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甲江南,揚州個園甲蘇園
揚州個園
早餐後,一打聽個園不遠,便徒步前往。走近個園北門,看到個園匾額兩側的一幅對聯:
「春夏秋冬山光異趣,風晴雨露竹影多姿。」仔細品味,情趣倍增。
原來「個園」是揚州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園林,以疊石精巧而聞名於世。現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國著名的四大園林之一。
個園大門
個園是一處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1770年-1838年),建於清嘉慶23年即公元1818年。黃至筠與晚清著名富商胡雪巖一樣同為「紅頂商人」,正二品頂戴,欽賜鹽運使司鹽運使,即選道加十四級,誥授資政大夫。作為一名經商奇才,黃至筠同時也是個有文化修養的儒商,在書畫藝術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現個園抱山樓下的嵌壁石刻上,還存有他畫的一幅扇面。
個園分為北部品種竹觀賞區,中部花園,南部住宅。
個園四季山
個園建築的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構思與建築。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裡,開闢了四個形態逼真的假山區,分別命以春、夏、秋、冬之名。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為中心,遊人沿著順勢的方向,可盡覽四季秀景。從用石奇異的角度講,個園採用不同質料的石料,體現不同的季節,以竹石為主體,以分峰用石為特色。十二生肖石象徵春天,太湖石象徵盛夏的江南景色,黃石烘託秋天群山的挺拔,顏色潔白的雪石突出冬季積雪未化的寒冷感覺。各具特色,體現「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出自宋·郭熙詩:《山川訓》)的詩情畫意。
見院內處處見竹,且品種繁多,滿眼疊翠,令終生愛竹的我,歡喜異常。看介紹,方知園主人也愛竹,在園內種竹萬竿,品種多達60餘種。其中,以龜甲竹最為奇特,節片既像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皮實,既象徵益壽延年又象徵著剛強堅毅。因此,人們將稱竹視為個園的靈魂。我漫步各種各樣的竹叢之間,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個園四季竹
戀戀不捨地獨步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但見曲徑通幽,竹香飄逸,拌著遍植兩旁的丁香香花所散發的芳香,陣陣撲鼻,倍感神清氣爽,銷魂醉魄。走走停停地走到竹徑盡頭,忽見一匾額上題著「竹西佳處」,不免想起詩人杜牧「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之佳句,欣喜中突感孤獨,可惜杜牧不在,無人與我唱和啊!繼而往前,走到一圓形洞門,門額上刻有「個園」,門兩側的方形花壇內則修竹勁挺,高出牆垣,顯現衝霄凌雲之姿。神情不覺為之一震。忽見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很象「雨後春筍」,由此成就「四季假山」的春景。不由自主地再次領略和品味了「煙花三月」的揚州之美。
「宜雨軒」四周原用從法國進口的藍玻製成,四面虛窗,可一覽園中全景。法國藍玻價格昂貴,有「一寸玻璃一兩黃金」之說,可惜玻璃在文革時被破壞了。
個園宜雨軒
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分別用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工藝與山水畫理融於一體,被我國園林泰鬥陳從周先生(1918-2000年)譽為「國內孤例」。
個園抱山樓
從中部花園進入住宅去,均是古色古香的建築,院落相通,隨意參觀了樓前長廊環繞兩山於胸前的「抱山樓」,藏書有「甲大江南北」之稱的「叢書樓」,當年園主尋覓詩詞佳句「覓句廊」等等,都可謂建築雅致,布置考究,體現出當年園主錢財之富有和精神之情趣。尤其是「叢書樓」門上的對聯:「清氣若蘭虛懷當竹,樂情在水靜趣同山。」格外引人注目,耐人尋味。
個園叢書樓
著名古建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評價揚州的住宅園林綜合了南北的特色,自成一格,雄偉中寓明秀,得雅健之致,借用文學上的一句話來說,真所謂「健筆寫柔情」。
個園覓句廊
遊後隨吟一小詩,自娛自樂——
揚州個園甲蘇園
蘇州園林甲江南,揚州個園甲蘇園。
青竹植出一年景,疊石磊就四季山。
抱山樓賞兩季月,宜雨軒待眾客天。
叢書樓中閱古今,覓句廊下吟詩篇。
居住休閒兩相宜,住宅園林一經典。
造園繪畫融一體,古建藝術畢其間。
悠哉美哉一私園,留於今人共消閒。
(201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