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安徽銅陵市第三中學文科實驗班學生吳珏今天見到了一個「大人物」, 北大招生組王久高教授親自找到她,希望吳珏能選擇填報北京大學,王教授態度誠懇,「殷切地企望她能走進北大,成為北大的一員」。
吳珏今年高考總分647分,位列全省第25名,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各名牌大學相繼聯繫她,提出預錄意向。
不光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優秀高校的招生組也陸續進駐各省,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直接向優秀考生拋去橄欖枝。
隨著各省份2020年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的逐一公布,各大高校也紛紛開啟了「搶人」模式,展開了生源爭奪大戰。
名牌大學爭奪生源,爭來搶去無非是為拿得個「頭牌」,爭個名聲與分數線。好在多數其它高校沒有這麼做,畢竟大多數院校生源還是不愁的。
而各地的高中學校生源競爭,情景就比這慘烈多了。
往年,高中學校的生源競爭在中考前就開始了,中考成績出爐後,再進行第二輪的「搶人」。今年因為疫情原因,一些高中學校懾於嚴厲的疫情政策,也許沒敢過早向初中學校「伸手」,中考成績出來後,估計會引爆新一輪生源爭奪大戰。
幾家歡樂幾家愁,高中學校的生存之爭大致分以下幾種情況。
1.很早以前就著手「挖牆腳」的學校稱得上有「先見之明」,現在已經進階「高端」,成為區域中學中的「霸主」,成為超級中學。這些學校早已形成了「良性循環」——越是招來的生源優質,越是高考成績優秀,同時,亮眼的高考成績一經宣傳,又會招來更優質的生源。
現在基本上每個省都有那樣一兩所超級中學,他們每年都能招來全省甚至外省的中考前幾名學生,這些成績優秀學生自然容易「培養」,然後高考公布成績一經公布,理所當然又是包攬全省前幾名的「佳績」,這些「富戶」學校日子過得比較紅火。
2.一些「中產小康」高中本身就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多屬各個地市中學的翹楚,這些學校有著較好的高考成績,尚能夠守住門戶,保住自己一畝三分地中的一流生源,其日子也過得較為舒服。
但其範圍內的不少頂尖成績學生也會「千裡迢迢」跑到超級中學就讀,因此,「中產」高中也面臨很大的社會壓力,如果高考錄取時連清北的影子都摸不著,學校一把手估計也會著急上火落頭髮。
3.三流高中多是那些辦學吃力、高考成績不景氣的縣辦中學。由於頭腦僵化,管理落伍,這些學校高考成績一般較差,因而招生時「看不住攤子」,本縣優質生源被別人瓜分一空,高考成績只會處於連年下滑的趨勢。清北?那是不可能的!考個好點的「雙一流」都費勁,「創造奇蹟」之類的事兒也只能出現在宣傳標語裡。
這類學校如今正在或已經被邊緣化,過日子只能是小飯店廚師——「有什麼做什麼」,即使這樣,也不敢掉以輕心,因為還面臨著同類水平學校的競爭。就像是一個窮人,本來家裡就沒糧、揭不開鍋,還得「拼命硬幹」,因為一不小心,鍋也會被別人端走。
很多讀者朋友是高中學校的教師,曾經幹過或正在幹招生的活兒,你所在的學校是哪一類呢?你覺得今年的生源爭奪情況如何?期待您的寶貴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