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高中搶初中拔尖生,大學搶各地狀元,超級中學搶清北生做教師

2020-12-16 騰訊網

近幾天,教育有一怪圈,這一怪圈的核心詞就是「搶」。

這個「搶」,一方面是家長和學生搶「熱門校生重點校」,另一方面是學校搶「優秀生或拔尖生」,這個「搶」字背後到底折射出家長、學校的怎樣的心理狀態?

一、「搶」學校,透出的是資源不均衡的焦慮

每個地區重點校就那麼幾個,而優秀的學生或者不是太優秀的學生卻很多,他們都希望通過進入優秀的學校去獲得更為優秀的教育資源,從而能讓自己的孩子得以更好的發展。即使不太優秀的學生家長也是這樣的想法,家長們認為,只有到了優秀的學校,孩子才有可能更好的發展。

「僧多粥少」的矛盾怎麼解決?家長找不到其他路,唯有一個字「搶」,讓孩子練出「搶」的本領。幼兒園提前學小學的內容,同時藝術素養培養一個不拉,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第一個起跑線不能輸掉,只有孩子具備了足夠的能力後,才能「搶」得過別人,才能「搶」得了資源。

然後,上小學了,開始學奧數,開始提前學初中知識,上初中後,提前學高中知識,上高中後提前學大學知識,總之,凡是能提前訓練的,都提前訓練,目的就是一個,家長要讓孩子在每一個階段的起跑線上有足夠的能力先甩別人一程,然後穩妥地拿到稀有的優質教育資源門票。

這個「搶」的過程,家長也許也是受害者,他們本不想,但整個社會都在「搶」,他不「搶」自會有人「搶」,不「搶」就成了對孩子不負責的表現。家長們看不到孩子更長遠的發展是個什麼東西,他們看到的是孩子目前能不能上得了重點學校,因為上不了重點小學,就可能上不了重點初中,上不了重點初中,就可能上不了重點高中,上不了重點高中,就可能上不了重點大學,在這樣的邏輯思維下,加之優質資源的短缺,不得不讓家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之路焦慮。這怪不了家長。

二、「搶」學生,透出的是教育評價的畸形

無論是基礎教育的學校還是高等教育的學校,「搶」生源,首先暴露的是學校對自我定位的不自信,他們很害怕,如果不「搶」,優秀的生源會不來。他們只知道,通過內部質量提升來吸引學生自己來的道路太難走,而且效果不明顯,不如」搶「簡單直接,雖粗暴但可能有效益。

其次,「搶」更多的是反應了學校的無奈。不「搶」,別的學校會「搶」,所以,我也得「搶」,「搶」到了好生源總比差生源好吧。在這樣的邏輯背景下,「生源決定論」甚囂塵上,換句話說,學校辦得好不好完全由生源決定,把學校的管理、教師的付出等功能完全弱化,這其實是一種有悖教育常識的做法。

第三,「搶」,還反映了目前的教育評價的不合理。

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評價學校的主要依據是成績,所以學校就會無底線的追求分數。而要分數好看,一個優秀生和一個差生,當然優秀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培養所需要的代價更小。所以,只要目前「分數」評價一切的導向不變,各地「搶」生源的鬧劇就不會滅絕。而大學「搶」狀元的做法,大概更多的除了提高錄取線外,就剩下所謂的學校「面子」了。

三、「搶」畢業生,透出的是教育的兩極分化

據《新京報》報導,近日,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發布2020屆畢業生擬聘名單。20個錄取者中,有19人畢業自北大、清華,另外1人來自北師大,全部都是碩士以上學歷。

北大、清華等國內名牌大學畢業生流向超級中學、重點中學,已不是個別現象。稍早前,深圳中學公布2019年擬聘用的28名應屆畢業生名單中,有10人來自北大,5人來自清華,28人中有24人為碩士,4人為博士。同樣是一份華麗的名單。

從這些重點中學、超級中學的角度來看,「搶」名校優秀畢業生看上去符合其辦學邏輯,其實,還是有著功利的影子起作用。

中學追求升學率,一方面是從生源上「掐尖」,另一方面就是從師資力量上下工夫,其競爭演變結果,出現爭搶清北畢業生資源也就不足為奇。在他們看來,也許名牌大學畢業生就意味著優質師資力量。

但是,這樣的「強強聯手」,大家看到後,不是高興,而是「瑟瑟發抖」?為何?

原因就在於,這些學校本身就已經足夠強大,既擁有雄厚財力,又在招生中佔盡優勢,師資力量本來也已經非常強大,這樣一直強勢發展下去,人們有理由擔心,其後果將加劇教育資源不均衡、教育兩極分化的現狀。

何時「搶」的風波才休?

相關焦點

  • 清北「搶人」不過是錦上添花,高中學校「搶人」才是保命!
    吳珏今年高考總分647分,位列全省第25名,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各名牌大學相繼聯繫她,提出預錄意向。不光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優秀高校的招生組也陸續進駐各省,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直接向優秀考生拋去橄欖枝。
  • 都是重點高中,家長搶著進!
    ,家長都搶著進呢?學校還率先提出與實踐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鏈」的概念,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雙語師資超過150名,外籍教師超過110人。學校本部連續18年在高考中保持領先,進入重點高校的比例超過99%,進入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同級別高校的畢業生達到70%,每年有約50%的國際部畢業生選擇前往美國就讀,近幾年來超過90%的同學進入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
  • 清華大學直接登門搶的文科狀元,他的高中五步走學習方法值得學習
    這位曾讓清華北大為之「瘋狂」、爭相搶人,甚至直接登門邀請的狀元考生,就是袁嘉瑋。袁嘉瑋是2016年河北省的文科狀元,以高考706分刷新了省文科總分與文綜的最高分紀錄,最終在人們驚嘆羨豔的目光中走進了清華經濟管理學院。
  • 桂林市區5所示範性高中招收學區生1377人,搶指標名額共413人
    桂林中學、十八中、師大附中、逸仙中學、中山中學五所自治區示範性高中招收學區生1377人,其中定向向市區(不含臨桂區)23所公辦初中招生964人,413個名額則由符合學區生條件考生爭搶。 學區生名額的三成靠「搶」 在市教育局公布的2020年市區直屬示範性普通高中定向指標招生(學區生)名額分配意向中,70%的名額定向向市區23所公辦初中招生,共招生964人;30%的名額為搶指標名額,共招生413人。 以今年招生名額分配為例,分配到桂林一中學區生的名額是97人,其中68人指定只招收桂林一中考生,29個名額則由市區符合學區生條件考生爭搶。
  • 問教丨振興縣中,別被超級高中綁架
    ,不少地方的縣域普通高中已經或正在遭遇優秀教師和生源的流失,這導致教育質量不斷下滑,繼而引發教師和學生資源的進一步流失,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讓人憂心的「縣中塌陷」現象。他們看到的是,有農村生考進了超級高中,進而考進名校,於是認為超級中學給了農村生改變命運的機會,要是留在當地的縣中讀書,就很可能考不出那麼高的高考分數,只能進很一般的大學。但他們沒有看到的是,能考進超級高中的農村生只是極少數,更多的農村學生,只能在當地的縣中讀書,而由於「縣中塌陷」,這些農村學生接受的高中教育比以往更差。
  • 清華北大搶學霸,他們用什麼方式來搶呢?狀元的世界讓人羨慕
    :清華和北大搶各省排名在前50名的學霸,復旦和交大,他們自知自己的實力敵不過人家清華和北大,所以,就先剔除各省排名在前200名的名單,直接在200名到500名之間下手。那麼各個高校們,他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來搶呢?一、直接上門找學生面談在搶人上面,他們可謂是真下功夫,在高考成績公布的前夕,各校招生組的老師們,就會蹲守在各個省份,一旦有了消息,他們就會立刻行動,他們甚至比考生自己,還要提前得知他們的成績。
  • 清華北大搶學生微博上演罵戰 狀元被逼牆角無法走動
    其實在放榜之前,全省文理科排名前10名的高分生都已經陸續收到了報喜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素不相識的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招生辦負責人的聲音。佛山的兩名高考狀元同樣也提前接到了兩校招生辦負責人的約談電話。  「放榜日當天10點多就接到了北大招生辦老師的電話約談。」佛山理科狀元劉俊言坦言,去到學校後,他看見文科狀元何穎楨同樣也到了學校跟清華北大老師面談。
  • 北大清華搶生源:搶不到好學生 招生老師曾被扣獎金
    在虛榮心或外界力量的推動下,本來就對大學教育缺乏了解,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學校、什麼專業的考生,容易放棄自己的「初心」,轉而選擇知名度更高的大學、更時髦的專業。「在這方面,考生自己、他們的家長和高中學校、大學招生人員都有責任。」肖傑說。
  • 蘭州大學也要搶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而且專業隨便挑
    蘭州大學也要搶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而且專業隨便挑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雖然女孩不能被清華北大錄取,但她未來的路還很長誰能斷定她不會擁有光明的未來呢?就像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一樣,她同樣也沒有被選進中科院,但是她還是得到了諾貝爾獎,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中國的特色[靈光一閃]我建議聰明的白同學選擇雙學位專業或至少本碩連讀,先定專業再定學校。是金子總會發光!
  • 朱子平: 華附不「搶生源」,要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原標題:朱子平: 華附肩負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責任 近日,華附校長朱子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華附肩負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責任,最應考慮的不是「搶生源」,而是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新快報記者 王娟 實習生 葉碧君   痛心先進科技品核心部件非國產 要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愛運動、愛音樂、愛私訪……不少熟悉朱子平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實幹家。
  • 是誰在炒作高考狀元?我們憑何批評超級中學?985、211工程廢除,高校福利會發生變化?
    其次也是外部原因,各地陸續取消了批次或合併批次錄取。取消批次是新高考方案的過渡,符合未來高考改革方向——未來高考志願填報方式是專業志願模式,批次失去了意義。沒有三本線(2B線),自然會導致本科錄取線全面下降。第三,是重要的內部原因:全國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下滑,普遍提高錄取率。這是一個潛臺詞:把能錄取的儘可能錄取了,減少滯留的復讀生。
  • 當年那些轟動一時的高考狀元,也並不都過得好,他甚至去搶銀行
    01 高考狀元搶銀行黎力是2003年江西上慄縣的高考狀元,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本以為考入大學後,生活狀態會好些,但是黎力的生活並沒有得到改觀。家裡本來就非常窮,他借錢交的學費,再加上本身口吃,進入大學後的黎力生活上反而更加窘迫。
  • 名校「搶人大戰」堪比諜戰片:為爭搶優質生源,各名校招生組使出「渾身解數」
    其實,每年高考放榜前,這些名校招生組都比狀元更早知道「誰是狀元」。放榜當天採訪時,記者們隔空圍觀招生組的「搶人」大戰,就感覺像在看諜戰片。 1 名校「搶人大戰」越來越激烈 儘管省裡想方設法「屏蔽」掉狀元,但基本上每年的狀元還是會在成績放榜後的一兩個小時內就被精準鎖定。原因是,清北招生組每年都能率先拿到全省文科排名前50、理科排名前100的考生名單。
  • 一個高中校長的困局:老師怎麼留,成績怎麼提,生源如何搶?
    這一屆的父母生的全部是笨蛋?最好的生源,最漂亮的硬體設施,最優質的教師隊伍,卻是這樣的結果,怎麼有臉向家鄉父老交代?言辭激烈,毫不留情。從此以後,兩校明爭暗鬥,什麼都要比,什麼都要搶。簡直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鬥來鬥去,非常累。
  • 中國搶爆的職業「教師」在日本竟然緊缺!
    在中國什麼單位什麼職業最多人想做,最多人想搶,我估計大家都懂PS:對日本小學校長,初中高中老師收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新宿站回復「老師收入」即可知道。如果你在外做兼職,(日本人做兼職一般每小時在1100日元以上)一個月勤奮一點,賺個十幾二十萬日元不是問題。普通的公司員工薪水,一般都是21、2萬日元以上。溫馨提示:站長這些數據都是長期和日本人接觸和看了大量的日本國內新聞而得出的結果,屬於正常薪酬水平,而非極端例子。
  • 內地三大頂尖名校設12萬元獎學金搶香港狀元生
    去年不少獲內地頂尖大學免試取錄的尖子港生,最終選擇留港或海外升學,李勝利形容清華以體驗營方式拔尖屬於「雙向選拔」,既是讓學生體驗內地升學環境,亦讓校方作客觀的觀察與選拔,「你看上我時,我也要看上你,實際看彼此是否適合,這樣總比只聽學校名字,過來後才覺得不喜歡要好」。
  • 衡中老教師:初中英語常考2182個單詞+語法練習,尖子生搶著列印
    衡中老教師:初中英語常考2182個單詞+語法練習,尖子生搶著列印想要學好英語,記好英語單詞就是其中基礎中的基礎,如果沒有英語單詞,怎麼能閱讀和理解英語文章呢?怎麼寫好英語作文呢?更不要想英語拿到高分了。
  • 她是福建高考狀元,完全沒有想到會中狀元,清華北大都來搶她
    陳雙的求學之路可謂是順風順水,從小學畢業升上初中之後,她基本上在初中三年中一直保持年級前三的水平,升上高中後,儘管陳雙在班裡的排名也都一直名列前茅,但她並不是衝擊高考狀元的種子選手,陳雙所在的福州一中人才濟濟、臥虎藏龍,比她厲害的學生還有很多,她平常一般排在年級第五名左右。
  • 他是江西高考狀元,中考居然也是狀元,清華北大直接到學校搶他
    夏子哲被高中同學稱之為「學神」,其實他的學習天賦早在小學初中就展現出來了,夏子哲早在小學時就常常第一名,201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一舉奪得南昌市中考狀元,並成功被江西師大附中錄取。2015年高考,夏子哲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715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15年江西省高考理科狀元
  • 國科大招生:不和別的學校搶狀元
    在國科大,本科生在做實驗。攝影/本刊記者 董結旭  國科大招生:不和別的學校搶狀元  國科大之所以在本科招生上花大力氣,就是希望能夠招到在中學階段就想成為科學家的人才。「出路的問題我不關心,我關心我們的孩子有多少會成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