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的&34;,只有在疫情結束後才能真正浮出水面。
編輯 | 數字科技洞察
撰文 | 和靜菲
&34;一位家長對數字科技洞察說到。
而這只是廣大教育機構的一個縮影。自今年4月份開始,線上線下多家教育機構紛紛出現閉店、退費、跑路的現象,就連在中國有著12年教學根基的迪士尼英語也難逃疫情的影響,在6月份宣布關店。
因此,&34;便成了眾多教育公司在2020年的唯一出路。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在眾多行業蕭條之下,帶有&34;二字的行業卻大盤上漲,從線上辦公到線上教育,皆是如此。這也給眾多過於依賴線下的教育培訓機構提供了突破口——轉型。
為了吸引並留住現有用戶,開一場直播課就敢宣稱自己創新模式、推出線上課程就敢宣稱OMO戰略的企業比比皆是,2017年於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的瑞思學科英語也不例外。
瑞思學科英語,成立於2007年,為3-18歲的中國孩子提供全年齡段素質教育的產品體系,並於2017年上市。
但上市並沒有成為瑞思學科英語在此次疫情中的&34;,相反地,或許是因為過於依賴線下,2020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引起諸多爭議。
據財報顯示,一季度的總營收同比下降67.5%至1.09億元,淨利潤則為-1.038億元,而2018年與2019年淨利潤分別為1.43億元和1.48億元。淨利潤可以說是呈斷崖式下降。
這還是瑞思學科英語在面臨疫情時,及時自救之後的結果。
在2月底的時候,瑞思學科英語快速反應,推出了在線小組課程,並且吸引了31822名學生參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線小組課程中近92.6%的學員都來自於企業已有學員。
但對於當時的瑞思學科英語來說,當務之急並不是拓新,而是維穩,如何穩住現有的學員,不讓他們轉向其它的在線教育機構則顯得尤為迫切。這就像阿里在看到騰訊會議火熱的時候,即便有釘釘,也要再推一個阿里雲會議。
實際上,不僅是瑞思學科英語,眾多線下教育、體育培訓機構都在疫情期間展開了&34;,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各種各樣的方式開展線上授課。
正如一個教育機構的負責人所表示的:&34;這或許是眾多教育機構迫不及待地推出線上課程的目的。
或許是進一步響應瑞思教育董事長兼CEO王勵弘在今年年初提出的打造&34;戰略,瑞思學科英語在今年6月份,再次發力線上,推出了&34;,試圖與線下教學形成互補。
不過,對於線下教育機構疫情期間轉型線上的做法,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只不過是權宜之計。
因為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是兩套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從獲客方式到用戶留存,從技術服務到師資儲備,都需要一套全新的鏈條,這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
因為,即便是在疫情期間大火的線上教育機構,活得也並不&34;。
在市場、政策以及新興技術的加持下,中國在線教育市場的發展越發活躍,在線教育用戶規模也在近幾年呈現突飛猛進式的增長。
2015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僅為1.1億人,2017年增長至1.5億人,2018年底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1.79億,而到了2019年,用戶規模達2.69億人,市場規模達3468億元。
用戶增速越來越快的背後,卻是眾多在線教育機構的入不敷出。
截止目前,以VIPKID、51Talk為代表的一些頭部玩家對於盈利問題始終三緘其口,根本原因則在於盈利難。市場佔有率高達55%的VIPKID 2018年前10個月的收入為30億元,淨利潤虧損22億元;51Talk上市四年卻持續虧損。
而獲客成本高、營銷費用多也成了老生常談的問題。這些原因的背後與其說是企業自身的問題,更像是網際網路自身的一些屬性與教育行業結合所導致的。
在我們的認知中,教育本身應該是一個有溫度、有互動的傳授知識的過程,從古至今,歷來如此。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4G、視頻互動、人工智慧等技術則被用來顛覆一個又一個傳統的行業,教育便是其中之一。在整個去中心化的時代裡,線上抹平了知識鴻溝,讓教育儘可能地公平化、大眾化,這也是眾多教育機構認為在線教育市場是巨大藍海的重要原因。
但同時,獲客成本、營銷費用居高不下也是網際網路自身的屬性造成的。
首先,線上教學是缺乏情感紐帶的。
為了提升教學質量,線上教育機構不斷升級迭代教學模式,將一對多逐漸轉變為一對一,但即便是&34;,線上教學依舊缺乏足夠的情感維繫。
更何況,有些教育機構為了降低成本,會不斷地變換授課老師,這一舉動進一步降低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情感維繫,降低了學員對於品牌的忠誠度與粘性。
因此,通過打廣告、做宣傳的方法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就成了唯一的方法。VIPKID從2013年開始融資,7年時間進行了8輪融資,金額近10億美元,但依舊沒有填滿虧損的坑。
其次,線上教育正因為打破了地理界限,也使得整個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淘寶等線上售貨模式的興起,促使眾多商家看到了網際網路無限的可能性,但也促使整個市場集中性越發明顯。電商領域,經過幾年的角逐,格局基本已定,在線教育很難說不會走它的老路。
傳統的線下教育模式因為受制於地理位置,一個門店能夠輻射的範圍基本上是周邊3-5公裡,所以競爭力度就會大大降低,即便是投入較少的營銷費用,也不會缺少客源。
但是,到了線上就不一樣了,沒有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所以大家就會肆無忌憚、不擇手段地搶客戶。而且,能夠接受並且願意線上上課的學員數量也是有限的,競爭越發激烈。
在這種情況下,以線下為主的瑞思學科英語轉戰線上,能夠搶佔一席之地嗎?難。
線下教育機構轉型線上,相當於開闢一個新戰場。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但實際上,瑞思學科英語內部最近並不安穩。
這還得從2013年,瑞思學科英語被貝恩資本看上說起。
當時,貝恩資本是國美電器、金寶貝等企業的投資方,在收購了瑞思學科英語之後,便將曾經在國美電器擔任過高管的孫一丁引入瑞思學科英語做CEO。因此,說孫一丁是決定瑞思學科英語命運的人也不為過。
或許是因為貝恩資本對於瑞思學科英語的高期待,或許是孫一丁在家電行業併購與擴張的成功,致使其剛進入教育行業,便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且將其它行業的特許加盟模式簡單粗暴地複製到了瑞思學科英語上。
不得不說的是,特許加盟的確使得瑞思學科英語門店在短時間內從246家擴張到451家。門店數量的迅速增長,再加上貝恩資本的背後運作,2017年,瑞思學科英語成為納斯達克上市企業中的一份子。
但是,時隔不久,股價、市值的一路下滑則使得瑞思學科英語嘗到了加盟模式帶來的苦頭。截止7月2號,瑞思學科英語的股價已經跌至3.85美元,市值僅剩2.17億美元,而上市時市值為9.14億美元。
&34;的背後則是口碑、教學質量的雙雙下降。在知乎、貼吧等上面,充斥著大量家長、老師對於瑞思學科英語的吐槽。從錄取未畢業大學生,卻將其包裝成985、211畢業,並且擁有多年海外留學經驗,隨時退費、隨時補課的話術張嘴就來,而真正到退錢的時候,就往後拖……套路層出不窮。
此外,加盟商個人原因導致門店關閉,家長聯名要求退費,使瑞思學科英語聲譽造成極大損失;資本代替孫一丁接手瑞思學科英語等一系列做法也使得瑞思學科英語被再次把持在資本手中,而擅長資本運營的王勵弘是否懂得企業運營,帶領瑞思學科英語走向何方,尚且不知。
在這種情況下,瑞思學科英語轉型線上,難上加難。
因為線下教育的優勢無法延伸到線上。實際上,線下教育想要構建核心競爭力特別難,尤其是像瑞思學科英語這種以加盟為主的模式,但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並且上市,與其自身創造的&34;有很大的關係。
它與線下獨有的互動教學模式相互融合之後,有效增強了學員對於品牌的忠誠度。
例如,一般的教育機構在知識傳授的時候,還是傾向於老師主動,學生被動。但是,瑞思學科英語則會通過創造場景,讓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強記憶,提升教學效果。
不過,這一模式並不能複製到線上,因為線上教育的互動性本身就弱於線下,這也是眾多家長傾向於讓孩子線下上課的原因。
那麼,線上教育機構目前都在拼什麼?師資。
師資關乎教學質量,VIPKID大量引進歐美教師,而51Talk則專注下沉市場,與大量的菲教合作。相比之下,此時轉型線上,以中教為主的瑞思學科英語在師資上不具備任何的競爭性,而且能夠挖掘的師資力量空間也已經很小了。
除了師資力量之外,在線教育機構在流量的爭奪上也處於尤為激烈的態勢。
而瑞思學科英語在第一季度的虧損恐怕難以支撐其在新流量上面的獲取與爭奪。並且,在眾多頭部線上教育機構的圍攻下,瑞思學科英語想要虎口奪食,恐怕難如登天。
但是,對於擁有線下優勢的瑞思學科英語來說,轉戰線上並非沒有一點勝算。
目前,線上的教育機構也面臨著用戶增長放緩的困境,他們獲取用戶之所以成本較高,是因為在這個中間還存在一個用戶認知教育的環節,很多人對於線上教育質量以及線上教育機構的品牌是呈質疑態度的,因此,線上教育機構才會不斷推出0元購課,9.9試課的活動。
不過,對於瑞思學科英語來說,這個環節是可以縮短的。瑞思學科英語完全可以將線下當成一個導流的入口,把老客戶源源不斷地導流到線上,這部分用戶對於瑞思學科英語已經有了充足的品牌認知。
所以,想要讓他們接受線上課程的成本是極低的,但前提是線上課程、師資、技術已經打磨地比較完善。
線上教育機構的流量爭奪戰還沒有結束,線下教育機構的入局究竟是會與線上爭鋒相對,還是基於已有用戶,重新構建一個生態池,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但是,對於線下教育機構來說,走向線上,必定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而對於線上教育機構而言,線下教育機構的入局,並非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