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詠物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2021-01-09 一條鹹魚愛詩詞

古代的詩人很喜歡詠物,他們在描摹事物中加入自我感情,用文字借詠物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把這些事物寫得鮮活生動,繼而託物言志,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

精選十首詠物詩,體會不同時代的詩人或直白,或含蓄的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

1、《竹石》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是一首讚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紮根,經受風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最後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總體描寫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風亮節。

2、《墨梅》元代: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我家 一作:吾家;朵朵 一作:個個)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好顏色 一作:顏色好)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盛讚梅花的高風亮節,也借物抒懷,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

3、《石灰吟》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萬鑿 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 一作:全不怕)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閒」。「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鍊石灰石。加「若等閒」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鍊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閒。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4、《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的詠物詩「切於物」而「不粘於物」,往往別出心裁,獨具寓意,諷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尋味。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徵。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貢獻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5、《畫雞》明代: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這是詩人給自己的畫做的一首題畫詩,公雞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來。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這首詩描繪了公雞的威武,寫出了它的高潔。把雞這種家禽的神態氣質和報曉天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它平時不多說話,但一說話大家都響應,由此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抱負,從此詩還可看出詩人「不避口語」的寫詩特點,富有兒歌風味。

6、《賞牡丹》唐代: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庭前的芍藥妖嬈豔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淨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國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京城。

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詩人沒有忘記對芍藥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讚譽,卻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無窮。作為花木,本來無所謂格調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詩人用擬人化和烘託的手法,巧妙生動地把自然美變成了藝術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7、《花影》宋代: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亭臺上的花影一層又一層,幾次叫僕人去清掃都掃不掉。傍晚太陽下山花影剛剛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疊疊出現了。

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全詩自始至終著眼於一個「變」字,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感情變化。

詩人巧妙將自己內心的感情變化寓於花影的變化之中,使詩作具有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詩構思巧妙含蓄,比喻新穎貼切,語言也通俗易懂。

8、《小松》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現在才發現已經長的比蓬蒿高出了許多。

世上的人不認識這是將來可以高入雲霄的樹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經高入雲霄了,才承認它的偉岸。

《小松》借松寫人,託物諷喻,寓意深長。數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松樹卻蒼翠凌雲,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雲巨松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

詩人出身寒微,雖然滿腹才華卻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埋沒深草裡的「小松」,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情與哲理,幽默和嚴肅,在這首詩裡得到有機的統一,字裡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

9、《苔》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蘚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於陰暗潮溼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並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苔也會開花的,雖然米粒般細小,只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後代,便是生命的勝利。

苔花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

10、《菊花》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

詩人用語淡雅樸素,饒有趣味。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為渲染愛菊的氣氛做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轉,跌宕有致,最後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詩的藝術感染力。

相關焦點

  •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賞牡丹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京城:一般認為是指長安,但劉錟編的《詠花古詩欣賞》、鮑思陶等編的《中國名勝詩聯精鑑》以及謝明等編的《歷代詠物詩選讀》認為此詩中的京城是指洛陽。【作品鑑賞】《賞牡丹》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讚頌牡丹獨有姿色,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此詩乃讚頌牡丹之作,其讚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
  • 花信風:牡丹唯美詩詞131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誰是花王,邂逅方知國色香。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3牡丹[唐] 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佔斷城中好物華。【牡丹唯美詩詞131句】整理:艾曉東2020年4月15日1.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花開時節動京城,寫的並不是盛唐時候的事,你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唐朝劉禹錫《賞牡丹》詩文慢讀:庭前的芍藥雖然妖嬈,卻沒有格調。池塘裡的荷花雖然明淨,卻沒有動人之情。唐朝的牡丹的繁榮,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到了花開時節動京城,並不是盛唐,而是晚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牡丹花,開始並不是這麼的錦繡和絢爛,它是一種野生的草本。隋煬帝在洛陽建立西苑的時候要求各地僅供奇花異草,其實灌木以裝點園林。易州就進了20箱牡丹。
  • 唯有牡丹真國色:10首最經典的牡丹花詩詞
    到了宋朝,關於牡丹的栽培技術和文化價值更加豐富,歐陽修曾寫《洛陽牡丹記》,比較系統地記錄了當時牡丹的種類和起源。明清時期,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牡丹譜》,使得牡丹文化更加完整。牡丹開於暮春初夏時節,此時已百花開盡,使得牡丹更加突出。由於牡丹的崇高地位,關於牡丹的詩詞特別的豐富,也有很多非常經典的語句。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最為優美的10首。1.
  • 10首關於牡丹的古詩,帶你領略牡丹真國色
    最美人間四月天,又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牡丹色澤豔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牡丹花雍容美豔,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牡丹花自古以來就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喜愛,自然有不少與之有關的名篇。
  • 馨領域無縫牆布——唯有牡丹真國色
    牡丹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三者之美,因此牡丹由古至今都很受大家的追捧。牡丹象徵圓滿、濃情、富貴、吉祥、幸福,更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佳話流傳至今。牡丹花搭配富貴鳥象徵花開富貴、喜上眉梢。
  • 如何寫「詠物詩」?內核其實和小學生寫作文差不多,差別在於手法
    詩是韻文。剝離了音律特色之後,也就是一篇文章。所以寫詩該怎麼寫?文章怎麼寫,詩歌自然也就怎麼寫。像這種固定對象描寫的詩,在詩的分類中屬於「詠物詩」。詠物詩並不止包括植物,「物」的概念更大,只要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能夠具體道上姓名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物」。所以植物在內,動物也包括,活物也可以,死物也沒問題。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寫好一篇描寫「物」的文章呢?天下大同,寫文章無非是圍繞主題進行描寫,論證,傳達出作者的感受並成功激活讀者的通感,就算成功。
  • 唯有牡丹真國色,9首描寫牡丹花的詩詞,牡丹花開,靜待欣賞
    牡丹是中國的名花,在中國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人們常用「國色天香」來形容牡丹,它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鬱。牡丹受到中國人的推崇,不僅僅是因為美麗的外表,更是因為他代表著富貴吉祥、繁榮興旺,是中國人最殷切的期望。同時,牡丹還象徵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的風範。中國文人也是對牡丹推崇備至,留下了很多名篇,一起看一看吧。
  • 「唯有牡丹真國色」五首描寫牡丹的古詩(建議收藏)
    牡丹人間四月芳菲月,牡丹獨領其風騷。剛入四月,洪澤湖溼地的牡丹已經綻放光彩,絢麗奪目。可面對這滿園春色,卻說不出半句文縐縐的詩句,不免有些汗顏。為了避免此類現象再次發生,在這裡送朋友們幾首描寫牡丹的古詩。
  • 花花世界這麼鬧 憑什麼唯有牡丹真國色
    讀起來很美的詩詞歌賦離不開一朵牡丹歷史上的文人騷客總是多情的,賞花賞月賞一切美好的看見。牡丹,如此真性情,又怎能躲得過歷代詩人的寵愛呢?劉禹錫筆下的牡丹是獨一無二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嗡嗡樂園 | 牡丹花開 豔美撩人
    記得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曾說「天下真花獨牡丹」,自然在嗡嗡樂園此時最撩人的還是雍容富貴的牡丹。一到嗡嗡樂園牡丹芍藥園,美麗的牡丹盛開在人間。
  • 中國國花第一園,國內最大牡丹專類觀賞園!花開時節動京城
    園內自西向東共分為六個景區,即:西入口景區、牡丹文化區、牡丹歷史文化區、堤面遊賞區、東入口景區、生產管理區,其中種植牡丹1000多個品種50萬株,包含牡丹的九大色系,種植喬、灌木及各類植物100多個品種200餘萬株,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牡丹專類觀賞園,2014年,中國國花園被評為4A級旅遊風景區。
  • 20種中國的國花-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花王牡丹它的花色是淺粉色,花蕊金黃,相印成趣。它花大色豔,可以開出直徑30公分以上的碩大花朵,是數一數二的超大號花王,是一個優秀的珍稀品種,有詩稱讚「逐逐黃蜂粉蝶忙,雕欄曲處見花王。」首案紅牡丹生長勢強,成花率高,萌櫱枝少,開花時候直立向上,十分靚穎。這是一類為"三倍體"品種,根系深紫紅色,是牡丹中少有的奇品。加上這款牡丹的株型高,直立,枝粗硬,很受花友們的喜愛,強健的牡丹種植起來,照料也是十分方便。珊瑚臺一年生枝長,暗紫色,節間較長;鱗芽大,圓錐形。大型圓葉,肥大而厚,總葉柄長約14cm,粗壯,斜伸;小葉闊卵形,缺刻少,端較鈍,葉面粗糙,深綠色,生命力很是頑強。
  • 十二首牡丹詩詞,說盡千年牡丹風流
    《賞牡丹》唐·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以芍藥和芙蓉對比,芍藥沒有格調,荷花沒有熱情,只有牡丹是真正的國色,花開之時,全城之人,都出來觀看。《賞牡丹》唐·王建此花名價別,開豔益皇都。香遍苓蓤死,紅燒躑躅枯。
  • 花卉攝影:國花牡丹,豔麗動人高雅別致,唯有詩詞襯其美
    題陸大參秀夫廣陵牡丹詩卷後 宋代:林景熙 南海英魂叫不醒,舊題重展墨香凝。 當時京洛花無主,猶有春風寄廣陵。牡丹種曲(唐·白居易) 蓮枝未長秦蘅老,走馬馱金屬春草。 水灌香泥卻月盤,一夜綠房迎白曉。 美人醉語園中煙,晚華已散蝶又闌。 梁王老去羅衣在,拂袖風吹蜀國弦。
  • 花卉攝影:國花牡丹,清新高雅美麗脫俗,唯詩詞能與其相配
    菩薩蠻·鳳凰相對盤金縷 [唐] 溫庭筠 鳳凰相對盤金縷, 牡丹一夜經微雨。 明鏡照新妝, 鬢經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 欄外垂絲柳。 音信不歸來, 社前雙燕回。紅牡丹 王維(701-761) 綠豔閒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 八首詠牡丹詩詞:華貴雍容無冷傲,天香國色有清嘉
    華貴雍容無冷傲,天香國色有清嘉。牡丹,是中國的國花,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關於「牡丹」一詞的來源,據說是因為牡丹花可以採用分株、嫁接的無性繁殖方式栽培,故稱「牡」;因其花色紅豔而稱「丹」。牡丹花色澤豔麗,富麗堂皇,歷來深受國人的喜愛。
  • 唐宋國花:牡丹雍容華貴與梅花仙風道骨作為人格象徵的意境內涵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為大唐「國花」,其雍容華貴絢麗燦爛,折射出大唐帝國的王者之風,適逢其會地呈現出傲視千秋的氣勢與襟懷,備受唐代文人推崇,留下無數流光溢彩的吟詠佳作,淋淋盡致地烘託牡丹的王者之美,人花相映,共築起大唐自信昂揚、奮進向上、開闊大度的時代風神。
  • 牡丹或將成國花?快來一睹故宮牡丹風採!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的這首詩所言的「牡丹國色」如今馬上就要成為現實,今天,「中國花協推薦牡丹為國花」一事受到大家熱議。以下圖片為在北京故宮拍攝的牡丹。作為盛產牡丹的河南洛陽和山東菏澤兩地人們來說更是興奮,紛紛參與網絡投票,為家鄉代表花卉投上一票。國花遭熱議源於中國花卉協會發布的《徵求牡丹為我國國花意見的通知》,並發起了《投票:我心中的國花》活動。
  • 重彩油畫棒擦揉技法之牡丹花開
    國色天香之色穿越千年沉澱著濃濃的文化底蘊許多的文學藝術作品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著名詩人劉禹錫就專門寫詩讚美它「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足以可見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呢你見過牡丹花嗎欣賞牡丹花的花朵注意觀察它花瓣的排列生長特點以及色彩的豐富變化你會發現圍繞花蕊層層舒展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