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開欄的話
入夏以來,氣溫持續升高,伴隨著三伏天的到來,本已火熱的氣溫仿佛又拔高了幾度。同樣火熱的還有全市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一線的建設者們仍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德陽的發展揮灑著汗水與激情。
本報推出《迎酷暑戰高溫 記者探訪重點項目》系列報導,聚焦在高溫酷暑下,全市各個重點項目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展現全市上下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緊迫意識,乘勢而上、主動而為,牢牢抓住項目投資「牛鼻子」,全力譜寫「投資唱主角」這篇大文章的德陽答卷。敬請關注!
工程名片:五大湖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
德陽生態智谷著力建設的「一號工程」為五大湖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是德陽市2020年省、市重點項目,規劃面積約18平方公裡,總投資約22.7億元。一期項目總概算約10.94億元,建設面積約9.78平方公裡,建設內容包含東湖山北大門、45支渠(含子云湖周邊配套設施)、壽豐河、環華強湖等的景觀及運營項目建設。二期項目總概算約11.76億元,建設面積約8.22平方公裡,建設內容包含人民渠、凱江、蠶叢湖、華強湖等景觀及運營項目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計劃三年內完成。
建設看現場
近日,旌陽區黃許鎮人楊飛鳳全副武裝,穿著長褲,戴著冰絲袖和安全帽,提前半個小時來到工地。「平時7點上工,現在天氣太熱,我們早點上涼快。」
楊飛鳳所在工地是德陽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項目七區綠化(成外段)區域。現場正在拆除圍擋,修整園路,鋪設綠化草皮和地被植物,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
!
搶工期
調整工作時間應對高溫
項目正在搶工期,工人們加班加點工作,從早上7點幹到晚上8點。已是花甲之年的楊飛鳳等人手腳麻利地鋪設地被植物,幹勁十足。
「都是喊我們做一會兒休一會兒。」同是旌陽區黃許鎮人的唐詩蘭熱情地告訴記者。唐詩蘭戴著遮陽草帽,穿著長襯衣,身邊還放著一瓶礦泉水、一大瓶熱水衝泡的苦丁茶。「還發毛巾、茶葉和藿香正氣液那些。」來自旌陽區雙東鎮的萬國萍補充道,項目包午飯,一般吃過午飯就要喝藿香正氣液,中午大家要午休2個多小時。
「前幾天熱得很,我們上午11點半下班,下午3點上班,避開高溫時段。」楊飛鳳的防曬裝備很「洋氣」,是幾人中唯一戴著冰絲袖的。「我兒子給我買的。」楊飛鳳露出兩排白牙,開心地笑道。
天府生態智谷產業功能區今年開工數十個項目,為不少老百姓提供了就業機會。楊飛鳳口中的二兒子黃澤勇40多歲,也在生態智谷正在建設的另一個基建項目上工,一家子就近就地就業,享受天倫之樂。
記者從項目技術負責人李勇處得知,應對高溫天氣,項目部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和生態智谷相關要求,除配備發放防暑降溫用品、藥品外,還設置茶水亭,調整工作時間等,保障施工人員身體健康安全。
據生態智谷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生態智谷多次敦促項目方落實防汛和防暑降溫相關安全舉措。截至目前,先後採購安全帽、遮陽帽等防暑降溫用品若干,籌措一批藿香正氣口服液、風油精、止癢抑菌露等藥品發放到各個項目,護航工程安全順利施工。
!
戰困難
每天七八十人上工
「項目出發點是修復和保護生態水環境。」項目技術負責人李勇一邊引導記者穿行河道走上對岸一處平臺,一邊介紹,「那個位置看過來非常舒服,拍照好看。」眺望著對面正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李勇感慨,從華強溝到刁橋村全長約5.8公裡,河道寬從25米到40米不等,施工難度大、工期緊。
李勇說,施工遇三大難。一難,水位落差大,最高的超過12米;二難,沿河道位置施工,既要考慮生態修復,又要保證汛期的防洪洩洪需要,還要確保工期;三難,沿途水電燃氣和高壓線等管線多,施工環境複雜。
綜合多方因素考慮、制定完善施工方案,項目最終採取設置溢流堰,河道兩岸鋪設賓格石籠俯角施工、水生植被覆蓋等措施,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修復生態環境。「為了保證每一段不露灘,全程建有13道溢流堰,消除高差。」李勇介紹,考慮保護和觀賞兩大功能,整個河段還建設有一處寬120米左右的回水灣,今後也是一處不錯的景觀。
從3月底復工,5月開始搶工期,五大湖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項目,已完成壽豐河河道施工工程量的80%,溢流堰工程量的25%。其中,七區綠化(成外段)已完成工程量的95%,完成市政工程量的70%。李勇說,項目所需材料和設備全力以赴保障,現在每天有七八十人上工,預計該區域將於7月25日左右完工。
記者|伍玲 實習生|楊倩楠
編輯|劉俊宏 責編|汪巧 值班編委|姜穎
原標題:《扭住「一號工程」「牛鼻子」 五大湖區建設「不降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