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嘲笑家裡窮,家長要如何處理?

2020-09-24 畫荻教子

不是每個家庭,都供得起孩子穿名牌。

當孩子進入學校,看到了自己家與別人家經濟的差距,有了比較就有了自卑,甚至是虛榮。

「大家都笑我沒吃過西餐、牛排。」

「同學買了新鞋,要700塊呢!我才不穿100的鞋。」

「你爸開的寶馬,你爸開得起嗎?你個鄉巴佬!」

「我才不分給你吃,你都買不起車釐子。」

孩子被嘲笑窮,因為家裡窮而感到自卑或虛榮時,父母往往容易陷入兩種極端:

第一種極端,向孩子哭窮。

只要花錢,就必定向孩子哭訴一番,「咱們家窮,沒錢,你跟別人比不了,要那麼好的東西幹什麼」。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講的是,人們的情感和觀念還受到自己喜歡和信任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向孩子「哭窮」仿佛是在暗示孩子,你不配擁有更好的東西。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人生的底氣都被磨沒了。

第二種極端,我窮,但不能讓孩子被看不起。

只要花錢,就很捨得滿足孩子的願望。「別人家孩子也要有的,我孩子也要有」。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容易愛跟他人攀比,虛榮心暴漲。

當一個人的經濟能力支撐不起自己的欲望時,虛榮心便成為了軟肋,容易走上歪路。

那麼比較恰當的做法是,接納孩子的感受,不論是自卑、虛榮、不服氣,還是怨恨、憤怒,家長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並且告訴孩子真實的家庭經濟狀況。

比如,因為同學的一句「你吃不起」,孩子吵著要買車釐子。

家長可以這樣說:

「家裡暫時沒有條件讓你吃很多車釐子,媽媽會偶爾買點給你吃,但是不能去依賴別人,如果你想要想買就買,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好好讀書去改變現狀。」

教育孩子,比吃比穿,不如比學習,人窮,但志不能短。

讓孩子知道「家裡窮」這樣不美好的真相,其實並不可怕,家長可以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讓孩子知道,再接受,最後激勵去改變,這才是教育。

誠實地告訴孩子家裡真實的經濟條件。

坦白告訴孩子,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一員,這並不可恥。

沒有錢的生活,依然可以給孩子滿滿的愛和期待。

有個外國作家曾自述,因為家裡太窮根本買不起聖誕禮物,他爸爸便告訴他,天上的星星就是禮物,他相信了好多年。

那些時光裡,他不僅不覺得自己窮,還感受到了許多美好和浪漫。

學不起鋼琴,可以學笛子;

買不起樂高,可以買雜牌;

穿不起耐克,可以穿361°;

去不了國外,可以去郊外……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處的境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最適應的事情,這也是家長必須教會孩子懂的。

當孩子有想買的東西而你又負擔不起時,你還可以跟孩子一起整理一份清單。

這次出門全家需要買哪些東西,大概要花多少錢,這一次你原本預計要花多少錢。

教孩子哪些是必須買的,哪些不是必須的,可以挪到下個月或者以後再買。

讓孩子自己分類,把必須和不必須列出理由。

當孩子發現他想要的既不是必需品,也超過了預算時,你可以告訴孩子:「超出了我們的預算,這可不是聰明的做法哦。」

如果你的經濟條件不錯,那麼請告訴孩子賺錢不易,需要珍惜,而不是為了讓孩子不亂花錢而欺騙孩子。

一檔青少年成長節目《少年說》裡也有孩子說到這個問題。

媽媽從小告訴孩子家裡窮,買東西經常要軟磨硬泡才可以買,甚至經常擔心會不會吃不上飯。

直到自己長大了才明白家裡沒有那麼窮。

而媽媽給出的回應是我只是傳承了姥姥的教育,我這是在教育你。

很多家長,都不太和孩子談家裡的經濟條件,似乎涉及到「錢」,感覺就會玷汙孩子的純真。

但讓孩子了解家境、珍惜父母賺來的錢,更是在培養孩子的品格和責任。

本文原創首發於公眾號:畫荻教子(hoedu03),轉載授權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家裡再窮,家長在三樣事情上要捨得,窮孩子影響不能小覷
    周圍的其他家長了解到這一個原因之後,都表示認同,但也同時勸慰這位家長,雖然教孩子節儉是一件好事,但是即使家裡面再窮,將來也應當在一些事情上要捨得,否則很容易對孩子的日後造成很大的影響。家裡再窮,家長也應當在這三件事情上捨得,窮孩子影響不能小覷1、捨得陪伴孩子很多家境比較普通的家庭,家長們總是抽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賺錢,而缺少了培養孩子的時間,而相關研究顯示,家長如果嚴重缺少陪伴孩子的時間,很有可能不利於孩子的人格形成與發展。
  • 家庭條件不好,孩子被親戚嘲笑,家長該如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但是出生在哪個家庭沒人能改變,給孩子怎樣的生活卻是家長可以選擇的,而保護孩子擁有一顆精神豐富健康的心也是父母應該盡力要做到的。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可以讓孩子懂得如何去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不會隨便任人歧視和侮辱,傷害了自尊心就是傷害了他人感情和尊嚴。
  • 同樣因為家裡窮而自製「書包」,一個孩子自卑,另一個孩子卻自信
    第一個孩子可能因為這個書包被同學們嘲笑,而第二孩子卻因為書包被人誇讚而感到驕傲。無論家庭貧窮或富裕,家長對孩子用心與否,孩子是能明確感覺到的,也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變化。如果第一個孩子的家長,能多花點心思給孩子做個美觀一點的書包,多花點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讓孩子衣著乾淨整潔,孩子也不至於那麼自卑。
  • 孩子總是被嘲笑?父母如何處理,才能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被同學嘲笑,被他人欺負,這可能是很多孩子都遭遇過的經歷,有些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走出了陰影,而有些孩子一生都在陰霾的籠罩下,看不到陽光的照進。朋友家的孩子叫沐沐,可能是遺傳的問題,沐沐從小就是胖胖的身材,很可愛乖巧,但上了學之後總有同學對她冷嘲熱諷,嘲笑她胖,還給她起各種外號,比如「豬女孩」、「肉肉」、「球球」等。
  • 幼兒園開學了,家裡再窮也別給孩子穿這幾種衣服,老師會瞧不起的
    阿娟這才意識到問題所在,老師接著跟她解釋:不是所有衣服都適合在幼兒園穿的,特別是以下這三種類型,就算家裡再窮也別讓孩子穿,容易令人反感,老師認為審美要從寶寶抓起,好的審美能力有罪,孩子未來提升生活品質。
  • 作為家長如何處理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嘲笑的問題?
    2、孩子在第一次受欺負時的認知,對日後再受欺負的會產生影響;在向家長和老師反映後,往往後期還會受到同一個人的欺負,就會覺得是因為告訴老師和家長了,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形成了習得性無助的現象。3、同伴比較少,性格原因導致朋友比較少4、家庭成長過程中,父母不正確教育方式的影響,驕縱和溺愛的家庭,有嚴格虐待傾向的家庭5、學校的責任,對受欺負者的處理情況不重視,也會助長欺負者的行為6、非典型的受欺負者,攻擊性和言語不當,有令人不愉快的行為,容易被人排斥和欺負。這種情況是由於多次被拒絕,被同伴排斥,有孤獨感。
  • 幼兒園開學在即,家裡再窮也別給孩子穿以下衣服,會被老師看不起
    對方有點無語地看著我,說你家孩子是來上幼兒園的,怎麼穿衣服如此不講究?這話聽得刺耳,我回頭看了眼閨女,一身打扮明明很淑女,怎麼成老師口中的不講究了?看到我滿臉不服氣,老師忍無可忍,說:「小短裙,小高跟,哪裡像上學穿的?」我這才意識到問題所在,原來不是所有衣服都適合在幼兒園裡穿的,尤其這三種類型的衣服,家裡再窮也不能穿,免得被老師看不起。
  • 為何家裡窮的孩子,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呢?這四點理由很現實
    (3)家裡窮的孩子,「繼承」爸媽的夢想,每天抱著書本,不太捨得時間,去看外面的世界。(4)家裡窮的孩子,眼界宅,看見新鮮的東西很好奇,對同伴擁有的一切都挺羨慕。上述是普遍現象中的大致模樣,但不難感覺出來,家裡窮的孩子,確實跟富人家的娃,區別還是挺明顯的。當然,咱們談的只是人品之外的事,盤點的屬於家裡窮孩子的表象特徵。
  • 忠告家長:只要家裡不是特窮,別在這3方面省錢,會毀了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帶娃的時候總想著把孩子培養的「節儉一點」。也有一些家庭條件比較差,在帶娃上面更是「得過且過」,但小編認為,既然有了孩子,還是要好好培養。有時候家長的一些「節儉」、「摳門」甚至還會毀了孩子。
  • 一個孩子從小被父母告知家裡窮會變的怎樣!
    孩子的成長是每個人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最近看到網上看到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從小被灌輸家裡窮的人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如同自己所期待的那樣。 如果一個孩子被從小灌輸家裡窮的家裡沒錢,孩子肯定會收到影響。長大後孩子會以為家裡沒錢長大後就會想著如何拼搏努力發憤圖強的賺錢。可真的會這樣嗎?
  • 孩子被人嘲笑欺負了,家長怎麼反應才是真正保護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受到別人的嘲笑,不管是偶爾被人取笑,還是長時間、經常性地受到周圍人的嘲弄,雖然這些嘲笑大多無惡意,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一件非常苦惱的事。如何教孩子應對嘲笑的技巧,家長又能幫上什麼忙呢?
  • 兩孩子背自製書包上學,一個被同學嘲笑,另一個卻令同學羨慕不已
    孩子背這樣的書包,平時應該少不了被同學們嘲笑,這樣的書包,讓孩子越背越自卑。而這張照片,孩子同樣是背著家裡自製的書包,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完全不同的。上衣和短褲雖是普通的校服款,教室環境也很簡陋,但孩子給人的感覺就是乾乾淨淨,自信無比。
  • 家裡再窮也別給小孩穿這種衣服,會被老師瞧不起
    新學期的第一天,家長們勢必都會給孩子打扮一番,然後送孩子去上學。但是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衣服的時候,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項的,正所謂先敬羅衣後敬人,衣服穿著如何,往往就代表著別人會怎樣對你。事實上,在生活中,有三種類型的衣服,家裡再窮也不能穿,免得被老師看不起。
  • 父母過度節儉,只會讓孩子認為家裡窮,從而變得「摳門」
    為了鍛鍊孩子的艱苦精神,有些父母就繼承了良好的節儉精神,對孩子物質上進行了"限量"供應。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窮養",但做什麼都不能過分。李剛從小就比較懂事,由於父母長期節儉,從他12歲開始,就學會獨立,而父母也是除了學費,零花錢的基本就沒給過他,甚至家具,電視機都老了,也不更新換代。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也知道家裡不富裕,就儘量地在學校省錢。
  • 為啥家裡窮的孩子一眼就能被看出?老師直言:身上一些特徵藏不住
    現在越是普通家庭,家長越愛面子,總是把孩子打扮得過分體面,甚至像「富二代」。但是,這不過是自欺欺人,因為家裡窮不窮,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而看得最清的人,還是跟孩子接觸最多的老師。我一個朋友,在小學當老師,她說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班裡的孩子,就能判斷他們家境如何。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很容易就被看出來了。那麼,為啥家裡窮的孩子一眼就能被看出?
  • 「媽媽,我不買」:窮養孩子要有度,別讓「假窮」變成「心窮」
    但是現在家長對於「窮養孩子」,這一詞彙貌似有很大的誤解。但是現在家長們貌似都把窮養演變成另一種方式:一直給孩子灌輸一種家裡很窮的狀態,對孩子哭窮,一味的拒絕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而且她的那個朋友還很樂意分享她的育兒觀念:「我從小就告訴我兒子申申要懂事,不給你買一定是有道理的,你要也沒用。我們所有的『窮養』其實都是為了你好。」
  • 家長的「窮教育」正在毒害孩子
    家長的「窮教育」正在毒害孩子&34;在很多家長的腦海裡根深蒂固,並深信不疑。孩子要買東西,家長總是說:&34;等來拒絕孩子的要求,要麼就是說:&34;。你覺得家長的說法和做法正確嗎?窮的觀念是會深深的扎在孩子的腦海裡,即便是自己以後富裕了,也很難擺脫窮的觀念,無法自由的享受生活。
  • 父母該不該和孩子說家裡非常窮?
    很多父母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難題,到底應不應該跟孩子說家裡很窮?這樣會不會對孩子的思想和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會不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卑?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在印度做過一個關於貧窮和智商之間關係的研究,他們隨機選取了一個村子,然後在他們春耕忙碌,沒有收入的時候,做了一次智商的檢測,結果智商都普遍低於正常水平。
  • 父母過度節儉,只會讓孩子認為家裡窮,從而變得"摳門"
    原來小時候家裡並不窮,只不過父母秉著較為節省的生活方式,家裡的一切東西都是還能用的絕不換新的,對於他也是認為,小孩子不需要零花錢,這樣造成了他現在的生活。父母過度節儉,只會讓孩子認為家裡窮節儉導致自卑沒錢的生活,我們是理解的,也自然變得節省
  • 窮養孩子是騙局?別讓錯誤的教育方式毀掉孩子的一生
    原來別的小朋友開學都有新衣服和新書包,只有他還在用舊的,引發了同學們的嘲笑和排擠。看著幼兒園監控中,兒子一個人孤零零的獨來獨往,被同學排擠也不敢爭辯,李先生懊悔極了:「難道窮養孩子不對嗎?」過去的年代物質水平比較貧乏,人們的生活普遍窮困,窮養孩子也因此成了備受推崇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