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剛參加工作時,有人為我介紹了一位中學數學教師,初次見面,聽她說正在教學生們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於是我便以此為題,向她「請教」道:「我有一道關於二yuan一次方程組的難題,解了幾年仍未找到答案,能幫我解解嗎?」「什麼樣的方程,會有這麼難?」她驚奇地問道。「兩名成員,只有一次的方程。」我答道。女孩嫣然一笑,略作沉思回答:「這確是一道千古難題,至今我也沒有解出來,否則也就無緣與你相見了……」
確實,婚姻正像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組。所謂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首先的因素是未知。多數男女從相識、相戀、相知到結合一般不過一兩年時間,彼此之間很難做到充分的了解,說是未知數確不為過,更不用說古時候的「洞房記得初相遇」了。即便是青梅竹馬的髮小、同窗共讀的同學、近在咫尺的鄰居,相互之間也會有諸多未知的因素,結合之後能否幸福和諧也很難說。其次,必須是等式,二者之間不能有太大的差距,這是美滿婚姻的關鍵。古時講究的門當戶對、郎才女貌、才子佳人都可以說是一種平等,只是建立在不同的基礎之上。當然,婚姻的等式是一種大致的相等。最重要的是共同的愛好志趣、相似的文化品味和處世理念,這些都是不易變更的因素,而家庭的貧富、外貌的美醜、地位的高低等條件因變化機率過大,都顯得無足輕重。
在浩如煙海的愛情詩中,我最喜愛舒婷的《致橡樹》,短短二百餘字,道出了婚姻的真諦:假如對方是一株橡樹,自己則既不能做攀援的凌霄花,也不能做依人的小鳥,而只能做一株高大的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每一陣風過,我們都相互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只有這樣的愛才會長久,只有這樣的婚姻才牢不可破。但可悲的是,往往有許多人,把婚姻當作一種依靠、一種寄託,甚至是一個跳板、一種交易,是相互間的利用,而不是相互的理解與奉獻。
有些人的婚姻方程式做得很大,以一己之軀維繫了兩個國家或民族的平衡。如傳頌千古的王昭君、文成公主是其最主要的代表,這是一種典型的政治婚姻,傳統的名字叫「和親」。這種婚姻的當事人通常不會幸福,只是兩個國家或民族實現和平的重要砝碼,並且前提是二者實力相差不大。相比之下,王昭君的命運要比文成公主強一些,經過漢武帝時的對匈長期作戰,基本形成了漢強匈弱的局面。匈奴單于主動要求和親,對王昭君自然不敢怠慢,況且按照匈奴習俗,老單于去世後其嬪妃可由下一任單于繼承,即便王昭君年長色衰也不會過於寂寞。而文成公主不同,唐朝初年,百廢待興,國家實力尚不雄厚,屢次對吐蕃用兵均告失敗,所謂的「和親」實是無奈之舉,儘管文成公主帶去了大量工匠、技術和財富,促進了吐蕃的發展,但她本人並未得到松贊幹布的寵愛,更非他的正妻。
有許多人的婚姻方程式被傳為佳話,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錢謙益和柳如是、趙明誠和李清照等。司馬相如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而卓文君家財萬貫,但司馬相如的才情當世無雙,僅憑一曲《鳳求凰》便打動了文君的芳心,使她毅然放棄萬貫家財,衝破重重阻力,與司馬相如結為連理,這種婚姻也算珠連璧合,琴瑟相當。錢謙益與柳如是看似天差地別,實際各有長短,正好相得益彰。錢謙益為柳如是提供了穩定的生活,幫她提高了書畫造詣;柳如是促使錢謙益迷途知返,幡然悔悟,沒有在叛臣的路上走得更遠。錢謙益於國不忠,身為大明重臣竟帶頭開城降清;柳如是對情不忠,背著錢謙益頻頻與他人幽會。只可惜這種忘年之戀註定不會長久,四十歲的差距註定了柳如是命運多艱,隨著錢謙益的壽終正寢,柳如是也被迫自盡,香消玉殞。趙明誠與李清照堪稱天作之合,恩愛非常,兩人的人品、才情、家庭氛圍等都難分上下,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從開始的分居兩地遙寄相思,到後來趙明誠過早離世,身逢亂世的李清照孤身一人被迫南遷,遭遇了太多的不幸。
在中國古代,允許一夫多妻,確切地說,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那種方程式既非「二員」,也非一次,況且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代代相傳,很難實現婚姻的平等。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二員一次」的組合才成為固定的婚姻模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壓力日趨增大,思想觀念空前開放,使婚姻這組「方程式」也增添了不少未知因素,面臨諸多挑戰。有的人追求單身的自由,有的人夢想婚姻多元化,有的人尋求多次,但往往因打破平衡而引來無盡的煩惱。還有人受名、利、財、位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把婚姻當作一種籌碼,釀成了多少人間悲劇。
要真正解好這組「方程」並非易事,婚前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以平和的心態、客觀的眼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衡量和全面考慮,婚後即便不能像梁鴻、孟光那樣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起碼也要做到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努力建立一種平等互助、相濡以沫的關係,共同面對世事風雨,攜手走過數十年人生之旅。
責編丨蘋 果
校對丨漁舟唱晚
郭昌林,筆名楓林秋韻,1972年生,山東省夏津縣人,德州市作協會員。
喜歡你就讚賞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