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說我做不到、我不會?只想著0或1的人,自我肯定感會下降

2020-12-16 鴿子醫生育兒

別再以『做到了』、『沒做到』為考慮標準,因為很多人把『完全學會』設定成目標。也就是說,預設的前提為『完全學會=做得到』,嘴上說『我還差得遠啦』,殊不知連已經做到的部分,也被自己列入『沒做到』而自我否定。這麼一來,在全部做得到之前,等於完全當作是『做不到』。

舉例而言,每個人都會不經意說出『工作做得好,做不好』、『會踢足球,不會踢足球』這類話,這些話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當事者把目標設定為『要做得完美才算合格』,就很容易發生問題。

這樣的設定意味著人會這麼下定義:

做得到=很正面、開心、幸福

做不到=沒用、無趣、不幸

舉例而言,很多人都以為『如果球技不好,就無法享受高爾夫球的樂趣』,但也有人剛好相反『我的高爾夫球雖然打得很爛,但我打得超開心』。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解釋呢?『做得到,做不到』和『開心,幸福』是毫不相關的兩件事。

人生中充滿了無限的未知與沒體驗過的事,和做得到的事相比,做不到的事不知道多出多少。如果在腦中產生『做不到=沒用、無趣、不幸』這樣的聯繫,自我肯定感和幸福度當然會下降。而且,若只把達成感、成就感和優越感設成目標,人生只會變得痛苦。

最好別說『我做不到』

重要的是,不要再執著於『做得到,做不到』這點了。同時要儘可能去感受做到為止的過程,以及那些微小的變化與成長所具備的價值。最後一項是降低『做得到,做不到』的標準。

例如,被問到『你會踢足球嗎?』時,你會怎麼回答?我想,沒踢過足球的人,大多會說『我不會踢足球』。但是,只要知道基本的規則和踢得動球,其實就算『會踢了』。當然,聽到『會不會踢足球』這個問題,恐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這個問題問的是『你足球踢得好嗎?』即使問的是能不能踢,也不會改變你回答『不會』的事實。

很多人沒想太多就回答『不會』,這也是受到潛意識的影響。『會不會踢足球』,這個問題對很多人來說並沒有影響,但如果事關工作、業務或人際關係呢?

說得簡單一點,除了非常擅長的領域,你可能對每件事都說『我不會』。這句話在潛意識一再重複之後,你就會真的以為『我不會○○』。就像有人以為『我不擅長和別人聊天』一樣。只是不擅長的事,卻被自己一直說成『我不會』、『一做就頭大』,最後真的會變得一竅不通。

潛意識重複的自動編程,就是如此強大。

相關焦點

  • 父母不聽話,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
    1.被表揚了也不高興 自我肯定感高的孩子,被表揚的時候會很高興,坦率地說謝謝,但是自我肯定感低的孩子不喜歡被表揚。2.生氣時會責備自己,非常失落 自卑的孩子生氣時會責備自己,變得非常沮喪。如果有很高的自我肯定能力,可以自己增加動力,會有「下次努力不失敗」的挑戰精神。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自我否定?家長可嘗試「羅森塔爾效應」
    眼看孩子就要放棄了,我趕緊說:"沒事的,你再多練習一會兒,如果多練習的話,你肯定能比現在拉得要好。"聽到了我的鼓勵,孩子又拿起了琴。然而,拉了兩遍,孩子還是拉的不好。我耐住性子對孩子說:"你再試一次!"孩子放下琴,搖了搖頭說:"哎,不行,我肯定做不到!"我說:"你再堅持一下!"
  • 「我肯定做不到」,孩子總是自我否定?要教孩子「正確歸因」
    其實孩子這種表現就是一種自我否定的行為,因為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十分害怕出錯。孩子總是會覺得自己是做不到,對於自己的能力沒有十分的把握。其實孩子這種自我否定的情況存在於普遍的家庭當中,許多孩子都會有這種表現,因為不相信自己或者總是覺得自己做不到,往往就會表現出不自信,陷入自我否定的感情漩渦。
  • 「3分鐘熱度」救星:只需要前期不到1天的投入,你就能從0到1
    記得之前有一句話很火:15歲時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18歲時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時覺得英語難,放棄英語,28歲時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語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當你覺得難,覺得自己的3分鐘熱度,肯定抵不過這樣的考驗,到頭來你可能發現,自己是什麼都不會的那個人。
  • 女人說「我想你」,聰明的男人不會直接回復「我愛你」,會這樣做
    女人對你付出真心,真心實意看上你了,在見不到你的時候,常會對你心心念念,希冀你多陪陪她,多給她一些關心,你若是長時間不和她聯繫,對她有所疏忽,女人肯定會很難受,覺得你不夠在意她,這個時候女人常會主動打你電話,詢問你「在做什麼」,同時,她會對你傾訴她對你的思念之情,直接對你說「我想你
  • 「我不配」、「我活該」| 心理學家:不會自我同情的人很可悲
    —— 理察·大衛森文 / 心理姐圖 / 網絡你是不是一個擅長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人?你是否一向對自己要求嚴格,生怕說錯話或做錯事?在你眼中,自己總是不如別人優秀、幸福嗎?這樣的人,都一個共同特點:不會「自我同情」。在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中,「日三省吾身」是好的,「自我批評」是好的,「克制情緒」是好的,但我們從未被教育說「自我同情」是好的。因為人們把自我同情視為軟弱、自艾自憐、藉口開脫,它從沒被當作一種優點為人所認可。
  • 我再也不會說臣妾做不到
    各種學習法門我都試過。我也曾經到佛門閉關內觀禪修七天。師傅跟我說:你一定要快樂哦。我說:師傅,我要快樂。可是臣妾做不到啊!是的啊,道家我也拜了師傅。不是說不好。佛門也好,禪修也好。都有一定的效果,都對我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幫助。楊老師經常說一句話就是學了很多的道理,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我今年四十八歲了。說道理,其實我都懂。
  • 人生自在力:信賴與肯定感,「痛快、乾脆、率直」的自我
    物品堆積如山,以致河流淤塞、水流停滯,而人就像是生活在其中的鯰魚。但是,只要打開出口的閘門,清除淤泥,即不需要的物品,便可使水流恢復通暢。人就能像香魚一般,在清澈的水中暢快遊移。漸漸地,你將獲得——對自己的信賴、自我肯定感、喜歡自己的自我。
  • 「我可能做不到」,讓孩子突破「自我設限」,成就更優秀的自己
    他們對自我的認識出現了問題,完全否定自己的優點,只看得到自己的缺點。這些不自信的孩子,認為自己不夠優秀,於是在做事情之前會給自己下定義:我太差勁了,我肯定做不到。這會使他們感到安心、沒有壓力,但也因此失去了更多的可能和收穫。♦藉口多面對稍有難度的事情,&34;的孩子會找很多藉口來拒絕,比如&34;&34;……有些事情達不到目標也不要緊,但是自我設限的孩子會找許多藉口來逃避,就像小語的女兒一樣。
  • 聽我的,求職面試不會做自我介紹,真的會很吃虧!
    我們依舊從公司角度出發,但要注意與「個人職業規劃」區分,這部分需要重強調自身資源可以帶來的價值,能為公司產生連結,是否可以達到1+1>2的效果。我的個人作品會持續輸出,如果入職成功,我可以通過自媒體為公司帶來更多流量。以及那次的合作除了曝光度外,也為我帶來了一些其他效益,結識了幾位有教育服務需求的客戶,轉化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 敏感的你,我想對你說
    因為,我自己就有過非常多這樣的困擾。我非常不習慣跟人面對面說話,不喜歡打電話,甚至,連一對一的微信聊天都會感到很疲勞。所以我平時跟合作夥伴的溝通模式都是:請給我留言,不要打電話,我會給你回覆信息的。(也因此,我經常被他們吐槽「找不到人」)我也很不習慣見陌生的朋友。
  • 真正愛上你的男人,或許不會說我愛你,但是肯定會說這些話!
    其實很多時候沒有必要這樣費盡心機的去驗證,一個男人愛不愛你,其實真正愛上你的男人,可能不會一直在你的耳邊對你說,我愛你,我會一生一世都愛你,這些話或許他不會說,但是他肯定會對你說這些話,來表達對你的愛意。真正愛你的男人,不一定會對你說,我愛你,但是肯定會對你說這些話,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呢。
  •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低,如何做才能提高自我價值感?這幾點是關鍵
    前幾天,一位媽媽和我用語音聊了很久。她說,這段時間孩子在家出現了很多問題。我耐心的傾聽著她說的話,發現她對孩子的評價全是負面的評價。她說有一次,女兒說想在網上買一些東西。媽媽一看,她想買的東西太多了,有吃的有玩的,要花很多錢。於是對孩子說:「我們只能挑幾樣東西買,不能全買。」孩子馬上不高興的說:「我就知道你不會給我買的,你不喜歡我。」說完,氣嘟嘟的跑開了。
  • 自我接納,會不會導致自我放棄?
    自我接納,會不會導致自我放棄?作者:SusanKuang來源:SusanKuang( ID:susankuang2014 )幾個月前,我受邀參加了一期一諾老友記活動。活動上,我和一諾都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叫做自我接納。
  • 酒局上只會說「我幹了,你隨意」?那你就落伍了,機智的人這麼講
    酒局上只會說「我幹了,你隨意」?那你就落伍了, 機智的人這麼講你是否在眾人聚會上不知道說什麼,面對別人的言語或者敬酒時自己是否會感到手足無措,感覺自己站在那裡不知道要幹什麼,自己像是一個多餘的人一樣,感覺碰到別人來敬酒時,自己永遠只會說一句話,不管是領導來還是同事來,自己也還是那一套說辭,不同的人用的還是一樣的方法,沒有改變。
  • 別和這4種人常來往,否則你的格局會越來越小,別不信
    別和這4種人常來往,否則你的格局會越來越小,別不信現實生活中的人總是格局高低不齊,有的人格局大看得遠,以後的成就肯定會比一般人好上一些,而有的人則格局小隻顧得到眼前,這樣的人以後大概率不會取得什麼成就。
  • 關於抑鬱,我想和大家說的話
    可我卻是從來都沒有過放棄生命的想法,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什麼困難。我總是覺得,只活這一次,就算夾著尾巴活也要活下去吧。家庭的原因,我從小就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母愛。去好朋友家玩的時候,看著朋友和她的媽媽撒嬌開玩笑的樣子,我總是在想,如果那是我的媽媽就好了。小的時候,不管受了什麼委屈都不敢哭出來,因為別人告訴我,如果我總哭我的親人都會被我哭走,所以我就憋著。
  • 明明會做的事情,孩子為什麼總說「我不會」?
    我們成人的世界都是在高速運轉,每天都是急匆匆的做這個做那個。但孩子的世界是慢悠悠的,每天不著急做事情,也不著急趕路。 爸爸媽媽們很希望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想讓孩子提前知道並了解,為什麼我們會如此著急,知道我們付出的辛苦都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 我鼓勵孩子說「你能做到的」,可孩子就是不去做。我該怎麼辦?
    0-3歲是兒童自我評價和自我肯定感建立的關鍵期。「越說越起反作用」,「越批評越不聽話」,這樣的孩子大體上都是至關重要的「自我評價」沒有牢固建立起來。對這樣的餓孩子,父母要暫緩對孩子進行教育或是讓他們「學習」,首先是要培養孩子擁有正確的「自我評價」和通過遊戲體驗不斷建立「自我肯定感」。
  • 對張雨綺路轉粉,我喜歡上了她活的真誠和自我認同感
    3.擁有自我認同感唱得不好,跳得不好,但是我努力了,努力之後,你說我好,那我也覺得我確實好,只有在自我肯定的狀態之下,才可能讓付出的努力得到收穫,也在自我認同產生之後,會讓自己有持續下去的動力。這就是生命當中的吸引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