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崩潰大哭的視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討論,僅僅15秒的視頻中,展現了一個平日裡「一家之主」剛強的漢子,極其脆弱的一面,竟然還上了熱搜。
家長會上,老師對提醒這位爸爸,要注意及時回復家長群裡的消息,他突然掩面而泣,哭得像個小孩,他說:
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時時刻刻,來盯著你們那些東西,你們老是打電話給我,我不是不想接,而是開會沒時間接啊!
忙工作,忙養家,應付領導同事,還要操心孩子的學習,隨時盯著家長群裡的風吹草動,壓力山大,果然應了那句臺詞「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這位爸爸的情緒發洩,引起了大批網友的強烈共鳴:他的難,做了父母的,都深深懂得!
如果不是被生活壓得透不過氣來,這麼一個小小的家長會,老師幾句善意的提醒,不會讓一個七尺男兒泣不成聲,一定是長期累積的情緒無處發洩,在這個小小的契機下,一下子爆發出來。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爸媽只負責給我們交學費,連接送都不需要家長,最多也就是聽寫、籤字而已,其它的只要交給老師就放心了。
可現在我們做了家長,卻發現家長這個身份越來越累。
1)家長群成諂媚群
這種諂媚成風的家長群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了,問題是,如果別人都在恭維老師,感謝老師,而你不說相同的話,不做相同的事,哪怕是稍有滯後,就可能被老師記住,所以大勢所趨,這種風氣怎麼也剎不住。
2)稍有怠慢電話來催
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在工作崗位上,我們必須是合格的領導和員工,在家裡,我們還要處理一大堆瑣碎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
就像那位崩潰的爸爸說的,真的不可能每時每刻緊盯著群裡的消息。可稍有怠慢,老師電話就過來催了,有時候只是稍微提醒一下而已,並沒有什麼大事,卻要耗費時間和精力應付,很可能導致家長在領導面前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3)減負成了變相增負
教育界喊減負的口號,從我們做學生時就開始了,直到我們有了孩子,做了父母,還在喊,卻一點沒有實質性的效果。
老師嘴裡的減負,都成了變相的增負,老師的擔子輕了,可是把責任都甩手轉嫁到家長身上,聽寫、籤字、查看數量、檢查對錯,還要錄視頻、打卡,學生確實可以早早回家了,可是作業通常寫到十點、十一點,本來該是老師職責範圍內的事,現在都要家長來做,家長實在是苦不堪言。
這樣的壓力,就連小嶽嶽也叫苦不迭。
4)要求繁多必須標準化
學校要舉辦什麼活動,或是有什麼教學實驗,有上級領導來聽課,各種要求不僅多而且細,還必須標準化,自己的孩子不能有任何出入,否則就被視為「拖集體後腿」。
比如運動會、歌詠比賽,服裝、啦啦隊裝備等一定要整齊劃一,有時還要讓家長製作道具,有的道具還能從網上買到,有的道具網上都沒有。舉行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給領導參觀,從來不是從學生的角度上著想。
不僅家長壓力大,老師也並不輕鬆。有的老師說,現在做老師也不容易了。
放假不休息,學校裡任何事情都必須傳達到位,如果有家長沒有及時回復,就得電話跟過去,生怕耽誤了進程。
從孩子們的學習,到安全,到衣食住行,都得考慮到,還得跟家長溝通,一個老師應付一群家長,每個家長都有一連串問題。遇到炸毛的家長,還得盡力安撫,協調疏通,像個客服似的。
孩子不好管,打不得罵不得,說話稍微重點,可能就遭到舉報,說話太輕了不起作用,家長說你不負責任。以前人們常說的「嚴師出高徒」已經不存在了。
種種問題,是我們教育的大環境產生的,不是一己之力能夠扭轉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無愧於家長這個身份。面對巨大的育兒壓力,家長應該怎麼給自己減負呢?
◆放平心態
作為家長,在陪娃成長的漫漫長路上,平和的心態十分重要。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決定人生的全部,沒必要過於焦慮,要知道你的焦慮很容易感染孩子,讓孩子也陷入到無所適從中。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短米賽跑,來日方長,不可只看眼前。
◆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要想把自己解放出來,就要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訓練時間管理,訓練延遲滿足能力,訓練自律自控能力等等。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家長時刻緊盯,要塑造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孩子自己有了動力源,自然不用家長在後面監督催促。
◆跟老師溝通,找重點
孩子一整天的時間大部分在學校中度過,老師比家長還要了解孩子,家長多跟老師溝通,從老師那裡了解情況,找到重點,再跟孩子探討,改進,有的放矢,總比抓瞎要效率高得多。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