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芮天舒
排版 |王婧
中國美食在海外的影響力有多大?或許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國外影視劇中常見的中式外賣上。
但隨著國際貿易便利化的提升,近些年,老乾媽、螺螄粉、辣條這些在國內被熱捧的「網紅」食品也火出了國門,俘獲了不少海外消費者的味蕾和芳心。
天貓數據顯示,繼螺螄粉之後,「國民零食」辣條也衝出國門,為海外饕客們的「網紅」新寵。在天貓海外平臺上,半年來,辣條出口量增長超120%,有品牌辣條賣到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民眾成為辣條最為忠實的簇擁,購買頻次最高。
其實,除了辣條,其他國貨美食也在加速俘獲海外食客的味蕾。半年來,螺螄粉的海外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了超700%;四川香腸臘肉增長超200%;即食火鍋、火鍋底料、鴨脖鴨舌、方便米飯粉絲也加速出海。
從中國品牌到全球品牌,中國食品到世界食品,中國食品企業還有多少路要走?
為什麼要出海
毋庸置疑,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是強大的,近年來連海外企業都紛紛搶佔中國市場。 尤其是中國有這麼多人口,按理說中國食品企業發展中國本土的業務,就已經有很大的潛力了。
其次,企業出海並不只是換個地方賣產品那麼簡單,企業出海還面臨著供應鏈、資金、文化、品牌、消費習慣等層面的重重障礙。
既然 對於食品企業來說,出海看似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為啥那麼多企業還是選擇出海?背後的原因其實有三個。
一個因素是中國出國的留學生數量過去十多年直線攀升。據統計,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長,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近71萬。大學生、研究生是最為活躍的零食消費人群,隨著教育的全球化,更多中國年輕人走出去,不僅自身是零食購買的主力軍,同時還將消費習慣、消費偏好帶向全世界,影響更多當地的學生及朋友。
第二個因素是目前海外華人數量已然超過6000萬人口,其中海外華人最多的6個國家裡有四個在東南亞,分別是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四個國家集中了海外華人的約31%。這些東南亞華人在生活習慣與消費偏好上一定程度保持了與國內近似的情況,對國內的一些經典零食(如肉乾、堅果、糕點等)仍帶有很多感情。
第三個因素是各類零食原料的全球化尋源、供給與本地化生產。去年6月,洽洽的泰國工廠正式投產,這是洽洽海外的第一個工廠。有公開報導顯示,洽洽在全球擁有100多萬畝堅果原料種植基地和國際標準的9大自有工廠,從原料產地到工廠布局,堅持全產業鏈布局。
隨著零食行業競爭的加劇、消費升級及年輕一代對各類原料的自然、健康的追求,品牌化的企業更為重視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最優質的供應商,與此同時,為保證原料新鮮加工或供應鏈周期更短,零食企業無疑在海外原料地直接生產加工最便捷,例如一些零食企業在東南亞建廠就看重的是從田間到生產線乃至上市也不過一周的時間。結合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及本地勞動力的低成本,總體的供應鏈成本是比較經濟的。
來自「東方神秘力量」讓老外著迷
不難看出,中國食品企業的出海,最初是為了滿足廣大留學生及海外華人對於「家鄉味道」的念念不舍。但隨著網絡視的興起,來自海外的留學生製作的各類零食試吃視頻走紅於各大視頻網絡平臺,在人際傳播效應和網絡傳播雙重效應的催化下,來自於中國的零食開始逐漸打開海外市場。
在此背景下,某些國內零食單品迅速風靡海外,成為老外們為之瘋狂的「東方美食」,其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辣條」。
1999年誕生於河南漯河的衛龍辣條,由其創始人用湖南平江老家的醬幹手藝改良而來。如今,衛龍在天貓海外熱賣,吸引無數外國粉絲。此前英國BBC製作的紀錄片《中國新年》中提到,辣條是「中國年輕人」最喜歡的零食。
定居英國七年、在海外從沒有用過淘寶的張宜,研究許久下的第一單就是辣條。「在國外待久了,就想吃辣的。」雖然需要自己找物流公司轉運讓她有點費腦筋,但在美味的誘惑下,她很快上手了。
張宜的英國老公第一次嘗試中國辣條,除了辣得有點受不了之外,竟然表示有點上癮。
「河南、湖南等產業帶的辣條通過天貓海外加速出海,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的消費者最愛辣條,購買頻次最高」,天貓海外相關負責人表示,衛龍、麻辣王子、三隻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等國產品牌的辣條在海外很受歡迎,金絲猴奶糖也開始賣辣條了。
在不少外國人眼中,這些食品都有種「東方神秘力量」,讓人莫名著迷。
去年春節期間,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一家名為Wanderlust Creamery的冰淇淋店推出了大白兔奶糖口味的冰淇淋。本來店主僅僅是想借中國農曆新年推出一款應季單品,計劃銷售9天。結果經當地華人關注及自發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傳播後,對此產生好感的還有更廣泛的人群,迅速將其推成網紅產品,一下變得供不應求,店主於是加緊調整供應計劃,將大白兔奶糖冰淇淋持續銷售到3月以後。有趣的是,該款產品並未獲得「大白兔奶糖」生產企業的官方授權。
中國品牌走向全球品牌,還有多少路要走?
國內食品企業大步邁向海外,體現出當下中國人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而在吹響嘹亮的號角聲之後,如何更加高效的進入的海外市場,是中國品牌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對於它們來說,在全球競爭中如何更勝一籌?
01
聚焦產品,好產品會說話
好的產品,是成功的一半。 既然是走出國門,那首先必定得嚴格把關產品品質。除了把握產品品質,還可以用本地化產品迎合當地的喜好。如喜茶在新加坡的門店,推出以新加坡特色綠植斑蘭為靈感的限定產品斑蘭波波冰。
02
找到對的市場,便能乘風破浪
市場越大越需要聚焦單品,而面對全球市場時,更要聚焦一個戰略性市場。葵花瓜子最早是舶來品,從波斯傳到中國,所以葵花籽在中東有著很長的食用歷史。同時,俄羅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葵花籽油產地,因此也有食用葵花籽的習慣。洽洽近年來開闢俄羅斯和中東市場,均得到了較快的增長。
03
全球定位,中國的就是世界的
要想在全球競爭中嶄露頭角,一個站在全球高度的定位是缺少不了的,只有這樣才能搶佔海外消費者心智。如洽洽多次在海外宣傳時喊出「中國的洽洽,世界的洽洽」「洽洽,享譽世界的中國瓜子」等口號;以及像喜茶、奈雪的茶這樣的新茶飲出海,都利用了「世界好茶在中國」的國際認知,再通過新茶飲來實現年輕化、創新化表達。
來源:央視財經、普華永道、億邦動力網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