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咖啡逐漸有了與茶分庭抗禮的趨勢。
作為飲品界的霸主之一,咖啡市場被速溶咖啡和現磨咖啡所瓜分。在國內,咖啡從無人問津到被人接受,都受惠於速溶咖啡的推廣。喝一杯現磨咖啡所耗的功夫遠不如泡一杯速溶咖啡來的方便,速溶咖啡在衝飲便利的同時,也用其親民的價格搏得了人們的喜愛。
目前,速溶咖啡在國內的市場主要被瑞士雀巢集團雀巢咖啡、越南中原咖啡公司G7咖啡、中國本土的雲南小粒咖啡中的後谷咖啡與雲潞咖啡這幾個品牌佔據。
數據顯示,我國咖啡消費的市場規模在700億元人民幣左右,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從速溶與現磨咖啡的消費佔比來看,國內速溶咖啡佔總消費量的84%,現磨咖啡佔16%。在民眾對生活品味越發追求的時代,現磨咖啡正符合我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其市場份額也將逐步提升。
並且,近年來興起的線上消費,也進一步擴展了咖啡的銷售市場。咖啡的線上消費者群體在兩年內增長了近70%。而在線下,實體咖啡店的規模也不斷加大。截至2017年年末,我國線下咖啡店已達到86000家,市場規模達到235億元。
相比茶葉略顯狹窄的消費途徑(商店零售、茶樓、茶葉店、線上銷售),咖啡有著更為廣大的銷售途徑。除了我們上面已經說到的幾種,咖啡還有傳統連鎖(美國星巴克、本土上島咖啡、個人咖啡館)、便利店咖啡、書店咖啡、創業咖啡館、咖啡豆零售+教授磨煮技巧等多樣化的線下銷售模式,讓咖啡滲透式的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當我們談論咖啡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說咖啡衝擊茶類市場,我們就要了解這兩者的共性和區別。共性在於兩者都能提神,都能滿足人們對品味的需求,並都區別於能量飲料。區別,則在於茶被歸為「復古」,而咖啡代表了「新潮」。
咖啡線上消費市場也在不斷的擴大,而年輕人初次接觸咖啡的時候,多數會以速溶咖啡作為開啟其自身「咖啡生涯」的第一選擇。咖啡豆無法滿足他們對便利的需求,初次接觸的人群也無法用咖啡豆衝出一杯令自己滿意的咖啡。現磨咖啡對磨豆粗細,蒸餾、衝泡、衝泡速度的要求很大,而速溶咖啡則為人們省去了這些「繁瑣」的步驟,補足了人們對咖啡從「喜歡上」到「追求品味」這一階梯式的過程。
在2017年淘寶和天貓的咖啡消費市場中,18歲至29歲的消費人群佔比已超過老用戶,大多數新客戶對速溶咖啡並沒有明確的購買目標。咖啡、雀巢咖啡、G7咖啡、咖啡豆、星巴克咖啡豆、藍山咖啡豆是新用戶搜索最多的詞。通過這項數據,我們能認識到雖然年輕人在追趕咖啡這個「新潮」,但對於咖啡並沒有過多的了解。大家對咖啡的印象被雀巢和星巴克這種大廠佔據,即使想往咖啡豆「進階」,也僅限於星巴克的「任君挑選」,或網上根本買不到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藍山咖啡。且沒有相關的專業培訓,即使買了咖啡豆,也不能享受到真正「醇香」的咖啡!
速溶咖啡的未來前景。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速溶咖啡在國內咖啡市場佔比已呈壓倒性。但咖啡在國內未來的發展趨勢,則會漸漸向著速溶與現磨的均分化靠近。新客要求便宜好喝,老客偏好精品獨到,由速溶咖啡升級至現磨咖啡是一個必然趨勢,但一直選擇速溶也未嘗不可。最終,咖啡行業的發展仍是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從需求、品味、生活和經濟狀況等各個角度,包括2018冷萃咖啡的興起,都伴隨著人們的消費選擇。需求-生產-消費,也保障了速溶-速溶、速溶-現磨這兩種消費的發展。
咖啡融入人們的生活的速率,從城市街邊漸漸豎起的「遮陽傘」就可見一斑。而速溶咖啡作為邁向現磨的階梯,在現磨咖啡市場佔比必然加大的趨勢下,也依舊有其穩固的市場。速溶和現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獨立,但又將一同推動國內咖啡消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