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到城區哪個小學校看看,幾乎每個班的後排座位上,都有二三名體軀碩大的孩子,身軀可能為坐在第一排的發育較晚的同齡同學的近一倍。上體育課跑300米時,這些小胖墩氣喘籲籲,會比正常孩子慢半圈。
我將在本文向大家介紹我遇到的三個小胖墩案例。首先,請各位看看下面的數據。
據北大公衛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的提供的數據,1985-2014年,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相應超重、肥胖人數也由615萬人增至3496萬人。
掩卷細思,這幾個簡單的數字實在令人震驚!
我國是兒童肥胖率在全球最高的國家。有人嚴正指出,兒童肥胖率的持續上升將預示民族整體健康水平降低。
然而,很多人對兒童期肥胖的關注,卻遠遠低於對成人肥胖的關注。不少人還認為兒童發胖是福。
(本文篇幅較長,分十個問題敘述,煩各位讀下去。家有胖墩兒的網友們一定要讀畢!)
一. 肥胖對兒童的危害是什麼
現今,醫學上公認,肥胖是一種疾病。肥胖兒童身體虛弱,常患感冒、胃腸炎,心肺功能下降,活動受限。調查表明,至少有一半的肥胖兒童成年後仍然肥胖,而肥胖成人發生動脈硬化、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癌症、膽石症、脂肪肝、不孕症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5倍。
最新的資料表明,原本是成人專有的許多慢性疾患,近年已經越來越多的出現於肥胖兒童身上。比如,十歲的孩子患高血壓病和糖尿病已非罕見。肥胖還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肥胖小學生的總體智商比正常兒童低,學習成績好和思維活躍的人不多。肥胖對兒童的心理有負作用,許多肥胖兒童有自悲心理,孤獨感強,不合群。
肥胖縮短人的預期壽命。有調查表明,兒童期肥胖的人的平均死亡年齡為41.3歲,而正常兒童超過68歲。
可見,兒童期肥胖是健康的大隱患,降低人一生的生活的質量和勞動能力。所以說,兒童期肥胖如不及早控制,將貽害嚴重,不只影響孩子自身前途,還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
二.怎樣判斷兒童是否肥胖
明顯肥胖的人體態臃腫,一看便知。那麼,怎樣用科學的方法判斷兒童肥胖程度呢?
當前國內外通用的評斷方法是體質指數(BMA)法。BMA的計算公式是:
體質指數(BMA)=體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6-11歲兒童正常的體質指數為16-19,體質指數大於19為超重,大於21即為肥胖,不超過23為輕度肥胖,23-27為中度肥胖,27以上為重度肥胖。
還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該方法適合於一般身高的兒童,計算公式是:
標準體重(公斤)=年齡×2+8
超過標準體重的10%為超重,超過20%為肥胖。
三.從三個案例看兒童為什麼發生肥胖
不少專家憂心忡忡的將肥胖在我國的迅猛流行比喻為洪水猛獸。人們會問:現在的中國兒童為什麼會這樣容易發生肥胖呢?請看下面筆者遇到過的三個案例。
例一 . 張旺,男,8歲。父母忙於工作,自幼由奶奶照看長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奶奶就怕他吃少,到五六歲時還端著飯碗餵他吃飯,他也老實聽話,給啥吃啥,不挑不揀,來者不拒,尤喜吃肉,飯量比同齡孩子大。他好靜不好動,喜歡獨自玩電子遊戲,不喜歡和其他兒童一起作戶外活動。小臉長得胖乎乎的,老人看了高興,鄰居也喜歡,說他長得有福相。他的體重是31.5公斤,為中度肥胖兒童。
例二 . 王朋德,男,10歲。6歲時第一次隨父親去快餐店吃肯德基,以後一發不可收拾,逢到周末,就嚷著要吃肯德基和漢堡包,每月平均吃洋快餐3-5次。對母親做的家常飯菜不感興趣,不願意吃蔬菜,好吃零食。每天十元錢的零花錢,幾乎都花在學校附近的小吃攤上,吃烤羊肉串,狼吞虎咽,五分鐘能吃下二三十支。平時還喜歡喝可口可樂。身體越來越胖,近來常訴頭暈,到醫院檢查,發現血脂、血壓偏高。他的體重是42公斤,體質指數是27.9,為重度肥胖者。
例三 . 李小莉,女,11歲。是某民辦貴族寄宿制學校五年級學生。學校食堂的一日三餐,夥食很奢侈,午餐的飯菜品種多達二三十個,雞魚肉蛋、煎炒烹炸俱全。下午與睡前還有水果、點心作間食和加餐,都任學生隨意拿隨意吃。李小莉很挑食,特別喜歡吃炸薯條和肉,常吃冰淇淋,卻從不喝牛奶。從7歲起她在該校生活了四年,也吃了四年炸薯條,結果是身體一年比一年胖。半年前知道胖有礙美觀,就自行節食,可是,在正餐時她吃肉少了,在吃間食時卻吃了更多的的炸薯條,幾個月下來,&34;沒減下來,還出現了輕度貧血。她的體質指數是24.5,屬於中度肥胖兒童。
四. 兒童期肥胖分作兩個類型
醫學上將單純性肥胖分作兩種類型。
一種是過食性肥胖,與吃得太多有關,長期吃得太多,就從食物中攝取了過多的熱量,食物中的熱量主要含在肉類食物的油脂與米麵主食的碳水化合物中。這類胖兒食慾旺盛,飯量大,一般都喜歡吃肉,如果活動少,攝取的熱量消耗不掉,剩餘的熱量就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遂發生了肥胖。
另一種是體質性肥胖,這種肥胖有遺傳傾向,即父母雙方或一方肥胖,子女就往往好吃懶動,如果一旦有條件從食物中攝取了過多的熱量,體內合成代謝大於分解代謝,肥胖就將形成。
這兩種類型的肥胖相互有聯繫,過食性肥胖多有體質性肥胖的因素,即在家族中可以找到肥胖或有肥胖傾向的人,而體質性肥胖的家庭成員,往往都有嗜吃肥肉、甜食和大吃大喝的飲食習慣。研究表明,當膳食中的脂肪長期超過30%時,肥胖即難避免。有報導稱,4-6歲時是人體內細胞數量增長的關鍵期,如果此時攝食太多,就會促進激素分泌,使體內脂肪細胞數量劇增,便會很快發生肥胖。
很明顯,肥胖的發生與營養過剩有關。有位不懂醫學的老人曾說過這樣的話:&34; 這話雖有失偏頗,但卻道出了&34;、&34;在肥胖形成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五.為什麼肥胖的兒童越來越多
在二三十年前,做為父母,把好吃的食物留給孩子吃,讓孩子填飽肚子是最大的心願。孩子長得胖,表示營養好,象徵家庭富裕,所以,就形成了中國人傳統的寧飽勿飢、寧胖勿瘦和胖人富貴有福的錯誤觀念。那時的食品供應不充足,營養不良的兒童多,普通百姓的子女是胖不起來的。
近二十年來,我國經濟空前發展,市場上的食品由匱乏轉為極大豐富,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有了讓孩子吃飽吃好的物質條件,孩子想吃什麼,家長都能滿足。貪吃,是人生來具有的本能,人尤其對油脂的香味和糖的甜味感興趣。兒童選擇食物的標準是憑口味,他們是不知道控制自己的食量的。同時,不少家長(特別是奶奶、姥姥輩)仍然持有過去那樣的飲食觀念,缺乏合理的營養意識,一味的滿足孩子的口味喜好。給孩子餐餐吃好的,尤其是肉食和甜食,便很容易讓孩子吃得過多過飽,自小就把孩子的胃口撐大,便養成了過食和偏食的習慣。
長期吃得多,攝入的過剩熱量轉化為人體脂肪,在皮下、腰部與其他部位儲存,肥胖便自然隨之發生了。上面的案例一、案例二即屬此列。
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主要由活動消耗,如果身體的活動量大,即使吃得比較多,也可以做到熱量出入平衡,不容易發生肥胖。然而,眾所周知,我國現時的中小學生經受著過重的功課壓力,孩子從事體力活動、玩耍和每天參加體育鍛練的時間實在太少。多吃的基礎上又加上少動,只能使熱量更加過剩。這是促進我國中小學生發生肥胖帶有社會性的一個因素。
在我國,至今食育教育尚沒有受到中小學校重視,無論在提供一日三餐的寄宿制學校,還是在只提供午餐的義務制學校,絕大多數學生都吃不到合乎平衡膳食要求的營養餐。例如,上述案例三的李小莉所在的貴族化民辦學校,食堂供應給學生的是飯店化的高檔飯菜,膏梁厚味能使相當多的學生增肥長胖,有人戲稱一些民辦學校的食堂是製造胖子的工廠。此語當不為過也。
六.肥胖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從實質上說,肥胖兒童目前在我國的大幅度增加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其社會基礎是:我們的家長、學校教師和廣大公眾普遍缺乏合理營養的觀念,對孩子的飲食缺少重視,對兒童期肥胖導致的嚴重後果認識不足。
迄今為止,國內外對肥胖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專家們認為,對兒童期肥胖,應該重在預防。
要想不使自己的孩子長成胖墩兒,首要的是,家長對肥胖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胖不等於強壯。胖是禍,不是福。
有了正確的認識,愛子至深的父母便應該自孩子幼時,就開始警惕體重超重,特別是父母雙方或一方是肥胖者,尤其應該經常稱量和注意孩子的體重變化。在此基礎上,家長應該學些合理營養的常識,要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要給孩子吃平衡膳食。同時,要允許孩子有充分的玩耍和參加體育鍛練的時間。現在,中小學生的功課壓力很大,家長應該設法為孩子減負,不要在放學後和周末,又帶著孩子參加電腦或外語之類的培訓班。另外,也不應讓孩子把太多的時間消磨在電視機前和沉迷於電子遊戲。
七.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兒童發生肥胖的主要原因
兒童肥胖與飲食行為密切相關。根據筆者多年經驗,兒童不良的飲食行為幾乎都源自家長有意無意的培養和影響。所以,為避免和控制中小學生肥胖,針對發生肥胖的常見原因,在飲食上,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應該特別注意:
1.要拼棄填鴨式的餵養方法
中國的父母最怕孩子餓著,明明孩子已經吃飽了,還變著花樣哄著孩子多吃,寧讓孩子吃十二分飽不肯吃十分飽,什麼高檔吃什麼,餐間還零食不斷。肯定的說,這種填鴨似的餵養方式,結果必然就造就了肥胖。填鴨是人為製造肥胖的典型,人為了吃到美味的肥鴨,不斷向鴨子的胃裡大量填食,便把鴨子催肥了。孩子自小接受過多的餵食,久而久之,便把胃口撐大,長大後就形成貪吃多吃的習慣,則必然要造成營養過剩。
2.餵養小兒應尊重客觀規律
孩子不想吃,是一種本能的生理反應,就不要硬喂。從合理營養角度看,每餐吃八分飽對健康是有益的。要讓孩子規律就餐,定時定量。所以,要奉勸家長,切莫懷著盲目的愛心將孩子養成胖墩兒。
3.要遠離洋快餐
洋快餐是&34;食品,&34;是高蛋白、高脂肪、高糖。&34;產生高熱量,一份麥當勞(漢堡、炸薯條等)提供的熱量是1185-1466千卡,此量約為國家制定的10歲兒童日推薦攝取熱量的70%,而其中脂肪提供的熱量佔又佔總需要量的40-60%,遠超過國家規定的20-30%的標準。所以,吃洋快餐必然導致熱量過剩,長期熱量過剩的結果就是肥胖。
洋快餐主要的食物組成是炸雞塊、烤牛肉餅、精製白糖、炸薯條,適合歐美人的飲食習慣,同中國人以糧穀類與蔬菜為主的傳統膳食相差很大。吃詳快餐有依賴性,易成癮,因此,對於中國兒童來說,還存在一個特殊的危害,就是降低對傳統中式家常飯菜的興趣。北京有人作過調查,發現每月吃一次洋快餐的兒童發生肥胖的機率比不吃洋快餐的兒童高10%,每月吃二次和三次以上的兒童分別高21%和33%,筆者曾調查過大連市某小學校,發現喜歡和經常吃洋快餐的兒童約一半體重超重和肥胖。而且,凡喜吃洋快餐的人,幾乎都有挑食偏食行為。這說明洋快餐除直接造成熱量過剩外,還通過影響兒童的飲食心理和飲食行為導致肥胖。因此,中小學生應該徹底拒絕洋快餐。
4.要少吃肉食多吃蔬菜
肉食指動物性食物,包括豬、牛、雞、魚 、蝦、類和蛋類。在營養學上,其主要功能是向人提供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最重要的物質,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能缺少。膳食中缺少蛋白質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但過多攝入蛋白質,會加重肝腎負擔,對健康也不利。另外,肉類食品(特別是豬肉)的脂肪含量大,脂肪含有很高的熱量,過多的吃豬肉,攝取的多餘熱量轉化為人體脂肪儲存,是使身體發胖的重要因素。而且,人的胃容量是有限的,過食肉類食品,勢必減少穀物與蔬菜的食用量,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入,造成營養失衡。
5.要糾正孩子的挑食行為
多數肥胖兒童都有貪吃肉食的行為,這正應了那句&34;的俗語。有的貴族化學校的學生午餐供應的高檔盒飯中(或外賣),僅一隻醬雞腿就超過150克。與此相對應的是,小學生不願吃蔬菜(特別是綠葉蔬菜)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學生日均蔬菜的攝食量不及150克。按我國制定的推薦量標準,依年齡計,小學生每天吃的肉食量應為100-160克,蔬菜量應為300-500克,二者的大致比例是1比3。所以說,要控制孩子長胖,就要少吃肉多吃菜,要讓肉食和蔬菜保持合適的比例。
八.該怎樣治療兒童期肥胖
肥胖既然是疾病,治療肥胖就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讓肥胖的人把多餘的脂肪去掉,達到 &34;的目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嚴格的說,對於成長中的兒童,不能把這一&34;過程叫作&34;。
國內外專家明確的意見是:對肥胖兒童切忌採用成人的減肥方法,如藥物減肥、手術減肥,也不能採用禁食或變相禁食的飢餓療法,以及大運動量鍛鍊法。否則,不但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可能發生危險,如暈厥,甚至猝死。這樣的事例,近年在各地都有發生。
胖是吃出來的,治療肥胖就離不開節食。但是,兒童處於人生成長的旺季,所以,節食不能隨意,不能影響發育。小胖墩們的飲食控制的原則是:除了要限制食物中的熱量攝入外,還要滿足他們在生長發育中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以不妨礙他們身材長高和危害健康,也不應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日常生活。
九.平衡膳食是防控兒童肥胖的必須措施
所謂平衡膳食,就是保證兒童能獲取合理營養的膳食。
肥胖兒童的飲食控制,特別要注意葷素搭配和強調食物多樣化。既要防止從動物性食物中獲取脂肪過多,還要保證從中獲取一定量的優質蛋白質。
6-10歲的童每天攝入的熱量宜為1600~1900千卡,其中蛋白質的供熱量應佔18~19%,脂肪應佔20~25%,碳水化合物應佔55~60%。三餐的供熱量分配比例應是3比4比3。
對肥胖兒童的食物選擇與安排的一個指導性意見是:含有大熱量的奶油蛋糕、糖果、冰淇凌、含糖飲料和所有的油炸與油煎食品,都是危險性食物,應該不吃;瘦肉類、魚蝦類、蛋類、奶製品和糧穀類主食,應適量食用,但是不能過多;蔬菜、薯類食物和含糖少的水果,可以比較隨意的食用,但要注意炒菜時要少放油脂。紅薯、蘿蔔、海帶、蘑菇、胡蘿蔔、洋蔥、芹菜、蘋果的飽腹感強,又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是提倡肥胖兒童多吃些的食物。
肥胖兒童適宜的飲食控制方法是對他們進行指導而不是強制。然而,肥胖兒童的食慾都很旺盛,節食會令他們產生難以忍受的強烈飢餓感,而兒童又缺乏自控能力。因此,一方面家長要知道,改變已經形成的飲食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故不能急於求成,另一方面,家長也不能心腸太軟,輕易滿足他們的進食要求。所以,定立科學的節食計劃是很不容易的,應該因人置宜、因時而異和因地而異。也就是說,為一個胖墩兒制定切實可行的平衡膳食食譜,要考慮孩子的體重、肥胖程度、體質狀況、運動強度、飲食嗜好、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在執行中,還必須有家長配合。
前述的案例三的李小莉後來在專家指導下,調整了飲食,由母親住校嚴密監管,經過五個月,體質指數由24.5降至21.3,貧血得到糾正,身高還增加了1釐米,取得了初步的治療效果。
在飲食控制的同時,家長要督促,甚至要親自陪同孩子積極地參加體育鍛鍊,做有氧運動,如跑步、遊泳、爬山 ,每天至少半小時 ,開始時運動量不能過大,應適應孩子的體力與耐力,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加到二小時以上。
在此,筆者必須再次強調:兒童期肥胖是疾病,因此,就必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治療。
十.預防兒童肥胖,一定要給孩子吃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兒童能獲取合理營養和保證正常成長發育的膳食。它是根據機體代謝活動規律,完善飲食結構,使糧穀類食物、動物性食物、蔬菜和水果等幾大類食物有合理的比例和搭配,既能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同時,量又適宜,不能導致熱量過剩。
家長自孩子幼時就要讓孩子吃平衡膳食,不挑食、不偏食、不貪食、不多吃,就能避免兒童期肥胖。養成了好的飲食習慣,成年後也極難成為胖子。
平衡膳食不是什麼深奧的理論,各位家長只要留意,多學習些營養與健康知識都不難掌握。
簡單的說,堅持平衡膳食應至少遵循以下五條原則:一是每餐飯菜有葷有素,比例適當;二是在一日之內提供的食物種類不少於25種,一周不少於30種;三是晚餐的飯菜量少於午餐,與早餐持平;四是可有零食,但量不應多;五是依據當日活動量大小,調整進食量,做到熱量出入平衡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有了超重傾向,那麼,就該注意調控飲食了。比如,適當減少糧穀類主食量,同時增加飽腹感強的薯類食物,以及多安排蔬菜,用以代替肉類等。最好請專業人士做具體指導。
各位為父為母者:兒童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也為了你自己,多學習些營養知識吧!
(圖片取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劉政 主任醫師。上世紀八十年代留學日本,為我國較早關注兒童營養的專家。出版專著九部,其中&34;為我國首部關於學生營養餐的著作(著名營養學家、老一輩革命家陳雲同志夫人于若木先生為本書做序,並題寫書名)。在電視、社區、中小學校做健康講座數百場。
如果您想獲得更多有關兒童健康作品。請閱看我的頭條號&34;。
祝願普天下男女老幼,人人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