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西,我又來了。
大學社工專業應該存在嗎?諸位暫且留刀,做為一名大學四年都在學社工的同學,哪怕大學裡並沒有多麼認真學習,我的答案也只能是應該存在。作為一名社工,我需要去捍衛社工,但我也要客觀分析其他雜音。
其實這個話題,我一直不敢動筆,雖然偶爾也會和同事們討論,甚至我也會說一句,我特別能理解有一些大學取消社工專業這個決定,但寫起來並不輕鬆,因為這個話題是可以很嚴肅的。
前幾天看奇葩說,中間提到了「應然」和「實然」,應然是這世界應該怎麼樣,實然是這世界實際是怎麼樣。那諸位認為社工存在是應然還是實然呢,社工的質疑聲是應然還是實然呢?這個問題的兩端,可以互相為矛為盾。社工專業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那就是「實然」了,但質疑也是「實然」,相比其他很多專業,社工專業發展前景並不是那麼好也是「實然」,那「應然」是什麼,如果真正能發揮專業價值,那社工專業存在也是「應然」,但困境帶來的排斥與取消社工專業也是「應然」的。
其實我很喜歡奇葩說的薛教授和劉教授,雖然他們的有些觀點就是站在天平的兩邊,是背道而馳,我卻認為從更廣大的面上是殊途同歸。
說回社工,為什麼我覺得它存在是合理的呢,當然不只是因為我自己是社工,也不是「存在即合理」,而是我認為社工是有價值的,它對社會的發展是有價值的,社工裡有句話叫「用生命影響生命」,很溫柔又很有力量,其實社工行業真的對很多人是有價值的。看看社會工作的分類:兒童、青少年、老年、婦女、殘疾人、矯正、優撫安置、社會救助、家庭、社區、醫務、企業等等類型的社會工作,涉及的其實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就像是在修補社會每一個角落的補丁,修補工希望所有傷痛都能被癒合,所有的美好都環環相扣。
以上的話不只顯得我像是個理想主義者,更像是一個幻想家,構築一個虛幻讓自己覺得很有價值,那就來說說我為什麼也理解社工專業取消。我的答案很膚淺,報酬不到位,為了不膚淺,我就把布勞交換理論拉來了,這裡提到交換報酬的四類一般性報酬:金錢、社會贊同、尊敬、服從,價值遞增。社工這個職業,那一個算是獲得了呢?金錢,我怕我一提錢有些崇高者急,我接下來再狠狠提,那其他呢。不說服從了,社會贊同和尊敬有嗎,比如老師這個職業,雖然獲得金錢也不是很高(當然多數比社工高),但它的社會贊同和尊敬高呀,甚至是一部分的服從,當然了,老師也有老師的不容易,我也當過老師,室友是幼師,不過我現在的身份不是老師,就不為此發聲了。相對比而言,社工四類報酬都很低呀,和很多行業很多職業相比,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吧。奇葩說劉擎教授說過一句讓我至今還心靈震撼的話,「這個世界應該讓那些不好的option消失」,那這個選擇裡社工有沒有呢。
我們的社會有不好但也有美好,它不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讓我們成為一個利他主義者,我們可以考慮自己,可以在不損人的前提下利己。物質極度豐富,「物」與「符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或許我們是資本操控而不自知,或者是無力反抗,但我們可以為自己而活,哪怕是一個虛假的殼,不過是機器運轉不起眼的螺絲釘,不過是不自知的木偶,但我可以說,社工待遇不好。我不能一直給自己續價值,我也得感受到周圍的認同才更有力量,社會認同度低,有金錢也好呀,起碼這次過年即使回不了家,也能給家裡置辦點好的吧。事實是,木錢說不定還得在社區或街道值班,引用爽言爽語,TMD,煩死了。哈哈哈,抱歉,調侃一下。
從社會角度,社工這個職業雖然在夾縫中生存,但我認為它對於社會是好的,哪怕社會並沒有給它發揮作用的位置,也沒有給它相應的認同,我認為它應該存在,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社工們只能加油了。從個人角度,我其實不希望它存在,我甚至不希望大學裡有這個專業,雖然大學學什麼有時候沒那麼重要,很多人從事著與本專業不一樣的工作,但專業也是一個敲門磚,對於多數的普通人是重要的。寒窗苦讀十幾年,大學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專業有時候很重要的,我是某某專業但我啥也沒學,但我畢業後有一個從小白成長的機會,當然,對於厲害的人,哪裡都是機會。你如果有資本、有情懷,你可以做社工,可以讀社工專業,但希望社工也可以讓普通人,有父母有子女的普通人,感受到社工的溫度。
前一段時間的一個聚餐,合作社區的一個主任,她兒子馬上要高考了,她說她兒子有兩個專業在猶豫,她說了這麼一句話,她說反正不管他兒子讀什麼專業都不會讓他讀社工。我真的聽得時候既心酸又能理解。我為什麼在說社工從個人一生發展上,作為一個要從事的職業上,其實不好或者說不應該存在,是因為我希望,有人能給我站在這個社工陣地的力量,我希望被反駁,我希望被打臉,我希望將來給我一個響亮的巴掌,做社工的人都過的很好,我希望,我能成為力量,哪怕現在只是爛泥。
不過,一切都是知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