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來娃報名
昨天,市內三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集中報名,記者到多個集中報名點探訪發現,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報上名,早早地來到了學校門口排隊。多數給孩子報名的家長,早在一年前甚至是兩年前就留意招生政策,整理收集報名材料。不過也有少數外來務工人員因為勞動合同、營業執照等證件不符合相關要求,只能登記相關信息後回家等結果。截至昨天下午3點多,僅李滄區就有3500多名外來務工子女報名成功。
提前兩年準備材料
昨天上午8時左右,記者來到銀液泉路上的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看到,學校門口不少家長和孩子在排隊等候報名。「我們剛過來沒多久,來的時候前邊已經有40多個家長在排隊了。」老家是臨沂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兩年前,孩子上幼兒園時,她就開始關注外來務工子女報名情況,按照規定整理準備相關報名材料。
「孩子的爸爸在農貿市場租了個攤位,也辦了營業執照。我的勞動合同是前兩年籤的,其他的資料也比較全,感覺報上名應該沒問題。」張女士介紹說。記者採訪了解到,少數家長想儘快給孩子報上名,凌晨5點就到了學校門口排隊。「確實有少數家長來得比較早。此前我們也做了多次招生培訓和模擬入學演練,可以說老師們的經驗都很豐富。」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招生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前期,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招生政策,提醒家長提前準備材料,還首次啟用了網上信息採集系統。」李滄區教體局調研員宋麗華說,家長在信息採集系統上填報完相關信息,系統會提示入學登記需要準備的材料、報名時間和地點。這樣可以為家長提供便利,減少家長和孩子排隊等候的時間。
多個窗口審核證件
「今年設立多個報名窗口,按照購房和租房兩種情況審查證件。早上6點半老師就全部到了學校。按照先前的準備,老師很快就分配到了各個窗口。7點開始為孩子們報名登記,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一個小時。」宋麗華說。記者留意到,學校在校園門口位置就設立了初審攤位,工作人員將先行審核相關材料,初審通過後,孩子才能進入校園報名。
隨後,記者來到教學樓內,發現走廊裡面也設立了多個窗口。工作人員會仔細核對孩子家長提供的房產證、營業執照、房屋租賃合同、出生證明等相關證件。如果發現有問題,工作人員會及時跟孩子家長溝通,向他們詳細解讀報名政策。「通常情況下,家長提供的資料如果能夠通過初審,成功報名入學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工作人員介紹說,如果家長提供的證件資料齊全,進入到正式報名環節,整個流程走下來不到10分鐘。
材料欠缺報名失敗
記者現場採訪時,發現大多數家長都能夠按照要求,準備齊全報名材料。可仍有少數家長,因為缺少材料未能成功報名,只能登記相關信息。市民韓女士老家在河南,跟丈夫在青島工作5年了。「孩子是在老家上的幼兒園,上小學就想把他們接過來。」韓女士介紹說,她現場初審資料時,發現自己的營業執照還沒滿一年。「之前都是跟著別人幹活,也沒籤過什么正式的勞動合同,營業執照也是去年12月份才辦下來。」韓女士說,這樣她的孩子就不符合相關要求,沒能通過初審。
除此之外,也有少數家長忘記攜帶相關證件的複印件等材料,有些家長甚至沒有準備正規的房屋租賃備案合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名的時間只有一天,如果臨時辦理相關證件,時間會很緊迫,很有可能會報不上名。」李滄區教體局工作人員提醒說。
報名完成後統一調撥入學
據了解,李滄區今年共設立了17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名點,幾乎每個報名點的報名情況都很火爆。「2014年至2016年,李滄區小學六年級畢業人數分別為3800餘人、3400餘人和3800餘人,但這三年來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分別為5600餘人、5900餘人和2016年預計的6000餘人,其中2016年一年級新生人數可能比預計的還要多近1000人,新入學人數遠遠超出當年的畢業人數。」宋麗華說。
截至昨天下午2時,李滄第二實驗小學登記點登記的初審合格外來娃數量就達到了220名。宋麗華說,上周末剛剛結束的本地戶籍新生報名,李滄區共有3500餘名學生,而根據非本地戶籍學生佔全區學生總數52%的比例計算,外來娃的數量也要達到3500人左右。雖然近幾年李滄區不斷加大學校建設力度,擴充了一些學位,但由於每年一年級新生入學總數仍呈現大幅度遞增趨勢,特別是今年,李滄中部學校入學登記人數激增,就學壓力依然較大。
「適齡兒童報名登記後,李滄區將會根據家長提報的材料和全區學位的空餘情況,採取統一調撥的方式,在不超過班額和辦學規模的情況下,合理安排他們就學。」宋麗華說,李滄區今年小學六年級畢業人數為3800餘人,但一年級新生摸底預計得6000人。
根據適齡入學兒童摸底情況,2016年市南區預計入小學就讀的適齡入學兒童預計約5500人,比2016年小學畢業生多1000餘人,學位緊張,特別是市南區東部居民密集,新建住宅樓多,入學壓力安置大。
市北區前期採集本市戶籍適齡兒童6226人,非戶籍適齡兒童3279人,總計9505人。今年小學畢業生共6962人,加上新建學校新增學位800人,預計學位7762人,因此入學人數也超出千餘人。
已安置14.5萬名新市民子女入學
從2004年開始,我市在全省率先取消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借讀費,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可免費入學。2014年,市教育局再次發布新的外來務工就業人員子女接受中小學教育管理辦法,強調以公辦中小學接收為主,保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為外來娃的教育再添一道保障。外來娃不僅可以讀小學,還可以與本地孩子一樣升入初中和高中。同時有完整高中三年學習經歷的外來娃可以在青島參加高考。
據市教育局統計,目前在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裡共安置14.5萬名新市民子女入學。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人數最多的李滄區,外來娃人數已經佔一年級新生總數的51.2%,外來務工子女首次超過了本地戶籍學生,在部分學校外來娃人數已經佔到學校總人數的90%以上。
短短1小時時間4對雙胞胎報名
記者在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採訪時,短短一個小時時間裡,就有4對雙胞胎前來報名。雙胞胎兄弟於恩澤和於佑澤上午8時就跟母親到了學校門口排隊,初審合格後兩人蹦蹦跳跳跑進教室,進行進一步的材料審核。面對工作人員的提問,兩個小傢伙對答如流,絲毫沒有因為面對陌生人而怯場。「我和老公老家都在即墨,2007年畢業就到青島市區工作了,工作變動了好幾次,最終選擇了李滄。前幾年在李滄這邊買了房子,孩子他爸主要是做裝修,我做批發,去年春天註冊了個體營業執照。」雙胞胎兄弟的母親宋女士介紹說,家距李村小學比較近,他們希望孩子以後能去那裡上學。
跟宋女士不同,老家是城陽港東村的莊先生家是對龍鳳胎,姐姐叫莊曉霏,弟弟叫莊曉霖。「算下來我們應該是上個世紀90年代在李滄買的房子。」莊先生說,他們家住福臨萬家小區,他希望孩子以後能夠到棗山小學就讀。「那邊離家比較近,接送比較方便。」莊先生說。
老家是嶗山北宅的雙胞胎姐妹王子萱和王藝萱早上7點半就到了學校門口報名。「本來認為孩子以後到哪所學校上學就要到哪所學校報名,等了半個小時才知道,想上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必須去棗山小學報名,多虧工作人員提醒,要不可能就誤事了。」雙胞胎姐妹的媽媽龔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