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競渡起源於長江中遊楚人劃龍鳳舟引魂升天習俗

2020-12-17 魚兒讀書會擺尾

龍舟競渡起源於長江中遊楚人劃龍鳳舟引魂升天習俗。

1973 年於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圖》,繪有巫師乘龍舟升天的情景:畫面正中是一位有鬍鬚的巫師人物,側身直立,寬袍高冠,腰佩長劍,手執韁繩,神情瀟灑地駕馭一龍形船,迎風飛升。船頭裝有龍首,龍首上又有鳳鳥頭作飾,均作仰天之狀。船尾上翹,上立一仙鶴,亦作昂首仰天狀。船上方為輿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畫幅左下角為鯉魚。魚、龍、飄帶都顯示出龍舟在疾行。畫面上的龍與鳥(鳳)各有寓意:龍只是運載工具,而鳥,尤其是鳳鳥,才能最後完成引魂升天的使命。

這幅圖覆蓋在槨蓋板與棺材之間,很明顯,其用意在於引亡魂升天。可見,楚人的龍鳳之舟,有引魂續魄之功用。楚墓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即《龍鳳仕女圖》)也可證實。帛畫畫面的下方為一婦女,側身而立,面向左方,頭髮盤成雲髻,身著繡有雲紋的廣袖長袍,芊芊細腰,束白色寬腰帶;長袍下擺曳地,前後張開,猶如一朵倒懸的喇叭花。婦女雙手合掌,作祈禱狀。其正上方為一鳳鳥,頭仰天,一腳向前蹬,一腳向後蹬,翅膀展開,兩根長長的尾毛卷到頭部上方,作飛升之狀。鳳鳥前方還有一條夔龍,頭朝上,尾朝下,宛若盤旋上升之狀。有專家認為,畫面表現了巫師祈禱龍鳳引導死者靈魂升天的情景,表達了人們希望死者靈魂升天的意願。

魏晉南北朝之時,將龍鳳舟用於為屈原等水死歷史人物招魂續魄,就逐漸演變成了龍鳳舟競渡祭祀屈原等歷史人物的習俗。

《荊楚歲時記》:「是日競渡。」其下注謂:「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一自以為『水車』,一自以為『水馬』。」「飛鳧」應為裝飾有鳥形的舟,稱其飛鳧,正是形容其舟能像鳥一樣輕快飛行。這種鳥形舟,《穆天子傳》也有記載:「天子乘鳥舟、龍浮於大沼。」鳥舟,即前所述飛鳧。郭璞註:「龍舟下有舟字。舟皆以龍鳥為形制。今吳之青雀舫,此其遺制者。」與龍同時出現在舟上的鳥即為鳳鳥。鳳是楚人崇拜的對象,將舟頭裝飾鳳鳥形,應該是楚人所為。「水馬」,即船頭裝飾馬頭的舟,龍頭原型取自馬頭,此種舟即為龍舟。

上述記載可見,楚地魏晉南北朝端午節已有龍鳳舟並舉的習俗;而將龍鳳舟引進端午節,原本為亡靈招魂續魄,由此而形成端午競渡習俗,實為楚文化的孕育。

後世端午競渡,多用龍舟,少有鳳舟,但在楚屬地方,仍有龍鳳舟競渡並舉遺俗。《順德縣誌》載:「大良之龍鳳船妙極華麗。」廣東一帶還將龍鳳舟用途區別開來,龍舟祭屈原,鳳舟祀媽祖。《粵囊》載:「龍舟以吊大夫,鳳船以奉天后,皆與五日為勝會。庚午之夏,番禺石橋村入聚萬金,制鳳船,長十丈,闊丈三,首尾高舉,兩舷重翼為舒斂,背負殿宇,以奉天后,遊各水鄉。」

相關焦點

  •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漁夫聽說岸上百姓想渡船到湖中尋找愛國賢臣,便爭先恐後地相幫,這便是龍舟競渡的起源。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藉以驅散江中的魚,免得吃掉屈原的屍體。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就有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其他史籍也多見類似說法。其他則有紀念越王勾踐說。
  • 端午節習俗和由來:除了食粽還有哪些特色美食 端午節送禮送什麼好
    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及由來你都了解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特色美食?端午節送禮送什麼好,端午節一般送什麼禮品?端午節送禮禮品推薦。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
  • 「民俗風情」端午競渡
    「龍舟競渡」賽事,海外華僑聚居的城市,也大都組織同樣的活動。這一傳統活動據說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但事實上,競渡之事早在屈原在世時就已經存在。《事物原始》引《越地傳》云:「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在屈原本人的詩詞中,也有反映競渡風俗的佳句,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
  • 端午節與龍舟競渡起源 傳統文化轉型成競技比賽
    中華龍舟大賽端午站的比賽即將在溫州打響,這一站比賽也被看做今年中華龍舟大賽最重要的場次之一。划龍舟和過端午自古以來就是不分家的,這一站比賽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期待和關注。  端午節在整個中華文化圈都是重要的傳統節日。
  • 深度「龍舟」起源於屈原投江之前,流行於秦漢之前
    端午節就要到了,滿滿當晚的粽子總是讓人想起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賽龍舟,但今年受肺炎疫情影響,此類節日活動必須減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中國第一個龍舟出現在哪個朝代,他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來看看龍舟的起源。說到船的起源,應該說早於人類。
  • 龍舟競渡恣遊戲:奔電追風躍且鳴,擊汰衝波橫復直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邊鈺)「江陽舊俗敬端陽,龍舟競渡江之滂。已欣永日恣遊戲,更兼細雨生微涼。五龍青紅黃白黑,昂首豎髧揚鬐翼。奔電追風躍且鳴,擊汰衝波橫復直。」只要有江河湖的地方,端午節就會有龍舟競渡。四川是賽龍舟較為活躍的省份之一。明代楊慎曾兩次題詠四川瀘州(古稱「江陽」)的龍舟競渡。
  • 端午節的由來歷史故事 端午節傳統習俗習俗有哪些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兩種說法是起源於惡日禁忌和紀念屈原,此外還有紀念吳國名相伍子胥、晉國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踐、孝女曹娥,以及起源於龍圖騰等說法。  古人認為,五月是「陰陽爭,死生分」的月份。農曆五月是夏至所在之月,日照時間最長。夏至到來要開始數伏,氣候特點是高溫高溼。這也是暑熱難挨,各種疾患、時疫流行的季節,很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呢?從小到大,我們只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也只知道端午要吃粽子,划龍舟,那麼端午節還有一些其他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嗎?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之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潮汕人賽龍舟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1、插艾掛蒲消災: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但潮人至今保持。
  • 龍舟並不是起源於屈原時代
    傳說中,戰國後期,楚國郢都被秦國攻破,被流放中的屈原,眼見國家岌岌不保,他對國君的忠諫完全不被採納、他一腔熱忱完全無法效力……愛國的屈原抱著一片忠貞投身汨羅江,楚人紛紛劃舟去搜救。但其實,龍舟文化比這還早得多。
  • 中國歷史故事:端午龍舟競渡的由來
    龍舟競渡產生於原始時代。在古代佔卜中,午日是個惡日,是不吉利的日子,五月初五就意味著雙重不吉利。原始人遇到這種不吉利的日子,往往去求「神」保佑。古代的吳越民族是一個以「龍」為保護神的民族,他們為了表示自己是「龍」的子孫,自己身上刺著花紋。日常生活用品也刻有「龍」的圖形。
  • 龍舟競渡:諸神的遊戲,大隱隱於市的「民間」樣本
    龍舟競渡:諸神的遊戲,大隱隱於市的「民間」樣本 巴曉光,祖籍黑龍江,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畢業後即加入福建東南衛視,擔任主持人。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及詩句_2017年端午節是幾月幾日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
  • 十首端午節詩詞,有習俗,有歡樂,有感傷
    端午習俗:賽龍舟賽龍舟在唐代猶為盛行。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作者從端午競渡紀念屈原的千載冤魂說起,雖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的屈原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六么令·天中節》宋·蘇軾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 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而龍舟競渡活動,被認為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前496年即位,曾敗於吳國,被迫投降,在吳國過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騙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臥薪嘗膽,重用範蠡、文種,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
  • 端午節的風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8個端午節傳統習俗習慣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想必有不少人想知道。小編整理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了解這個節日。  》》2018端午節高速免費嗎?今年端午節高速公路免費時間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
  • 關於端午節,你一定要知道的四大習俗!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原本是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
  • 4首端午節詩詞:粽子飄香艾草芳,龍舟爭渡鬧春江,懷念屈原之魂
    4首端午節詩詞:粽子飄香艾草芳,龍舟爭渡鬧春江,懷念屈原之魂二零二零的端午節即將到來,對於今年這麼特殊的時期而言,很多人選擇在家裡吃粽子陪家人。五月又稱「午月」,初五日又叫做午日,兩五相疊,故稱重午。端午節有很多流傳千年的習俗,比如說門口插艾葉,全家人吃粽子,再就是現代人可以在這一假期好好休息,要說端午放假吃粽子這個事,我們還要感謝歷史上一個人物——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