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汽車補貼新政要來了,核心技術和標準怎麼跟上?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作為廣東泰羅斯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孔偉強看到有關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新政時,難掩喜悅之情。

4月23日,財政部官網掛出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首次提到「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

《通知》提出,「爭取通過4年左右時間,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不過,多名受訪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要想實現商業化運行,還需要在關鍵技術的突破。

或分三批推行

有行業知情者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透露:此次補貼政策,目的是為了推行類「十城千輛」政策。

「十城千輛」政策,始於2009年,其主要內容是,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範運行。

但多名受訪者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和此前新能源汽車的「十城千輛」政策不同,氫燃料電池汽車更偏向於以「十地區千輛」的模式出現。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有希望進入首批示範的地區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

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產業基礎較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張家口、成都、鄭州、如皋、佛山、廣州、濰坊、蘇州、大連等城市都有可能入選。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技術開發部經理何廣利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張家口和北京可能會一起進入首批示範的城市。他解釋說:「北京、張家口同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主辦城市,同時這兩個城市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有很強的互補性。」

何廣利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這樣分析:氫能產業的產業鏈非常長,從上遊的制氫、儲運到下遊的加氫站氫燃料電池汽車,需要集中在幾個地方進行示範才能更有效果。「如果分散補貼,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說,的確通過氫能產業鏈中的個別產業做到了拉動投資,但是從企業來說,很難起到經濟效益。有些地方的上遊做得不錯,但下遊沒有足夠的車輛,形不成完整的產業鏈,如此企業就不敢冒險投資。」

《通知》也提出: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範,中央財政將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範城市給予獎勵。對此,何廣利表示,儘管目前有關氫燃料電池企業的財政補貼細則尚未出臺,但總的「以獎代補」原則將是以技術突破、應用規模、運行情況為依據,或與此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式迥然不同。

早在2019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交通部運輸服務副司長蔡團結就曾公開表示,國家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不能走純電動汽車的補貼老路,政府引導需審慎。

新能源汽車此前「騙補」現象至今令人觸目驚心。「有些地方和企業,就是為了拿到補貼就做一兩個項目,並沒有用心去做。」有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舉例說,「有的企業,為了拿補貼,在汽車跑滿補貼政策規定的2萬公裡之後,就不跑了。」

上述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十城千輛』政策,今年先行示範一批,最終可能會分三批進行。」

核心技術怎麼辦?

「這對於真正做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企業是個大好消息。」孔偉強在評價《通知》對行業的影響時說,「這讓氫能企業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

不過,《通知》發布後,官方在對此進行的解讀中指出,目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面臨一些問題,主要是: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缺失,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強;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消費端的補貼政策對推動產業鏈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局限性日益顯現。

該解讀還指出,目前,相當部分關鍵零部件、核心設備技術等仍然未有成熟的國產替代,對外來技術依賴嚴重,譬如質子交換膜、站用壓縮機等等。

有業內人士曾向第一財經記者這樣總結國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性能差、效率低、壽命短。「嚴格來說,中國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汽車的核心技術上,有九成的需要進口。」他說,「越是核心的技術進口越貴。」

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中加氫站為例,相比加氫站中的門閥、管件、壓縮機等硬體裝備,「加注協議」最能體現其中的軟實力。「加注協議最通用要求是:不過充,不過壓,不超溫。」何廣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說,「舉個例子,日本豐田生產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加注過程中,加注協議都有明確的規定。但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加注協議的標準。」

對於加氫站和汽車來說,加注協議意義重大。「如果加氫機與車上氣瓶的壓力差過大,就會對汽車裡面的閥門、管路等設備造成損傷。」佛山南海瑞暉加氫站主要負責人李參成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分析說,「還會造成整個系統管路和汽車氣瓶的氫氣溫度急劇上升,最後可能會導致極端事故的發生,比如爆炸。」

據何廣利介紹,在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加注協議光是文本就差不多就有200頁。但在國內,直到近這兩年來行業才開始關注。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一直在做有關加注協議的研究工作,據何廣利介紹,目前已經把相關的加注協議的技術標準提案報到了國家標準委。「如果順利的話,今年就可以立項,一旦立項,這相當於填補了中國氫能領域的空白。」他說,「去年,我們和氫標委合作做了一個有關氫氣加注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但還是一個概括性的。

相關焦點

  • 我國擬4年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戴姆勒終止燃料電池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mybattery補貼政策落地,有利於消除市場對氫能產業支持態度的擔憂,預計未來氫能產業在「區域性」、「核心技術突破」等領域的發展將凸顯。四部委發文4年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4月23日發布《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 能源局要求制定氫能發展規劃;航天工程投資2億推進氫技術產業化
    氫能公司擬充分發揮航天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優勢及各股東資源優勢,深入推進航天氫技術產業化。《修正案》進一步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導向,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提高了對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要求,並通過逐年提高新能源積分比例和更加嚴苛的電耗核算標準,引導企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具體來說,對於燃料電池汽車方面,在大幅提高對燃料電池系統功率要求的同時,也體現了「不追求高系統功率」的理念。
  • 利用氫能攻克「難以減排領域」,助力實現「碳中和」
    例如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氫能的未來》中認為,依託於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氫能煉鋼、綠氫化工、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技術進步,氫能有望在「難以減排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完成這些領域的深度脫碳。彭博新能源發布的研究也佐證了這一觀點。因此,需要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約束下,逐一探討氫能助推「難以減排領域」深度脫碳的技術路徑及潛力,進而討對氫能發展定位、作用和意義進行重新思考。
  • 電動汽車怎麼補貼,電動汽車怎麼補貼介紹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知識是電動汽車怎麼補貼,那麼大家對電動汽車怎麼補貼有所了解嗎,>電動汽車怎麼補貼又是如何的呢,電動汽車怎麼補貼對大家也是比較重要的知識,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電動汽車怎麼補貼,希望能幫到大家。
  • 淺析日本的氫能戰略和燃料電池時代的來臨:2019年有望成為氫產業...
    雖然當前燃料電池車輛存量僅為千餘輛,氫能相關基礎設施仍遠不完善,且是否把燃料電池當作推廣類比於鋰電池新能源車2009年十城千輛推廣工程的階段仍有爭議。但在政策補貼疊加和技術進步支持下,未來數年氫能勢必與內燃機、鋰電池,氫能產業長期共存並佔據一席之地,行業當前具備爆發潛質。
  • 2019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和標準
    政策要點:  1、新能源汽車中央補貼大幅縮減,單車最高補貼金額降至2.5萬元,過渡期後地方補貼將取消。  3、過渡期期間,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照2018年對應標準的0.1倍補貼;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6倍補貼。
  • 【魏蔚 陳文暉】日本的氫能發展戰略及啟示
    目前已經在燃料電池汽車、家庭熱電聯供等領域取得一定的成效,也逐步在氫能的無碳排放生產、氫能發電、氫能社區等領域進行示範試驗,並首次推出了「氫能社會」的概念。日本氫能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完善的法律法規、政府的資金扶持及廣泛的國際合作,但也存在成本過高、高度依賴政府補貼、技術尚未成形和規制的限制等問題。
  • 氫雲周報:多地將氫能納入新基建行動方案,德國通過氫能戰略
    根據《方案》,福州將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和氫能產業等新基建核心領域,全面規劃福州市新基建建設。其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福州市今年將建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7500個;2020年數量則增長到9500個。而在氫能源領域,方案中指出,由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福州供電公司共同負責推進氫能「制、運、儲、用、管」設施智能化升級,培育氫能燃料電池、加氫站、氫能源汽車等產業鏈。
  • 車用IV型儲氫瓶標準徵求意見,成都、濟南再出氫能政策
    曹玉斌指出,要在頂層設計、發展規劃、技術研究、行業監管、標準體系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儘快研究制定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為氫能產業加快發展提供行動綱領。要制定推進實施總體方案,研究產業發展配套扶持政策,健全行業監管和標準體系,結合各地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資源,匯聚各方力量來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全力打造氫能產業發展生態鏈;各職能部門要明確目標和路徑,壓緊壓實責任,嚴格按照任務分工要求,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真正把我市氫能資源優勢用好,拓展氫能產業鏈,全力推動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
  • 國際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展覽會2021年7月上海舉行
    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氫能燃料電池也是中國汽車動力系統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汽車戰略的重要方向,根據《中國製造2025》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規劃,2020年生產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並示範運行。2025年的目標是實現加氫站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經過多年科技攻關,中國已掌握 了部分氫能基礎設施與一批燃料電池相關核心技術,制定出臺了國家標準 86 項次, 具備一 定的產業裝備與燃料電池整車的生產能力;中國燃料電池車經過多年研發積 累,已形成自主特色的電-電混合技術路線,並經歷規模示範運行。
  • 買「國六」新車補貼5000元!佛山汽車補貼政策終落實錘
    對於此次汽車補貼政策,大家關心的問題有以下幾點:一問:2月份或之前買的車能不能申請補貼?答:不能。該措施自2020 年3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1年,需在該時間內購車的消費者才能申請補貼。二問:購買「國六」標準排量汽車的補助要求和金額是多少?答:1. 佛山號牌車主憑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2. 鼓勵集體採購汽車。
  • 重視氫能產業鏈等短板環節 重視氫能儲運等基礎環節——百人會發布...
    當前,世界上主要汽車公司在發展燃料電池汽車上基本都制定了自己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氫能作為更重要的未來替代性能源,制定氫能源、氫產業、氫經濟、氫社會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我們離氫的全面應用越來越近。」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在今天召開的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上表示。
  •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新規分析 首次設置補貼數量上限、換...
    與以往每年都大幅提高技術標準相比,今年將保持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等技術指標不作調整。不過,新規在延長補貼期限的同時,也為未來逐步退出埋下伏筆:首次設置了年度補貼數量上限200萬輛。而蔚來滿足「換電模式」,將可以繼續享受補貼政策。        此外,今年的補貼退破力度非常的小,但是明確今年的補貼標準不退坡的只有公共運輸等領域汽車電動化。
  • 出臺國家戰略 謀求技術突破 多國力推氫能產業發展(國際視點)
    國際能源署不久前發布的《全球氫能源進展》報告顯示,氫能源技術在2019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投入運營的電解氫容量創下新紀錄。得益於制氫成本的下降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進步,氫能產業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開發利用步伐進一步加快。
  • 氫能車是怎樣的? 氫燃料電池的原理是什麼
    所謂的「氫能車」究竟是什麼?它與燃油車、電動車有什麼不同呢?  目前,所謂「氫能車」指的就是氫燃料電池車。但與鋰離子電池不同,氫燃料電池實際上是一種氫與氧的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的裝置。這一化學反應的最終產物只有水,不會像燃油車等排放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物質,因此氫氣被認為是可以實現「零排放」的能源。
  • 電解水制氫+管道運輸是氫能發展方向
    除土建成本和管閥外,加氫站成本佔比較大的主要是一些核心設備,如壓縮機、加注設備和儲氫罐。由於國內缺乏成熟量產的加氫站設備廠商,進口設備推高了加氫站建設成本。當前,補貼政策是促進加氫站建設布局的關鍵。從近年來各地區發布的加氫站建設補貼政策來看,補貼範圍從100萬元-900萬元不等,其中對於單個加氫站補貼力度最大的是佛山市南海區,政策規定新建固定式加氫站按800萬元/個的標準進行補貼。以建設成本為1100萬元的加氫站為例,400萬元的政府補貼可使初始投資下降36.36%,氫氣單位成本下降23.57%,投資回收期縮短2.07年。補貼政策的扶持降低了加氫站建設的門檻,對於支持氫能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
  • 成都入選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
    5月22日,TrendBank勢銀髮布中國氫能城市競爭力30強榜單。榜單根據加氫站基礎設施、氫能產業基礎、氫能相關政策以及財政、人口、科研基礎情況對相關城市進行整理總結。成都市以城市綜合競爭力強、規劃補貼政策全面綜合評分47.14,位列榜單第四位。
  • 山東:力爭到2025年建立起完善的氫能技術創新體系
    會上,就「推動我省氫能核心技術突破,增強我省氫能領域技術創新能力」這一問題,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許勃介紹,近年來,省科技廳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搶抓氫能產業發展先機,啟動燃料電池領先計劃,鼓勵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多方聯動,加強核心技術攻關,開展試點示範項目。其中,自2017年底依託濰柴動力實施的「燃料電池」央地聯合重點專項,獲得國撥經費扶持2.26億元。
  • 航天工程斥資2億元參設氫能公司 推進航天氫能技術產業化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航天工程(603698)6月22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擬與關聯方及非關聯方共同投資設立航天氫能有限公司。氫能公司註冊資本10.6億元,各股東方均以現金出資。航天工程表示,氫能公司將發揮航天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技術優勢、各方股東的資源優勢,深入推進航天氫能技術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