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農村擺地攤,曾經月入過萬,如今不夠溫飽

2020-12-25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易不二,36氪經授權發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地攤經濟一火,總有人想嘗嘗人間煙火。

比如較早釋放地攤經濟信號的成都,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一夜之間實現10萬人就業。

地攤的低門檻、成本少、收益可觀等特性,吸引了一大群人參與其中。而且,隨著地攤經濟帶來的穩定就業與消費拉動,地攤經濟已經走向常態化。成都、長沙等城市已經相繼出臺政策助力地攤經濟的規範發展。

火熱的地攤經濟中,有人擺地攤是為了生活,而有的人卻是為了生存。

而在擺地攤求生存的人群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地攤經濟成為「正規軍」之前,就一直遊走在農村各個鄉鎮的集市,以擺地攤為生,按照當地農曆逢四逢九或者逢一逢七等趕集節奏,奔赴一場又一場的「約定俗成」。

「小時候最盼望趕集了,道路兩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牽著媽媽的手擠在烏泱泱的人流中看新鮮,哪怕什麼都不買,光看看熱鬧都覺得很滿足了。」回憶起童年的趕集時光,「螳螂財經」的朋友肖貝貝一臉開心。

「如今,城市的地攤經濟火爆,家鄉的集市卻已不再如往年熱鬧,我已經不再想去逛逛,我媽也學會了用淘寶、拼多多......」

確實,火爆的地攤經濟似乎並沒有給農村趕集帶來額外的紅利,並且農村趕集還在近兩年來下沉電商持續的爭奪賽中逐漸式微。

《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9》顯示,2019年下沉市場中的電商平臺活躍用戶規模近4億人,佔移動電子商務活躍總數的57.4%。

就如瞄準三四線以下城市、鄉鎮,主打下沉策略的興盛優選,已經實現湖南行政村級覆蓋,並正向江西、湖北、廣東全境擴張。

網際網路的列車呼嘯而來駛入下沉市場的當下,在農村集市擺地攤,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01 電商市場下沉,趕集危機上升

從騎著三輪車穿街走巷叫賣農作物種子、秧苗,到如今在家鄉的各個鎮上趕集賣中老年人服飾,四十九歲的黃大姐,已經參與地攤經濟十一年了。

對比以前不錯過幾十公裡內每個村鎮的集市,現在的黃大姐,將主要範圍縮減在離自己家比較近,並且時間能夠錯開的三個集市。

「一個是自己年紀大了,到處奔波,身體吃不消了;再加上現在生意不好做,個個都曉得搞淘寶搞拼多多,不像往年了。」

現實原因之下,黃大姐現在每個月出攤六次,其他時間在家裡做微商,賣衛生巾。

問及如今的收入怎麼樣,黃大姐並不想具體透露,只說現在趕集只能混口飯吃,加上做微商,才勉強掙個溫飽。

(黃姐朋友圈的趕集日常)

但回憶起曾經的榮光,黃大姐語氣一下就高漲了許多:「那時候我跟我老公天天早出晚歸,我們縣裡的鄉鎮集市基本跑遍,最遠還去過隔壁縣的幾個農村。雖然很累,但一個月賺得也挺多,很滿足。」

今昔對比之下,黃大姐有些感慨但並不悲觀:「在網上買的衣服尺碼、花色、質量都不敢保證,但是我賣東西都是有保證的,不喜歡、有質量問題都可以來找我。我趕了這麼多年集,方圓幾十裡的人基本都認得我,有很多老顧客信任我。」

儘管如此,黃大姐也承認了一個事實,近兩年自己生意變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網購的風颳進了農村。

確實,從自拼多多挖掘了下沉市場的電商藍海之後,巨頭們相繼推出了各自的下沉市場產品,以低價為抓手,爭奪市場份額。

尤其是2019年之後,下沉市場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最重要的戰場。拼多多之外的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紛紛來襲。

根據《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更多的三四五線城市和鄉村用戶進入移動網際網路,下沉市場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三四五線城市及鄉村地區的下沉市場成為各大移動網際網路平臺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淘寶、京東等大多數新用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這種衝擊,之前賣了四年水果如今賣生活用品的劉哥,感受比黃大姐更明顯。

「以前賣水果生意還是不錯,好的時候我一個月趕近20場集市能賺兩三萬,差一點也有大幾千。現在,別提了,都被超市、團購搶走了。有些品種別人的賣價就是我的批發價,沒有可比性......」

據劉哥表示,他所在的鎮上,已經有一家和縣裡規模差不多大品種也齊全的超市,價格也不貴。相較於一遇雨雪天氣就沒生意的集市,夏有空調冬有暖氣的超市,更能對抗惡劣的天氣。

02 機遇之下,趕集也只是一時謀生手段

電商的衝擊之下,農村趕集似乎已經不再是一門好生意,但也不是沒有機遇。

90年的大學生徐婷,就在帶孩子的同時擺攤賺奶粉錢。

因為有經濟壓力,徐婷婷就回了老家做全職媽媽。但伴隨著網絡發展而成長的徐婷,並沒有因為身在農村就落後於時代。當每次給自小孩買的衣服玩具都被身邊的寶媽拜託帶同款的時候,她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並通過趕集實踐。

「比如網上有個很火的泡泡機,但我們這裡還沒有小孩玩這個,我就批發了一百個,趕集兩次就賣完了,利潤有50%。」徐婷對「螳螂財經」表示。

(網紅泡泡機)

當然,徐婷也表示,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自己上網買,但是「網上款式太多了,價格從十幾塊到幾十塊不等,家長難以選擇。我賣的價格又不貴,能看到實物,孩子也馬上就可以拿到手玩,一般的家長都會直接從我這裡給孩子買了。」

徐婷表示,她的生意一個拼的就是時效,另一個就是熟人口碑。只要網上剛流行就批發到集市上賣,價格不要貴過他們自己在網上買,周邊的人就願意找她買。

但即便如此,徐婷也覺得這只能是短期的謀生手段:「現在想通過趕集賺大錢已經不太現實了,掙個生活費還差不多。」

而她也打算等孩子上學之後,還是回到城市找份穩定的工作。

和徐婷相反,89年的郝冰是和老公辭掉了城市裡的銷售工作,回老家擺地攤賣品牌服裝尾貨。

受疫情影響,郝冰停薪留職的狀態讓她很焦躁,而在地攤經濟的影響下,就辭職回農村開始趕集擺攤。

「其實農村裡是有消費升級的需求的,幾年前賣便宜的東西還可以,現在大家都會看牌子看質量。」郝冰表示。

其實郝冰衣服賣得很便宜,夏天的T恤基本上五十塊以內,有的標籤吊牌完整,有的做了剪標處理了。「螳螂財經」問及尾貨的來源時,郝冰只說是親戚工廠的渠道,並沒有過多透露,「質量好、價格公道就是硬道理。」

郝冰的機遇,確實是來自下沉市場品牌下沉、消費升級的趨勢。

拼多多數據研究中心5月份數據顯示,大量原本只在一線城市熱銷的品牌,通過拼多多app有效觸達到四五六線城市,成為熱銷爆款。

現在一次趕集能夠賺大幾百的郝冰對未來還是沒有信心:「現在縣城裡每天晚上也有很多地攤,我先這樣幹著,準備晚上再去縣城裡看看地攤,情況好的話就晚上常態去縣裡擺地攤。」

對於郝冰而言,不管是在農村趕集,還是去縣裡擺攤,選擇這樣的方式只能是邊走邊看,「只要有路子,勤快點,自己幹總比打工強。」

03 逐漸消亡,或是農村集市逃不掉的宿命

其實,不管是徐婷還是郝冰,她們對農村集市的信心不足,是有一定原因的。最主要的或許就是,電商對農村集市的衝擊,才剛剛開始。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2.25億,佔整體網民的26.3%;城鎮網民規模為6.3億,佔比達73.7%。

與此同時,2019年下沉市場人群中,綜合、特賣及社交電商領域的活躍人數總量為24364.1萬,而其滲透率達分別為61.4%、14.0、8.3%。

也就是說,隨著網民規模的擴大,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和移動購物能力,還在持續穩步地釋放。

根據《下沉市場洞察報告》,淘寶天貓84%的品類在三至六線城市消費者的數量已經超過一二線城市。

並且,下沉市場網購品類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家居用品、母嬰用品、文體運動、圖書音像等品類的網購指數要高於一線、二線城市。其中,下沉市場網購最頻繁的TOP3品類,就有服裝服飾和家居用品。

這幾乎涵蓋了集市上大多數的品類。

不僅如此,團購也在逐漸覆蓋廣大城鎮農村。

就像賣網紅玩具的徐婷,她已經基本上不會在集市上買東西、

徐婷自己的表現,也是農村集市衰敗的另一個縮影:農村的主體消費人口格局已經出現了大變化。

「螳螂財經」的朋友肖貝貝所回憶的趕集時光,那時候農村主流的消費人群還是肖貝貝的父輩,50後、60後。

但現在的農村,主流的消費人群已經是70後、80後乃至90後。可是這部分人群,有的因為城鎮化的發展身份從農民成為城市裡工人,有的因為學有所成走出農村成為城市裡的白領......

當這部分消費主力軍常年生活工作消費都在城市裡的時候,農村的集市所面臨的的群體只剩下留守老人與兒童,在他們有限的消費能力與節儉的消費觀念下,農村集市的熱鬧就再也不復以往。

而長此下去,走向消亡或是農村集市逃不掉的宿命。

當然,在未來,集市這一經濟形態,或許會因為文化的象徵,成為一種特定的「節日」,比如北京的地壇廟會,又或者以轉型升級得以延續發展,成為日常化的大型「商圈」,比如泰國的乍都乍周末集市。

只是,對於當下大多數的農村集市來說,如果沒有趕上網際網路的列車被改造升級,就只有逐漸走向消亡的命運。

城市已被地攤經濟重燃的人間煙火,在農村,延續多年的趕集,看不見煙,更看不見火。

相關焦點

  • 月入還沒過萬?城管喊你擺地攤啦!
    月初了,社畜們期待的發薪日近在眼前,這個月欠馬雲的花唄終於可以還了有人說:這和我平時看到的不相符啊不知道的還以為中國已經人均月入過萬了呢......擺地攤在中國並不是什麼稀奇的行當,令人感到新鮮的是,除了那些本就經營著小吃、蔬菜水果、手機膜、兒童玩具等品類的攤販回歸了他們熟悉的戰場,大量職場白領、精通網際網路語境的90後也異常興奮地加入了擺攤的浪潮。
  • 新手擺地攤賣襪子,真的能月入過萬?
    最近因為擺地攤的盛行,很多朋友都想去擺地攤,因為他們說上班已經支撐不住他們的生活了,但是他們也不敢輕易嘗試,朵姐也理解他們,讓一個上班的人去擺地攤賣襪子,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如果真的準備好了的話,其實真的可以試試,網上的人都說擺地攤賣襪子能月入過萬,這是真的嗎?
  • 那年我19歲,用1000元擺地攤創業賣襪子,月入3萬的真實經歷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自知不是學習的那塊料,在加上家裡也實在拿不出錢來供我上高中,更別說上大學了,在加上我自己的成績本來也很差,所以那個時候我根本就不想讀書,腦子裡面想的只有一件事情,只想賺錢,賺很多很多的錢。
  • 擺地攤也有造型攻略:沒有這些技巧,如何實現月入5萬?
    曾幾何時,人們一度覺得擺地攤賺得是辛苦錢,勞累一天不一定能賺多少。 然而近期不斷有網絡爆出擺地攤能夠月入5萬, 就如這個小哥擺了個字畫攤位,就能夠達到這種標準。
  • 95後上海女生擺地攤,賣「雞蛋春卷」月入1萬5,背後模式引發深思
    說到草根創業,浮現在你腦海中的創業地點,是高大上的CBD,還是不入流的農民房?其實都不對,各種政策的開放,加速了草根群體的崛起,未來創業將不再局限於辦公室。今天老陳要講的,是我在上海的一個朋友小曼。小曼出生在上海外灘,雖然是上海本地人,但是一家的經濟情況卻不是很好。
  • 擺地攤也能月入過萬?手機貼膜需求大,洛克切膜機成新寵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擺地攤賣什麼,才能贏在起跑線上呢?   為此,小編特意實地探訪了深圳街頭的各類地攤,來為大家一探究竟!可以看見,幾百米長的街道兩邊擺著滿滿當當各式各樣的攤位,美食、服飾、水果、家居用品等,應有盡有,好不熱鬧。   不過,在繁華的商業街街尾,一處攤位被圍的水洩不通,引起了眾人關注,簡直成為了這條gai最靚的「明星攤位」!這到底賣的是個啥?
  • 農村小夥發傳單月入過萬,在我逼問下他說出了秘訣
    做什麼工作可以月入過萬?業餘時間比較多,做什麼副業可以月入過萬?我在北京打拼三年,現在還沒有月入過萬是不是應該辭職?何以解憂,唯有暴富現在各大網站頭條,被討論最多的就是「月入過萬」,似乎月入過萬已經成了一個人們判斷能否做這項工作的一個標準,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尋找了好久。直到我認識了一個發傳單的小夥,讓我對「月入過萬」有了新的認識。
  • 兼職副業項目:擺地攤月入萬元的玩法解析
    我對擺攤的盆友一直是很欽佩的,終究靠兩手用餐是一件很無上光榮的事兒,更關鍵的是,搞好了真能掙錢。舉例說明吧,這一就是我盆友自身擺攤的親身經歷。2016年夏季,我盆友網上進了一批乳白色的全棉短袖。每晚下班了,他都是夜市擺攤。一張1米半的摺疊桌,一個放滿短袖的旅行箱,兩月賺了7萬。
  • 不瞞你說:小小的地攤生意,一天竟然收入2500元,擺地攤也能輕鬆月入過萬
    曾經在南寧朝陽廣場問過做夜市擺地攤的創業小夥,他賣的是皮衣,消費人群是30歲到45歲,他的生意相當於燒烤、小吃的攤位來說並不算是最好的,但是他卻能一晚收入2500多,主要是皮衣的單價高,一件就300多,一晚上賣出10件就收入3000了,當然一晚上也不可能只賣出10件,100件也是有可能的。網友:我堂哥擺攤好多年,兩口子靠擺攤回老家蓋了一棟八十萬的房子,還要養四個孩子。
  • 深圳鹽田最後的地攤夜市:美女擺地攤直播,真可以實現日入過萬?
    我們很多人其實都切實體會過,在國內的不同城市,每個街頭都有不一樣的風景,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很多的城市都有路邊攤,小商販等。但是在我國的深圳等地區是不一樣的,這種國際化大都市,有著很多的外國人。甚至在以前還一度禁止擺地攤,而現在突然發現深圳鹽田最後的地攤夜市:美女擺地攤直播,真可以實現日入過萬?在深圳鹽田那邊突然發現了,居然還有這一條擺地攤的夜市街。在晚上的時候這一條街兩邊都擺滿了商品,各種各樣的都有,其中以首飾和各種小吃居多,很多人都會經過這條街的時候,沿途看看。人來人往的顯得十分的熱鬧。
  • 擺地攤值得驕傲,首富馬雲曾經也是小攤販!
    馬雲:擺地攤不丟人!看見那個大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馬雲大學畢業後,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700元,房租是2000元。大家都打退堂鼓的時候,為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馬雲只能把翻譯社的一半店面出租給別人,另外自己開啟第二兼職:擺地攤。如今的首富,當年的落魄青年馬雲,曾經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去義烏,扛過來小禮品、賣書、衣服、手電簡等等。白天工作,晚上到大街上擺地攤。
  • 月入過萬的擺攤生意經
    我第一次做生意,算是從擺地攤開始的,雖然賺錢不多,但現在想想,也比職場上大多數人月收入都高。這裡我簡單總結下,擺地攤的一些經驗吧:第一是選品選擇的產品以剛需為主,因為在攤子上買東西的人,主要還是沒錢的人多,有錢的在乎品質,一般不會考慮地攤貨。
  • 暴利生意:小小的地攤生意,一天竟然收入2500元,擺地攤也能輕鬆月入過萬
    曾經在南寧朝陽廣場問過做夜市擺地攤的創業小夥,他賣的是皮衣,消費人群是30歲到45歲,他的生意相當於燒烤、小吃的攤位來說並不算是最好的,但是他卻能一晚收入2500多,主要是皮衣的單價高,一件就300多,一晚上賣出10件就收入3000了,當然一晚上也不可能只賣出10件,100件也是有可能的。網友:我堂哥擺攤好多年,兩口子靠擺攤回老家蓋了一棟八十萬的房子,還要養四個孩子。
  • 全職媽媽副業:為什麼別人能月入過萬,而我不行,差在思維模式上
    為什麼別人做副業能月入過萬,而我幹一行敗一行,是我沒毅力嗎?不是,是思路問題,舉個例子:擺地攤1、擺地攤,賣出去貨,賣一份賺一份差價;2、擺地攤同時開直播,賣貨的同時收穫粉絲,收穫打賞,增加了線上收入;3、出攤之前
  • 在《我的世界》中擺地攤賣什麼最賺錢?第一名穩妥月入百萬
    自國家開放地攤經濟起,各地的民眾都紛紛開啟了擺地攤模式,甚至還有不少人開著豪車擺地攤。但並不是只要擺攤就能賺到錢,選擇一個正確的商品才是擺地攤真正的核心。那麼,在《我的世界》中如果也可以擺地攤,賣什麼才最賺錢呢?
  • 被忽視的暴利行業,月入過萬不難,是農民的「老本行」,可以賺大錢
    要說最近這幾年最火爆的生意,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房地產,也有人會想到直播帶貨、擺地攤等。事實上房地產近幾年來利潤空間已經被壓縮了不少,而直播帶貨、擺地攤的人自然也蜂擁而至。但是對於不少農民來說,有件非常後悔的事情,那就是沒有養豬。
  • 淘寶賣家:允許擺地攤之後,摺疊桌日銷上百單,月入兩三萬不是夢
    地攤放開對於實體店來說是一次災難,因為擺地攤成本更加低,價格也可以賣得更加便宜,對於實體店衝擊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要說電商對於實體店是首輪衝擊的話,地攤放開就是第二輪的衝擊,無疑會讓實體店的生意更加差。
  • 心理諮詢師如何才能月入過萬?
    這麼多年了,每一次的諮詢師入職崗前培訓,總有人問我:老師,心理諮詢師到底前景怎樣?心理諮詢師究竟是否可以養家餬口?言下之意就是:諮詢師能不能賺錢?能不能月入過萬,養活自己?於是乎,三年前,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的認證考試停了,也就是說三年多來,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的人數沒有增加,這對已經涉入這個行業的人而言,理應是個利好,但回頭眺望,真正能夠每個月通過做諮詢月入過萬的目前實在很少。
  • 月入過萬不算高薪?在中國究竟有多少人月入過萬
    (原標題:在中國,究竟有多少人月入過萬?)拋開這些留言不談,雖然在一線城市,月入過萬是較為常見的收入水平,但是在全中國範圍來看,月入過萬算得上是高薪的門檻了。那麼中國究竟有多少月薪過萬的人呢?
  • 「擺地攤」突然就火了!告訴孩子,暑假就去擺地攤!為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幼兒園轉型賣燒烤,生意很火爆,幼兒園老師擺地攤賣玩具,開闢營生新渠道。在這個過渡期裡,地攤經濟很好地解決了當前就業和民生問題。而且,擺地攤是成本低、門檻低的營生方式。記得我們家之前剛剛從農村來到城市裡立足,第一個想到的營生方式就是擺攤。就是靠著這麼一個攤位,爸媽養大了幾個孩子,在城市裡買房安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