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窮養兒子 富養女」這句話,所以有了孩子以後就按照這個養育邏輯去給孩子兩極分化。就覺得女兒是自己的小棉襖,會在自己的經濟基礎上給女兒最好的。但是有了兒子就覺得他是個男孩子,就應該從小什麼事情都要堅強,能夠撐起來,所以這句話就被理解成了字面上的意思。
其實真正的「富養」和「窮養」完全不是用錢的多少去衡量的。「窮養兒」指的是在兒子成長的路上儘可能的讓他獨立,不要給他過多的幫助,以免讓他養成依賴的性子。「富養女」指的是要多培養女兒的才藝,使其有豐富的內在涵養,多才多藝,最終結果是,男子獨立自強,有決策,有擔當;女子知書達理,才藝過人,品德高尚。
前幾年一個新聞讓很多家長對於自己的育兒方式有了另一種看法,在思考自己的這種育兒方式到底對不對。
魏永康一個號稱「東方神童」的天才少年,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13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重點大學就讀本科,成為了當地年紀最小的大學生,17歲時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士連讀研究生。
但是在20歲時,因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中科院勸退。
當時這個新聞出來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好生羨慕,為什麼別人的孩子就可以這麼優秀,但是當被中科院勸退時,大家都一言不發了
就覺得這個理由真的是非常可笑,一個已經成年的男孩子,竟然連自己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做不到,這也太說不過去了。但是事實就是如此,甚至有時候天氣轉變時,都不知道應該穿什麼衣服出門。
魏永康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所以家人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在魏永康小時候他的母親就開始了自己的教育計劃。就這樣魏永康在小小年紀就把初中該學習的知識就掌握了。
而他的媽媽就什麼也不讓他去做,就專心的去學習,就連最基本的洗臉、洗澡等事項都不需要魏永康動手,甚至連吃飯這件事都需要他的媽媽幫忙。
所以不管自己家裡多窮,這3樣東西一定要捨得給孩子,這樣長大後孩子會感激你的養育方式。
白巖松是央視的一名主持人,他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我們去借鑑。
都知道他把自己的兒子教育的很好,雖然自己的經濟條件很好,但是他也不會去讓孩子花錢大手大腳,而是所有他需要的東西都是要靠自己去爭取去努力得來。
他說:父母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就應該讓他們先「吃苦」,千萬不能讓他們先「享福」,這樣他們以後才能成大事。
捨得給孩子吃苦
這個「苦」包括好幾種
缺錢的苦
很多家長都是從沒有錢的苦日子過來的,都知道那種滋味特別的不好受,所以自己有了孩子以後就會儘可能的去滿足孩子在金錢上的需求,不想讓孩子再去吃自己那個時候吃過的苦。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定要知道錢只有自己有勞動才會得到,如果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肆意索取,花錢大手大腳,根本不會動的金錢的來之不易。
失敗的苦
很多家長在孩子一件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腦袋裡第一個想法就是去責怪,埋怨孩子你怎麼這麼笨。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不自信,在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顧慮太多,往往這個機會就被別人搶先了。
其實失敗並不可怕,但是直面失敗才是最可怕的,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在失敗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哪裡做錯了,並去找到導致自己失敗的原因,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逆境涅槃重生。
讀書的苦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也不是空穴來風的,很多人覺得讀書沒有用,當孩子出現厭學心理的時候,家長也就隨著孩子去了,最後導致孩子以後一事無成。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因為「窮人不喜歡讀書,,他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不取一點上進,所以才會去應驗了這句話。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自己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多吃學習的苦,前方的道路才是光明的。
讓孩子明白陽光總在風雨後,如果不經歷挫折的話怎麼可能會見到彩虹。只有自己真正的努力了,那麼才不會在以後自己的人生中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