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潤庠(1841~1915年),字鳳石,號雲灑、固叟等。江蘇元和(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江蘇鎮江一所學舍。鎮江,古稱「潤州」;學舍,地方學校,古曰「庠」,故父親為他取名「潤庠」。陸潤庠自幼聰明好學,10歲便讀完了儒家的《九經》。
他憑藉儒學根底考中鄉試,成為一名舉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月,會試中試。四月二十一日,殿試在保和殿舉行,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太保、東閣大學士等。
陸潤庠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書法諸方面均有較高造詣,尤對歷代官職制度深有研究,在這些成就中,其書法藝術特別為後人稱道。陸潤庠幼年即習書,初習王羲之《聖教序》,而後遍習漢魏及唐、宋諸家,其書法氣勢奔放,遙相呼應,千姿百態,字勢雄強,達到爐火純青之地步。
陸潤庠書寫過的楹聯大都為行楷字體,如這副行楷對聯:「黃昏花影二分月,細雨春林一半煙」(見圖),字體方正光潔,清華朗潤,意近歐陽詢、虞世南筆法,運筆流暢,點畫圓潤,結字沉穩,稱得上端莊秀潤;更加之墨色如漆,兼帶飛白,頗有韻致,但書法評論家說他的書法館閣體氣息較重。陸潤庠在蘇州留下較多墨跡,曾為留園、獅子林、網師園等園林作書聯。
如蘇州留園所作五峰仙館楹聯:「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裡神仙。」筆者曾在蘇州拙政園看到他題寫的「十八曼陀羅花館」七個擘窠大字和上海豫園中的「童春涵」匾額等。
他又為「遠香堂」寫過五十二字之長聯一副:「舊雨集名園,風前煎茗,琴酒留題,諸公回望燕雲,應喜清遊同茂苑;德星臨吳會,花外停旌,桑麻閒課,笑我徒尋鴻雪,竟無佳句續梅村。」 為人讚嘆, 其文採和書法一直都為人們所稱道。
陸潤庠平時也喜交藝友,或論詩文,或作書畫,一時如吳蔭培、葉昌熾、潘遵祁、潘曾瑩以及太倉的陸增祥等,時有往來。這裡有同輩的,也有長一輩的。他曾約吳蔭培同去靈巖山品茗、吃素齋,臨走時還在寺內留下墨跡。
若論書法,因陸潤庠從科舉中來,且一生為官時間較長,在光緒初至光緒三十年左右,曾屢典試事,又充會試副總裁,故幾十年來文字結構變化不大,館閣氣息較濃,講究光黑精麗,勻圓豐滿,大小一律的明、清官場書體。儘管這種書體(館閣體或稱臺閣體)似乎缺少了一些筆墨的情趣和生動的韻味,但一直為明、清最高統治者們所賞識,現在北京故宮內仍留存陸潤庠書寫的不少楹聯和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