生產非常多的新產品。如果有了解,小時候的電視,那就是有錢人的象徵。但是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和手機,就連孩子也不例外。甚至非常多家長用電視哄孩子,真的是放鬆自己。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這樣教育孩子的危害?前不久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孩子生氣地哭了,父母哄了兩句看孩子還在哭,然後打開了電視。
  • 不給孩子看電視?鬧到你崩潰!家長「我也沒辦法」!應該怎麼做?
    對於這樣的情況,看來在很多家庭都存在,因為孩子過度依賴電視機、平板燈電子產品,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帶來負面的影響,也給家長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此外,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需要通過收看一些視頻課程來學習知識,視頻的教學方式相比於書本更形象、生動,信息密度更大,對於很多孩子而言,是更容易被接受、記憶的學習方式。
  • 家長玩手機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仿佛一刻不看手機都會錯過很多重要的信息,仿佛離開了手機人就會空虛。最好的結果可能就是,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再為孩子玩手機而苦惱不已。1.會讓孩子變成手機迷家長在陪孩子時如果玩手機,孩子就會對手機發生興趣,進而有樣學樣,發展成手機迷。而孩子玩手機不但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不良影響,還可能因為長期保持固定姿勢不動,影響脊柱發育。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手機迷。
  • 李玫瑾提醒:「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有疑問,難道看電視真的有這麼大影響嗎?其實,若能合理的安排時間還好,主要是有的孩子過度沉迷於電視,而沉迷的原因就是父母的縱容。李玫瑾教授是中國犯罪心理學專家,並且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近幾年李玫瑾的育兒觀深受廣大父母的認可。
  • 總待在家裡,孩子沉迷手機、電視。家長試試「門檻效應」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現象:兩三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熟練的操作手機,看動畫片、玩遊戲,操作起來還真沒想過是個兩三歲孩子。 甚至有個別小朋友特別沉迷看電視,不喜歡出去玩,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與人交流。同時建議家長走進孩子的世界,讓手機、電視只是孩子獲取故事或知識的渠道。也許剛開始孩子不願接受看書、講故事、玩遊戲。但家長可以先從一天的5分鐘開始,只利用5分鐘時間聊聊孩子高興趣的話題。以後每天再慢慢增加時間,直到完全引起孩子和你互動的興趣。堂妹每次吃飯的時候,總是習慣拿手機出來看這看那,有時看視頻,視頻發出的聲音惹得孩兒老把頭扭過去偷看。
  • 3歲女童趴窗臺看對樓電視:電視對孩子是利還是弊,主要在於家長
    一提到「看電視」,大部分的家長腦海中浮現出來的,估計都是其弊端:影響孩子視力;容易肥胖;限制孩子的思考能力、想像力、創造力等發展;影響智力;導致社交障礙、親子關係疏遠;……總之,看電視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為了避免孩子受到電視的影響,家長恨不得這世上沒有電視這一物品。可是,實際情況是,沒有哪個孩子的童年裡沒有電視。
  • 為何有錢人都不讓娃玩遊戲?比爾蓋茨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家裡面有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例如: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讓孩子看手機報這個立馬乖巧;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的時候,答應讓他一會看手機孩子立馬認真學習;當孩子想要買什麼東西卻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給孩子玩手機。不得不承認的是,手機已經成為了讓孩子聽話的神器了。
  • 三四歲的孩子沉迷於手機和動畫片,怎樣讓他喜歡上和家長玩遊戲?
    現在的小孩子不比以前,以前一個弄堂的孩子們全都集中在一塊,玩各種各樣的遊戲,從來沒玩夠過。捉迷藏,老鷹捉小雞,打沙包,踢毽子,跳繩,蕩鞦韆,甚至捏泥巴,就地取材有什麼玩什麼。這些既有趣又健康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們著迷、上癮,玩到天黑依然戀戀不捨,多數是被大人揪著衣領拎回家的。
  • 玩遊戲、打賞主播、各種娛樂防不勝防,如何避免手機對孩子的危害
    ,幾乎成為不可能,但是網上頻繁爆出的孩子因為玩手機,充錢玩遊戲,給主播刷禮物,害得家中損失慘重的新聞,讓人不免心生擔憂,覺得手機還是不要給孩子用好,奈何又是網課,又是網絡作業,外出要和父母聯繫,又離不開手機,這該如何是好?
  • 看了比爾蓋茨的育兒觀才發現:有錢的家庭,都喜歡「廉價」的教育
    比爾蓋茨曾在接受美國NBC電視臺訪談時坦言:自己會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孩子要到13歲才能擁有自己的手機。不光比爾蓋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蘋果手機的發明者賈伯斯等名人都曾表達過這一觀點——不讓孩子玩遊戲/手機。
  • 孩子沉溺於手機遊戲王者榮耀怎麼辦?請家長們這樣做!
    放假了,孩子們「解放了」,他們樂了,爸媽愁了,總不能每天24小時黏在他們身邊,小孩子看電視、玩手機沒日沒夜,讓人擔心。特別是最近在學生中大火的手機遊戲「王者榮耀」,遇到孩子沉溺於其中,作為家長們應該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