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本就需要父母盡心盡力。
執筆:木子
定稿:蘇子後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許多家長也嘗試各種方法想要促進孩子智力發育。
但是,對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家庭來說,在某些方面自然有一定限制,可即便家裡再窮,有三樣東西也要「捨得」,否則,父母一時的吝嗇,就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案例:父母貪小便宜,致使孩子智商停在3歲
隨著社會的發展,養孩子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王女士和丈夫都是打工族,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般,原本小兩口計劃打拼兩年再要孩子,可沒想到卻意外懷孕了。
剛開始,夫妻倆認為即便家裡條件不好,養一個孩子還是不成問題的,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現生育孩子期間確實是花錢如流水。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由於家裡的物質條件並不富足,王女士從懷孕到生子,都抱著能省則省的心態,本身就瘦,生了孩子之後也沒見她怎麼胖,並且母乳量也是少之又少。
不僅如此,孩子的奶粉錢也是一大筆開支,而王女士本著省錢的想法,便購入了一種價格較低的奶粉,就這樣一直喝到3歲。
但是,沒想到自家孩子與同齡人相比,身高差一大截不說,就連語言能力也成問題,甚至走路也是歪歪扭扭。
原本王女士以為只是孩子發育得慢,可一次孩子感冒送去醫院,醫生看出了不對勁,檢查之後才發現,孩子智商已經停止發育,永遠留在了3歲。
家裡再窮,這三樣東西也要「捨得」
、奶粉
孩子出生後,醫生都提倡進行母乳餵養,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奶粉也會成為孩子的主食。
但與此同時,由於孩子一日幾餐都吃奶粉,父母所需要承擔的奶粉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有些家長就想著早早給孩子斷了奶粉,吃其他食物即可。
但許多家長不知道的是,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所需要補充的營養物質也有所差別,而不同階段的奶粉也可給孩子提供各個階段的營養補給,這些營養成分可促進孩子的成長發育,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如果家長過早讓孩子斷掉奶粉,那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甚至就連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會受到波及,因為在某些特定的年齡層,比起普通的食物,奶粉往往更具有營養價值。
育兒專家建議:孩子三歲前都不應該斷掉奶粉,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最好可以喝到7歲左右。因為奶粉中的營養物質高,對身體大有益處,即使到了成年,也可適當喝些。
因此,即使家庭條件並不好,父母也不能「吝嗇」孩子的奶粉錢。
、玩具
如今,經濟逐漸發達,相信很多孩子都擁有不少玩具,甚至就連家裡堆滿了,看到其他的新玩具也還是想要。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反正家裡有那麼多玩具,沒必要再重新買新的,甚至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沉迷於玩具,所以乾脆不給孩子買,或者是乾脆把所有玩具都收起來。
事實上,這種做法根本不利於孩子成長發育。
小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於一切未知的東西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孩子挑選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對孩子的成長和思維發展好處多多。
其實孩子玩玩具的時候,可以激發自身的想像力、動手能力等,促進大腦的發育,雖然表面看起來沒什麼好處,可與此同時,孩子的各項技能也在不斷提升。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是應該儘量滿足孩子對玩具的需求,以免限制孩子的正常發展。
、繪本
繪本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市面上有很多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故事讀物,符合孩子內心的發展和閱讀習慣,能夠滿足孩子對圖像、畫面、審美的感知。
一般情況下,繪本是早期學習經驗,能夠使孩子的大腦神經連接更發達,也能導致孩子思維不斷發散,並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再者,家長在陪伴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還能促進雙方之間的親子關係。
總之,兒童繪本是小孩子接受知識的必要手段,也是孩子進行早教啟蒙的必要工具。即便家裡的經濟條件有限,父母也不應該省這筆錢,否則很可能與其他同齡人拉開差距。
不論窮富,家長都應做到兩點
注意孩子身心健康
為人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問題。
如若孩子身心健康,有正確的三觀,那麼就算家庭條件不好,日後也能夠頂天地裡地行於天地之間,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解決人生路上所遇到的難題,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能讓人明是非、辯善惡,塑造良好的價值觀;讀書還能健腦,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甚至是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總之,讀書好處非常多。
因此,身為家長,理應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這樣一來,孩子也才能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