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成大學生或身邊人曾被詐騙 社交、遊戲成為高發領域

2021-01-09 中國網浪潮新聞

         網絡詐騙猖獗,不明網站連結無處不在,輕輕一點,後果可就沒那麼簡單。「微信客服」的連結竟然是詐騙陷阱,遊戲充值也會被騙。寒假即將到來,作為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之一,大學生的錢包可能正在被騙子「覬覦」。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大學生被詐騙高發於社交平臺

據《2019 年騰訊110數據報告》顯示,各年齡受騙人數比例中, 90 後佔比最大,達48%,可以看出,年輕群體更易上當受騙。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釣魚網站等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在大學校園做微 商的蔡同學就曾經遭遇過網絡詐騙。據蔡同學回憶,今年6月份,他忽然收到一條頭像是微信官方頭像、暱稱為微信客服的人發來的消息。該「客服」稱,蔡同學正在使用的微信帳號沒有經過綁卡認證,很快將不能繼續使用,如果需要繼續使用需要點擊消息中的連結認證個人信息。

由於正處於做微 商的起步階段,蔡同學的帳號確實還未進行綁定認證,所以便相信這條信息並點擊連結,然後輸入了自己的信用卡卡片信息和簡訊驗證碼。接下來的發生的事情,讓蔡同學直呼上當。因為填寫信息之後,他收到的不是認證成功信息,而是收到了信用卡交易簡訊。這時,蔡同學才意識到自己被騙。回過頭看自稱客服的人發來的信息時,發現是個假冒帳號,該「客服」並非官方客服而是一個私人帳號假冒的。

廣發信用卡中心分析2020年以來發生於大學生群體的電信詐騙案件發現,由於大學生的消費習慣集中在社交平臺,因此該領域也是詐騙高發領域。主要被騙原因是,大學生持卡人輕信他人,主動自行支付發生交易從而產生損失。

玩遊戲買裝備也有欺詐交易

與蔡同學有過類似的遭遇還有另一位在某高校就讀的黃同學。不過,黃同學被詐騙的途徑是誤點了遊戲充值連結。黃同學表示,在他某天玩遊戲的過程中忽然有充值彈窗彈出,玩到興起的他就點進了這個所謂的連結,輸入自己的信用卡帳號、密碼購買遊戲裝備。然而,錢付出去之後,黃同學卻遲遲沒有收到裝備。

遊戲需謹慎,充值找官方。從2019《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來看,遊戲詐騙是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之一,受害者主要是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少年群體。遊戲類詐騙在寒暑假期間更是較為高發,臨近寒假,大學生閒暇時間增多,而各大遊戲平臺也推出五花八門的活動。此時應警惕騙子趁虛而入,利用「低價」買賣遊戲裝備的方式,吸引受害人登錄虛假遊戲交易平臺或者下載虛假交易APP,以保證金、交易費等形式詐騙。

廣發信用卡在此提醒,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建議校園內加大對青少年的防騙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大學生們應做到不輕信他人、不點擊不明連結、不透露個人信息的「三不」要求,更好的預防電信詐騙。

 

 

 

推廣

來源: 中華網    | 作者:李辛文    | 責編:華曉梅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超4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調查顯示:超4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此類案件在校園中並非個案,讓大學生了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調查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寒假將臨騙子盯上大學生群體!社交、遊戲平臺成電詐高發區
    寒假即將到來,作為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之一,大學生的錢包可能正在被騙子「覬覦」。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 超四成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大學生手機上網調查:超4成每天上網超5小時
    不知道,反正就是想再等等」,這段話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而這個「等等」,多數是在刷手機。那麼,大學生每天手機上網多久?主要在做什麼?是否擔心網絡安全?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手機上網話題,對全國12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 2018年大學生最常用三類APP:社交/視頻/遊戲
    國內領先的開放式移動社交平臺陌陌近日發布了《大學生社交報告》。這份報告對數萬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的大一新生中,71.4%在入學前就已經通過社交App結識了新同學;45.2%的大學生每天使用社交App的時間超過5小時;來自海南、北京、上海三地的大學生每月社交花費超過2000元的比例居全國前三;交友、戀愛、學習是大學生在上學期間最想做的三件事。
  • 警方列出「詐騙清單」,趕緊轉給你身邊的大學生!
    大學生的錢不但好賺更加好騙涉世未深、年少懵懂都不重要對詐騙的無知才是主因1、網購退款詐騙退款之前驗資金防騙提醒:網購退款詐騙在年輕女性群體中尤為高發,記住兩點:>舟山某大學學生小駱平時喜愛遊戲,10月24日,一名遊戲好友提出以320元的價格收購小駱的遊戲帳號,互加QQ好友之後,對方要求小駱通過
  • 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
    【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顯示,72.48%的高校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26.61%表示「順其自然」;僅有0.91%的高校大學生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網絡流行語。
  • 開學在即,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小心陷入詐騙陷阱
    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持續高發的今天,大學生成為被詐騙侵擾的重要群體QQ、微信等社交帳號,向同學、老師、家長編造「借錢」「培訓報名費」等理由,誘騙當事人轉帳。冒用大學生身份貸款,謊稱會定期還款實則卷錢消失,致使受害人負債;或者虛構貸款公司,以不用還錢為幌子吸引大學生貸款,謊稱放款前需繳納費用,從而實施詐騙。
  • 警惕這種詐騙!全國百餘人受害,超九成為20至40歲男性
    6人組成「裸聊」產業鏈今年疫情期間,「裸聊」敲詐高發。市民薛先生通過網絡社交軟體交友時,禁不住對方誘惑,下載了對方推薦的所謂直播軟體,結果被竊取了手機通訊錄信息,在與對方「裸聊」後又被錄製了不雅視頻。對方以將不雅視頻發給薛先生手機通訊錄所有聯繫人為要挾,敲詐2000元人民幣,薛先生隨即報案。
  • 這5類詐騙頻頻招惹大學生
    教育、公安、移動公司、銀行、12所省屬本科院校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大學生志願者、鄭大師生近8000人參加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鄭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會強通報了當前全市公安機關打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和涉詐黑灰產工作成效。
  • 大學生金融安全調查:超三成一知半解,近七成遇過信息洩露
    近年來,電信詐騙事件多發,金融安全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大學生對金融安全了解多少?是否遭到過金融安全問題?對於金融安全持怎樣的態度?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金融安全話題,對全國142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 為什麼大學生會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地?
    據《光明網》2020年5月30日報導,近期徐州市相關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9%的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20%是輕度抑鬱,7%是中度抑鬱,2%是重度抑鬱。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心理疾病的多發群體,據調查大一和大三是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高發期。為什麼大學生會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地?大學生,俗稱為「天子驕子」,為什麼會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地呢?
  • 開學季大學生詐騙需謹慎
    每年開學季,因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防範意識不強等原因,,網絡詐騙都將迎來一個高發期。各地公安機關應加強防控,採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開學季大學生財產安全。相關案例:1、2020年8月10日,大二學生小馮,將遊戲帳號掛在網上出售,QQ收到一個自稱是遊戲玩家的人,對方稱已交易成功,會有客服通過郵箱發送郵件確認,小馮收到郵件,按提示繳納800元保證金,後發現被騙。2、2020年8月27日,大三學生小徐收到「朋友」微博發來信息,稱因銀行卡凍結,請小徐幫忙支付機票尾款,小徐支付9600元,後發現被騙。
  • 高發詐騙類型套路分析
    高發詐騙類型套路分析 1:網絡交友詐騙套路解析嫌疑人打著交友在聊天過程中感覺他非常的幽默,非常的疼人,我感覺我遇到了這輩子值得依靠的人。身邊真實案例二:一男性受害人報警稱:我是一名離異的單身男性,事業有成,因為之前一段傷心的感情經歷,讓我特別想擁有一份完美的愛情。某一天,我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刷到一段視頻,視頻中的女子美麗大方,正是我心中理想的對象,我一眼就看中了「她」,於是我加了「她」好友。
  • 2020國家網安周校園日:聚焦高校反詐騙 守護平安校園
    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祝鑫也講到大學生在網購、社交、支付等場景中,要充分注重個人信息的保護,樹立健康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努力提升自身網絡信息甄別和風險應對能力,在面對安全問題時做到執兩用中、應對自如。針對校園網絡安全防護問題,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專家張丹則從具體實例入手,詳細講述了在大學生群體中高發的「租號租碼」「兼職刷單」「美容貸」等詐騙方式的特徵、手法和代價危害,併集合騰訊守護者計劃的安全實踐與微信支付的安全提醒給出了具體防範識別措施,為校園網絡安全防護提供了具體的做法指導。
  • 友拾惠:社交電商為何成大學生兼職首選?
    根據艾瑞諮詢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達20605.8億元,同比增長63.2%;消費者已超5.12億人,從業人員達4801萬人,同比增長58.3%,預計2020年社交電商佔比網絡零售規模將超過30%。
  • 揭網絡交友詐騙套路
    據公安部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0.1萬起,同比上升73.7%,其中以「殺豬盤」為代表的網絡交友類詐騙,與網絡貸款、網絡刷單、冒充客服等,均屬於詐騙高發類型。 目前網絡交友類詐騙手段更具隱藏性,但讓人眼花繚亂的花招背後還是「老套路」:先通過網絡社交軟體、相親網站、網路遊戲等編造虛假身份,通過網絡交流騙取信任,再確立戀愛交往關係,以各種理由騙走受害人錢財,之後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