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做好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是高校必須答好的一份考卷。」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工程大學黨委書記高巖表示,「學校給學生賦能什麼、學生在校經歷了什麼,尤其是學校辦學歷程中的文化積累與育人特色,對學生就業影響很大。」
「疫情期間,學校能否帶領學子蹚過疫期就業的最後一公裡,最終考驗的是學校育人質量。」高巖代表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情況詳細介紹,哈爾濱工程大學在「船海核」領域有著半個多世紀的科研積累與校企合作淵源,始終瞄準科學前沿和行業急需,著力培養「三海一核」領域一流工程師、行業領軍和科學家。學校從制定培養方案開始,首先向行業企業徵詢、制定、修改方案,通過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打造了「陳賡實驗班」「海洋信息班」等特色人才品牌,以及校企協同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訂單+聯合」培養模式。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聯合共建研究院、教學實驗室、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等校外實踐實習實訓基地150餘個,共建企業開設了《創新認知與實踐》等9門實驗課程和6門課外講座。這種育人模式培養的學生熱愛船海,忠於行業,每年有半數畢業生走向「船海核」領域和國防系統,畢業生及用人單位滿意度均在99%以上,專業對口度在95%以上,學校成為中國最大的「船海核」領域人才培養基地。
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4%以上,連續多年居全國高校前列。高巖代表認為,這與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關。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幾乎每位本科畢業生在校期間最少會參加一項科創競賽。每年超過5000人次投入科技創新,獲國內外科研創新獎100餘項。學校的科創活動從單一的品牌競賽發展為科創節,從「一院一品」發展到「一院一節」,學校成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這種在科研實踐中泡出來的創新意識成為學校人才就業最亮的名片。」高巖代表說。學校畢業生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和高度讚譽:「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生的簡歷都沉甸甸的,參與了很多科研項目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身上具有一種敢為的自信、必成的勁頭、開放的眼界、合作的氣度。」
「大學的精神和文化對學生影響至深。」對此,高巖代表深有感觸,哈爾濱工程大學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秉持祖國需要為第一需要的使命擔當,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境界追求,以及求真務實的工匠精神,形成了「大工至善、大學至真」的校訓,成為哈爾濱工程大學獨特的精神品格,影響和薰陶了一代代青年學子的科研觀和世界觀。「未來,我們要繼續發揚和傳承哈軍工紅色文化基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高巖代表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中醫藥系統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醫藥診療方案成為第三版至第七版國家診療方案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確診出院患者,多數使用了中醫藥,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與單純使用中藥和西藥相比,能有效減少輕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發展,提高治癒率、減少病亡率。
「亳州作為華佗故裡、中華藥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市長杜延安表示,亳州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在確保全國抗疫藥材供應方面,僅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一家,就向湖北供應了1100噸、價值2000餘萬元的中藥材。但在中藥材供應保障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中藥應急物資儲備不足,物流運行不暢等。
杜延安代表建議,應當從「一個制度、三大體系」上入手,儘快建立國家中藥材應急保障制度。其中,「一個制度」就是要完善中藥應急物資保障制度。「建立國家中藥材戰略儲備是國家平抑市場行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杜延安代表建議,國家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由中央有關部門牽頭,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配、第一時間、最快響應」要求,建立中央與地方兩級中醫藥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完善中央與地方統分結合的中藥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健全中央有關部門應急物資保障聯繫會議制度,構建中央地方聯動、供需雙方對接、軍民融合保障等機制,規範中藥材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備效能,實行集中管理,確保關鍵時刻應急物資儲備足、調得出、用得上、質量有保障。
在儲備體系建設方面,杜延安代表建議,從全國範圍內科學選擇中藥材資源豐富、生產供應能力突出的區域,建設5個左右、能夠覆蓋全國的中藥材儲備基地。同時,構建全國中醫藥應急物資信息系統,實現全國集中統籌調配。
在管理體系建設方面,杜延安代表建議,應加快制定管理標準規範,充分考慮中藥材種類繁多、質地不同、無統一的分類標準等特點,儘快形成統一包裝、統一倉儲、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的物資存儲標準化管理體系。同時,依託國家(亳州)中藥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專業機構和中醫藥高校、職業院校等,加強中藥專業人才培養。
在調配體系建設方面,杜延安代表建議,應利用北鬥導航、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整合商務、農業農村、快遞等領域數據,建設全國中藥應急物流配送系統。由中央根據不同區域中藥物資儲備情況,對相關中藥物資調撥進行統一指揮。由地方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建設或確定一批中藥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存取節點等,搭建中藥產品運輸專線,形成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中藥配送體系。(光明日報記者張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