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二胎媽媽,獨生80後,女兒8歲,兒子4歲。潛心鑽研育兒之道,智趣共生。
我覺得「吸引力法則」,是一次又一次發生在我身上。冥冥中有一種我們看不見的能量,伴隨著你的心,把一切你想得到的吸引到你身邊。只要你欲望足夠大,足夠專注,幫助你實現願望的人與事,都會義無反顧地跟隨你。你要做的,是用力地,抓住它們。
付了9塊錢,參加一個據說5分鐘可以背一本書單詞的課程。第一堂課就解決姐學了二十多年英語一直不解的問題,總有一些人像「梁正賢」一樣,即便是被坑也會心甘情願往下跳。
原來這也有為什麼!
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何元音有5個、輔音有21個?甚至我連輔音有21個,我都記不住。女兒說,因為有26個字母。我從來沒覺得她數學學得這麼好過。原來元音之所以能成為字母王國的國王,是因為一個元音有多個發音,而輔音只能發出一種聲音。比如A,強而有力,有8種發音。B,拼盡所有,也只能發一種虛弱的聲音。
A的8種發音,有什麼規則呢?如何分辨這些規則呢?
英語的本質決定了發音的重要性
英文的邏輯
英語裡,發音與單詞字形是一個體系,詞意是另外一個體系。所以一個單詞在字典裡有幾十種意思是常有的事,單詞的每一個詞義都在現實的語境中才能體現。這種腦迴路,確實跟英美法系案例法有點類似。在英語裡不可應用拼音思維,總覺得一個字母就發一種音。我們給孩子教自然拼讀,car,給很多含有car的單詞,孩子以為所有car都發一種音了。一旦遇到career、carrot就蒙圈了。這就是中文思維,以為寫的一樣,發音就一樣了。並非如此,關鍵要看元音看發音規律,也要看特殊的個案。
跟中文不一樣,在英語中,只要能把單詞讀出來,就能夠拼出來,繼而能寫出來。中文卻不可能,所以說英文音形是一體。由此可見,啞巴英語只會越學越累,摸通規則卻事半功倍。
英語差的原因
A的一個發音
從單詞看,最容易發生的困惑。為何pa-per,是這樣拆呢?如果pap-er的話,A不就不發這個音了嗎?到底怎麼拆單詞呢?之所以發出這種疑問,又是中文思維作祟。不是先有字形再有發音的,是先有發音再有字形。pa-per就是這樣發音的,不是這樣pap-er發音的,怎麼寫也寫不出這樣的字。那怎麼知道單詞怎麼發音呢?在音標!!一定要學會看,學會讀音標。看清楚哪些字母是不發音的,哪些字母是發音的,是怎麼發音的。只要記住了,就必然能把單詞寫出來。
把每個元音的各種發音規則記住了,也就把整個英文發音體系把握住了。往後學習的核心便是把每一個元音的規則記住,一旦記住就能夠從傳統的背單詞——背字母順序中解脫出來。
昨天的課就學到這裡了,今晚繼續。
知識永遠都學不完,誰也無法窮盡。然而教育教的是方法、習慣與興趣。找尋終極規律,什麼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