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

2020-08-03 光明網

【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顯示,72.48%的高校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26.61%表示「順其自然」;僅有0.91%的高校大學生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網絡流行語。調查顯示,67.34%的被調查者在了解到某個新「梗」時,會在適合的場景與好友分享,19.05%熱衷於與好友用網絡流行語進行交流,甚至主動創造新「梗」,13.61%表示自己「看看就過了」。另外,在「流行梗知多少」的測試中,超過90%的被調查者可以接上超過4句網絡流行語。調查顯示,青年人熱衷於「玩梗」的原因包括:方便與朋友交流(47.78%),利於語言表達更有趣(75.71%),有助於語義表達更加準確(20.26%)和為了展示自己的標新立異(9.88%)。63.81%的被調查者認為用「梗」可以更精確地表達情緒和想法,54.54%喜歡「玩梗」與朋友產生共鳴。調查顯示,表達過於直接、草率(24.8%),容易產生信息焦慮(31.65%),使用不當因而傷害感情(63.51%),表達過度娛樂化導致傷害語言文化(63.61%)和過度使用因而造成厭煩(64.82%)是大學生眼中「玩梗」的缺點。(中青報,TY)

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超七成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超七成受訪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 「玩梗」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
    經過朋友的解釋我才知道,「嘀——嘀嘀,一長兩短,招手即停」,曾經是某知名網絡社區的一個廣泛流行的「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對暗號」的方式。「對上了暗號,我們就是一家人。」王婧雯的朋友解釋道。一個月前,歌曲《一剪梅》登上了國外多家社交媒體熱度排行榜的前50名,尤其受到北歐國家聽眾的歡迎。
  • 「玩梗」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
    經過朋友的解釋我才知道,「嘀——嘀嘀,一長兩短,招手即停」,曾經是某知名網絡社區的一個廣泛流行的「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對暗號」的方式。「對上了暗號,我們就是一家人。」王婧雯的朋友解釋道。一個月前,歌曲《一剪梅》登上了國外多家社交媒體熱度排行榜的前50名,尤其受到北歐國家聽眾的歡迎。
  • 「玩梗」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 在網絡社會中追求「你懂我」的...
    作為網際網路社交平臺的孤立個體,年輕人逐漸習慣通過「meme」、也就是通過玩梗來快速地尋找他的「同類」。「就像是聽到『群英薈萃』能自然地聯想到『蘿蔔開會』」。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顯示,72.48%的被調查者願意主動「玩梗」;26.61%表示「順其自然」;僅有0.91%的被調查者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網絡流行語。
  • 「玩梗」也有高下之分
    ■王慶峰「玩梗」,正在成為最常見的網際網路文化。有調查指出,現在將近六成青少年在日常交流中經常使用網絡語言。根據媒體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的問卷調查,72.48%的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26.61%表示「順其自然」,僅有0.91%的人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網絡流行語。
  • 「淡黃的長裙」「無語子」 為「玩梗」搭配合適的「限定詞」
    「淡黃的長裙」「無語子」 超七成受訪大學生願意主動「玩梗」——「玩梗」能成為社交「快捷鍵」嗎鄒淼淼一直認為自己是潮流最前線的「衝浪女孩」。從初中開始逛貼吧、天涯,到後來微博、豆瓣、b站,鄒淼淼平均每天花費在手機和網絡上的時間不算少。最新的熱點她總能時刻追蹤,各種網絡流行用語也能信手拈來,「玩梗」已經貫穿在她日常的生活中。
  • 超4成大學生或身邊人曾被詐騙 社交、遊戲成為高發領域
    寒假即將到來,作為容易上當受騙的群體之一,大學生的錢包可能正在被騙子「覬覦」。專家提醒,大學生上網社交玩遊戲,不可輕信不明連結,遇到需要輸入個人銀行卡、身份證、驗證碼等信息的連結,一定要確認是否為官方連結,以防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 「玩梗」的年輕人不只是為了標新立異
    如今,「玩梗」成為年輕人的流行文化。根據「中青校媒」日前面向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的調查顯示:72.48%的被調查者願意主動「玩梗」,26.61%表示「順其自然」,僅有0.91%的被調查者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網絡流行語。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年輕人對「玩梗」並不排斥,甚至熱衷如此。到底什麼是「玩梗」?恐怕連沉浸其中的年輕人也很難精準表述這個概念。
  • 自黑、內涵、蹭熱點……「玩梗」品牌最好命?
    投稿來源:藍鯨渾水「一起爬山」、「網抑雲」、「爺青結」……「玩梗」逐漸成為網絡生活中的流行符號。前不久,《中國青年報》公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調查高校大學生中,有超過七成的人願意主動「玩梗」,超過半數的人喜歡通過「玩梗」與朋友產生共鳴。
  • 大學生起床調查:超7成大學生起床困難,天氣成賴床主因
    連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早上起床成為部分大學生頭疼的事情之一,不少學生表示冬天容易成為「起床困難戶」,早上醒來卻不願意起床,寧願賴床睡一會懶覺
  • 網絡「流行梗」,你玩得轉嗎?
    原標題:前沿 | 網絡「流行梗」,你玩得轉嗎?   編者按:如今,「玩梗」成為年輕人的流行文化,各種網絡流行用語信手拈來。「中青校媒」日前調查顯示:72.48%的被調查者願意主動「玩梗」,超過90%的被調查者可以接上超過4句網絡流行語。
  • 年輕人社交語言動漫化,熱梗、表情包成代表符號
    《機動戰士高達0079》文|小也得益於編劇大大的清奇腦迴路,我們總能在動漫作品中看到很多超乎尋常的事,這些或奇葩或搞笑的情景經過萬能網友的二次創作,便演化成廣為流行的「梗」、「表情包」,有些動漫梗甚至比動漫原作還要火,不僅在新番中因用戶共鳴感而再度刷屏,還在年輕人的社交圈被廣泛使用
  • 大學生暑期作息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製圖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在接受調查的2179名大學生中,有43.64%的認為假期作息規律,會按時睡覺、起床;有14.96%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假期作息並不規律,也有41.4%的學生表示會依情況而定。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周一航因為假期一直在實習,養成了十分規律的作息習慣。
  • 諧音梗、真香梗、打工人梗…品牌玩梗最為「致命」
    ,「官方玩梗最為致命」甚至也成了拉近品牌與受眾之間距離的一個梗。 有趣的品牌梗,就是廣泛流通的社交貨幣。品牌梗能承載接地氣的品牌文化,具有可延展性與可複製性的特點,為品牌塑造鮮活生動的形象,促進品牌與用戶溝通互動。 近年來,品牌越發熱衷玩梗,有流量的梗足以為品牌創造可觀的聲量,也能將品牌最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和用戶更好地玩在一塊。
  • 大學生暑期作息情況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暑期作息話題,對全國217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
  • 大學生暑期作息情況調查:超四成作息規律,近七成24點前睡覺
    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假期作息規律,近七成學生24點前睡覺,多數學生認為玩手機、追劇看電影、刷短視頻是影響作息不規律的主因,超九成學生認為作息規律重要,多數學生期待利用假期養成作息規律習慣。圖為大學生作息規律情況比例。
  • 超七成大學生想辦信用卡
    上述新聞近期備受媒體關注,也引起了在校大學生該不該辦信用卡,該如何合理使用金融產品的爭議。湖南在校大學生一個月能花多少錢?對於信用卡逾期的後果,他們是否了解?對於投資理財,他們持什麼樣的態度?帶著這些問題,近日記者在湖南商學院對部分在校大學生展開了隨機調查,他們給出的答案或許具備一定的代表性。
  • 寒假將臨騙子盯上大學生群體!社交、遊戲平臺成電詐高發區
    社交、遊戲平臺成電詐高發區 2021-01-07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學男生已經不願意主動追女生了,這事兒有解?
    試問,如果你是一名在讀大學生,你會談戀愛嗎?
  • 大學生「玩手機」調查,超4成一天不玩就難受,手機和我 誰玩誰?
    手機已經成為許多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麼,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多長時間?你用手機做什麼?某機構調查結果顯示,41.94%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4-6小時,最常使用的手機處於無聊、睡前和休閒娛樂狀態。社交聊天、聽音樂和轉帳支付是主要目的。超過30%的學生認為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 大學生手機上網調查:超4成每天上網超5小時
    不知道,反正就是想再等等」,這段話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口頭禪。而這個「等等」,多數是在刷手機。那麼,大學生每天手機上網多久?主要在做什麼?是否擔心網絡安全?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手機上網話題,對全國12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