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母嬰期刊
遇到放假,老師會留下一些作業,並督促父母監督小孩完成。尤其是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小朋友,在幼兒園以玩樂的啟蒙教育為主,突然進入學習狀態,或多或少有些不習慣,完不成的哭一批,不會寫得哭一批,不適應的哭一批。有的小朋友慢慢適應了這種環境,每晚要在錄作業中度過,對自己要求非常苛刻,說錯一個字都要重錄,直到完全通過。家長都希望小孩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能夠少生氣。
案例1
比如有一名小學生,由於剛進一年級不太適應,在學校沒完成作業,在媽媽的監督下趴在桌子上寫作業,小男孩一邊哭一邊說,等太陽出來也寫不完,這讓媽媽也很無奈,只好邊督促邊安慰。
案例2
無獨有偶,另一個小男孩因為完不成作業,奶奶不捨得打孫子,只好把爸爸暴揍了一頓,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你教不好我孫子,我就教育我兒子,好像也沒毛病。奶奶自稱身體有恙,不能生氣,只好打兒子讓他用心輔導孫子。她抱怨兒子下班回到家一點不改孫子的作業,以前還說不能耽誤小孩,只好能教多少算多少,撫養費你也不出,也不輔導,乾脆送孫子考零分算了。爸爸不得已,只好請來民警協調,最後兩人被教育一番,你兒子都三十歲的人了,他也有自尊心。母子倆最終達成一致。
案例3
還有一個小男孩,因為太調皮,又不願寫作業,奶奶生氣了,把他扔到大街上,想著嚇唬一下就會妥協,結果換來被民警的一通教育,因為這樣做太不安全,是錯誤教養方法。
教育孩子的錯誤方式
1、恐嚇教育
案例3的奶奶教育孫子屬於恐嚇式,這種方式過於魯莽,不考慮安全問題,嚇唬不一定會讓小孩就範,這種方式下的服軟也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假如另一個家人不認同這種方式,用另一種教育方式時,這種恐嚇就不管用了,小孩會變本加厲地不聽話,可能還會形成叛逆的性格。
嚇唬小孩還容易喪失安全感,讓親情關係受挫,會認為老人對他不好,讓親情變得疏遠。
2、打罵教育
案例2中,奶奶打罵兒子沒管好孫子,可以看出,奶奶是一個強勢的人,兒子三十歲了還怕自己母親,也可能是出於孝心和無奈。有人說,打罵教育的家長是無能表現,因為他們不能把控好自己的情緒。
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業?
1、不要輔導
家長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長期輔導小孩作業,就會深陷其中,難以從中抽離,對小孩也沒有好處。他們無法自己單獨做完,其實是對其能力的消耗,無法形成獨立思維能力。如果家長沒有監督時,就會遇到各種麻煩。還可能因輔導產生矛盾,不利親情關係,對以後其他能力的培養形成限制,
2、減少依賴
家長輔導小孩當心形成依賴症,小孩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問父母,而不是經過自己思考,何不做自己的事情,讓小孩獨自寫作業。你要讓他們覺得你也很忙,無法分出精力和時間輔導自己,要學會獨自解決問題。假如在你忙時小孩問你,可以建議先做容易的題,別硬啃難題,如果還是解決不了,可以建議查一下工具書,父母一定要做一個引導者,可不是代替者。
3、做好規劃
有的小孩形成寫作的拖延症,父母不妨提前給小孩做好規劃。把時間做一個劃分,寫完作業,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比如玩遊戲、看電視等。而不是小孩完成越快,布置的作業越多。也不要錯誤地認為,小孩學習時間越長,就會越優秀。
討論話題:你認為孩子作業完不成就如何引導?留言告訴我們。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