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2021年山西財經大學614公共管理學考研全套資料
說明:本全套共包括14種電子書、11種列印版(贈品)、3種圖書。
1.歷年考研真題彙編
[電子書+列印版]山西財經大學614公共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彙編
2.指定教材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電子書+列印版]王樂夫《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山西財經大學「614公共管理學」指定教材為:
《公共管理學》(王樂夫、蔡立輝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考生在複習過程中,應全面複習指定教材的內容,同時還要認真研究教材的課後習題,通過對課後習題的作答有助於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試知識點以及培養正確的答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本部分提供的指定教材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可供考生在基礎階段複習備考用。
3.指定教材配套題庫
[電子書+列印版]王樂夫《公共管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本部分提供的指定教材配套題庫,均根據教材內容和歷年考研真題進行編寫,精選了考研真題,補充了經典試題,並予以詳細解答,特別適合考生在強化和衝刺階段使用。
4.相關教材筆記、題庫
[電子書+圖書]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電子書+列印版]陳振明《公共管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電子書+圖書]休斯《公共管理導論》(第4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電子書+列印版]休斯《公共管理導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電子書+列印版]黎民《公共管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電子書+列印版]黎民《公共管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電子書+列印版]張良《公共管理學》(第2版)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電子書+列印版]張良《公共管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電子書+圖書]張成福《公共管理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電子書+列印版]張成福《公共管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通過分析本校研究生考後總結及各大高校相似科目考試特點,我們發現上述相關教材的筆記、題庫也適合本校備考,特予以提供。
5.行政管理學考研題庫(含兄弟院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電子書+列印版]2021年行政管理學(含公共政策學與公共管理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通過分析眾多院校歷年考研真題,可以發現不同院校考研真題相似性很高,甚至部分考題完全類同。為了便於考生複習備考,我們參照該考試科目指定教材知識點,精選了眾多院校的考研真題進行整理,編寫考研題庫,並提供了答案及詳解。
考研真題及詳解
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考試科目:841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5分)
1.政策法律化
2.政策輸出(Policy output)
3.公地悲劇
4.矩陣組織
5.民營化
二、簡答題(每題15分,共75分)
1.簡述公民參與政策過程的主要途徑。
2.簡述政策議程的內在觸發機制。
3.簡述豪斯途徑目標理論的基本命題和行為架構。
4.簡述公共管理的七個要點。
5.簡述全面整合的危機管理體系的基本特徵和構成要素。
三、論述題(每題25分,共50分)
1.結合我國的政策實踐,舉例說明政策的終結的對象與形式。
2.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論述我國政府改革的戰略選擇。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5分)
1.政策法律化
答:從廣義的公共政策角度而言,法律是公共政策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公共政策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公共政策應當包括法律。從狹義上看,公共政策則與法律相對,公共政策與法律雖越來越多地表現出強烈的滲透性,但還是應該有所區別。政策法律化(又稱政策立法)是從狹義的公共政策概念出發,國家有關機構把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比較成熟和穩定的、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發揮作用的政策性內容上升為國家的法律、法規,賦予這些政策內容相應的法律效力,並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障。
2.政策輸出(Policy output)
答:政策輸出是政府部門追求政策決定與政策聲明而實際做的事情,是工作總結需要關注的內容,在描述一個政策甚至解釋一個政策的時候,衡量政策輸出是非常重要的。系統理論認為,公共政策的輸出是政治系統與其外部環境互動的結果,要求與支持的輸入是社會團體與個人試圖影響公共政策的表現。政策輸出可能會起到緩解環境影響、弱化公眾要求和影響政治系統內在特徵的作用。
3.公地悲劇
答:公地悲劇又稱公共資源災難,它是由英國加勒特·哈丁教授在《公地的悲劇》一文中提出的。公地作為一項資源或財產有許多擁有者,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有使用權,但沒有權利阻止其他人使用,從而造成資源過度使用和枯竭。過度砍伐的森林、過度捕撈的漁業資源及汙染嚴重的河流和空氣,都是「公地悲劇」的典型例子。稱之為悲劇,是因為每個當事人都知道資源將由於過度使用而枯竭,但每個人對阻止事態的繼續惡化都感到無能為力。而且都抱著「及時撈一把」的心態加劇事態的惡化。公共物品因產權難以界定而被競爭性地過度使用或侵佔是必然的結果。
4.矩陣組織
答:矩陣式組織,又稱專案組織,是指為達成某種特殊的工作而進行的團隊組合,也就是為解決某種特殊問題所建立的團隊或工作小組。矩陣式組織是一種很有效且逐漸風行的組織形式,此類組織的成員乃是自功能部門借調而來,任務完成後,工作人員歸還原來的部門,因此,矩陣式組織打破了傳統層級節制組織所堅持的命令一致原則,組織成員必須同時聽從原來功能性部門管理者與專案管理者的指揮,但這種雙重的命令體系亦為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
5.民營化
答:民營化是指由市場或民間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生產及輸送的過程,即政府部門通過契約外包、業務分擔、共同生產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將部分職能轉由民間部門經營,政府只須承擔財政籌措、業務監督,以及績效成敗的責任。公共服務民營化的類型主要有:撤資、委託、替代。其目的是:①利用市場經濟的「經濟原則」與「效率原則」,改善並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②針對某些政府職能和政府業務,給予刪減或終止,以縮小政府活動和政府職能的範圍。
二、簡答題(每題15分,共75分)
1.簡述公民參與政策過程的主要途徑。
答:在現代社會,公民參與政策過程的主要途徑包括:
(1)以主權者身份,通過直接投票的方式決定某些重大的政策問題,直接行使個人的權利。
(2)通過代議形式,推選代表參與政策制定,間接行使個人的權利。
(3)使用威脅手段,如參加請願、示威、罷工、罷課等活動,反對某項政策的出臺,迫使政府修改或廢止這一政策。
(4)通過參加政治黨派和利益集團,藉助團體的力量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
(5)通過製造社會輿論或進行多方遊說等手段,提出政策訴求,影響政策導向。
(6)以個人的知識活動為政策制定提供實證依據或理論指導。
(7)通過聽證制度參與政策過程。
①公眾藉助聽證程序直接參與到行政決策過程中,直接向政策制定者反映自己的意願,影響政策的制定與調整;
②政策制定者通過聽證會收集到較為廣泛的直接的真實的信息,並據此做出政策調整修改的決斷,從而準確協調各利益主體的不同利益要求,增強了公共政策的民主性與科學性,使政策更加符合實際更加完善,真正代表大多數公民的利益。
(8)通過政務信息網參與政策過程。
我國各級政府開通的政府網站已形成政務公開和公眾意見徵集的網絡系統,網站留言板、領導人信箱、電子郵件等徵詢收集公民的意見、要求和進行網上民意調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反映能力,減少了政策執行的阻力,有利於達成公共政策目標。
(9)通過信訪制度參與政策過程。信訪制度是在一定的民主政治體系內,公民通過寫信走訪,向各級黨政機關及其領導人、向人大、政府司法機關反映情況、申訴問題、陳述要求、諮詢政策、提出批評建議的一種社會政治活動,信訪制度較好地保持了政府同人民的密切聯繫。
本文由」才聰學習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