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劉暢
2020年,天津全市在建地鐵累計裡程228公裡,其中,中心城區同步開工建設7條地鐵線路,共計153公裡國家批覆的我市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建設線路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在施線路、在建裡程均居全國前列。
隨著地鐵建設的推進,有市民反映本市中心城區目前7條地鐵線同時開工,大多數車站都位於中心城區繁華路段,早尖峰時段,這些施工的路段也同時成為了「堵點」,給施工沿線居民出行造成了困擾。
12月14日,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蔡雲鵬及相關處室負責人來到由海河傳媒中心推出的《公僕走進直播間》特別策劃「十四五 開新局——2020委辦局長年終訪談」市住建委專場,就市民關心的地鐵建設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記者現場直擊
地鐵施工站點有多堵?
市民反映尤其強調了7號線的施工路線,多個車站幾乎都沿著衛津南路排列,施工時對南門外大街、衛津路等主幹道路進行了封閉,高峰期間擁堵比較嚴重。在老城廂區域,因為地鐵廣東會館站主體封圍,從北向南的途經車輛需要繞行城廂西路和西馬路。市民希望有關部門實際了解線路擁堵情況,減少對沿路百姓出行影響。
12月10日一早,記者驅車走訪了城廂西路、南門外大街、衛津路和圍堤道等位置,進行實地探訪。
早7:30,在城廂中路口可以看到通知稱,2020年9月23日至2023年2月23日期間,城廂中路西環道路封閉,機動車禁止通行,由北城街-城廂西路-南城街繞行線路按信號指示通行。行人沿施工圍擋兩側新建導行路按交通信號指示通過。
城廂中路施工告示
早上7:40,北城街的多條車道已經改為單行,通行車輛依然排滿,此時導航軟體顯示路段擁堵643米,需時13分鐘。由於在道路的一側有崇化中學和中營小學,使用非機動車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逆行和順行混在一起。記者看到,一些學生家長為了不繞遠路,從城廂中路到城廂西路方向,逆行走在北城街的非機動車道上,造成車多混亂。臨近中營小學門口,很多駕駛非機動車的家長讓孩子自行下車,或者選擇把車停下,護送孩子到學校門口,車輛的短暫停留也加劇了車多緩行。
北城街到城廂西路擁堵情況
機動車道上順行和逆行混雜
小學校門口交通混亂
小學校門口家長把車停在行車道上
下車送孩子到校門口
小學校門口學生自己下車
8:00,從南城街拐入南門外大街後,幾乎沒有擁堵,一路暢行,而行至海光寺附近,行車速度變慢,導航軟體顯示開始又有1.6公裡的擁堵緩行,需時15分鐘。
8:10,走上衛津路就可以看到告示牌提示駕駛員:衛津南路的水上公園北道至天塔道一段,因施工禁止機動車通行,而這一段的行車十分緩慢。過了南開大學門口後,衛津路的擁堵稍緩。
衛津南路地鐵施工告知牌
8:27,在水上公園北道附近可以看到衛津南路地鐵施工機動車繞行方案的指示牌,沒有緩行。
衛津南路地鐵施工繞行方案
8:36,記者行至衛津南路與賓水西道交口附近,也有壓車現象。
賓水道與衛津南路交口因施工導致壓車
9:00,記者拐入圍堤道,氣象臺路與圍堤道交口因地鐵施工只允許公交車輛及界內機動車直行,其他通行車輛可以通過左轉同安道或者右轉紫金山路繞路通行。
9:12,在圍堤道與西康路交口,往友誼路方向同樣只允許公交車輛及界內機動車通行。
市住建委回應:
感謝市民對地鐵施工的理解
儘量讓居民少受影響
對於因為地鐵建設導致的擁堵,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蔡雲鵬表示了歉意:「堵的事兒我真的得跟大家道歉,今天早上我來直播的路上也著急,差點遲到了。」
為什麼會堵?蔡雲鵬解釋:「每個地鐵站相隔大約一公裡,20、30米以下施工的階段都要做盾構,土要運出來,機械運進去,設備和建築材料等這些備料都需要場地,在我們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圍起來場地,大量主幹線是集中建設期。」蔡雲鵬回答道:「我們儘量少設圍擋,設短點時間,儘量給大家做好導行,爭取兩側各留出一個車道,想辦法把沿路商家空出來,讓他們少受影響。」
蔡雲鵬介紹,為了讓地鐵建設和運營更順暢,我市引進一批外地專家,包括軌道集團總經理就是其中之一。在地鐵建設之初,就提出了各種避讓建議,儘量少圍道路,儘量減少對市民出行造成的不便。同時與交管部門大力配合,把事情做到更好。同時也感謝市民對地鐵施工的理解。
明年是地鐵建設高峰
將啟用多種手段讓施工方案更合理
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總經濟師袁德隆對於住建委的相關舉措做了進一步解釋,「十四五」是天津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未來五年,我市將繼續加快推動在建地鐵建設,到2025年,計劃建成513公裡。2021年將是天津地鐵建設的高峰年,在建地鐵累計裡程將達293公裡。
「地鐵7條線,其中有6條線基本都在市區中心這一塊,確實給廣大市民帶來很多不便。」
針對這一點,市住建委計劃在新開的一些站點,要加大前期謀劃,選擇一些專業設計單位參與到導行切改方案的論證工作。「像上海北京的一些設計院,這次我們通過招標也吸納進來了,加深前期論證、大數據分析,方案更科學合理,儘量減少對居民出行影響。」同時,市住建委在施工過程當中,根據工程施工的不同進度,要實行瘦身計劃。「我們在切改階段,儘量減少對白天交通的影響,採取晚8點挖開,轉天早上蓋上,儘量實行一個圍擋的動態管理,這是從施工上面把它儘量安排得更加科學合理,讓圍擋的面積變小。」
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包括無人機對一些重點的擁堵地段進行分析,能夠實現交通大循環。「會同交通管理部門進行一些針對性的導行,確實有一些迴避不開的導行路線比較少的,我們儘量減少對車道的影響。」
「今後,還得進一步根據市民朋友提的意見,我們儘量完善,尤其今天提到的這些點位,像中小學門口早高峰這種典型的堵點會做一些細化。」袁德隆這樣說。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幫問】7條地鐵都在建,路面堵點怎麼辦?權威回應:先致歉!接下來這麼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