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你的高考故事,全國的中學生都想聆聽。
張媛琦,河北衡水人,2014年被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等9所美國大學錄取,最終選擇哈佛。
1995年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爸爸是個工程師,他的數學功底特別強,感謝老爸強大的優良基因遺傳給了我。
小時候爸媽工作都非常忙,沒人管我,於是五歲我就上了一年級。上學前父親就跟我介紹過世界上最有名的大學,哈佛大學。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哈佛兩個字,雖然懵懵懂懂,沒什麼概念,但既然父親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於是我跟大多數孩子一樣,立志要考哈佛,並鄭重其事的寫下了五個莊嚴而稚嫩的大字:我要上哈佛,並把它貼在了我家的冰箱上。這一貼就是十多年。
在爸爸眼裡,我永遠是最優秀的女兒,這可能是天下所有爸爸的心態吧。記憶中爸爸從來沒罵過我,更別說打了。他永遠都在誇我,表揚我,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把我寵上天了。一件很平常的事,爸爸都會很認真,很由衷地誇我。許多年以後我終於理解,這叫放大別人的優點。或許爸爸覺得我年齡太小,學習跟不上,也擔心我不敢跟同學們交流相處,所以就多點表揚建立我的自信。即使我做得不好,爸爸也從不直接批評我,而是想方設法引導我,讓我自己認識到錯誤,並主動去改正。
記得有一次我作業沒做完就迷迷糊糊睡著了,等第二天醒來,發現作文沒寫完,我急得直哭,還埋怨爸媽沒叫醒我。爸爸溫和地說:「媛媛,之所以不叫醒你,是因為爸爸想告訴你: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你得學會允許自己偶爾犯錯,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同時爸爸也要告訴你寫作業是你的責任,不是爸媽的責任,所以千萬別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我聽了無比羞愧,點點頭,馬上把作業給補了。爸爸的教育總是那樣和風細雨,在維護我自尊的同時,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英語是我的薄弱科目,總是做錯題,媽媽會忍不住批評我幾句,可爸爸卻找到了針對我最好的教育方法,讓我當老師,考媽媽。媽媽總是說不會,於是表現自己的機會來了,我就教媽媽,這極大的建立了我的自信。我估計媽媽早就看出了爸爸的「陰謀」,所以故意說不會,好讓我教她,我是越教越有成就感,慢慢的樹立了學英語的信心和樂趣。爸媽還真是天生一對,為了教好我,煞費苦心唱雙簧,讓我蒙在鼓裡很多年。
2009年我考上了衡水中學,高一暑假我報名參加了國際遊學團,第一次來到美國,見識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截然不同的社會形態,太多令人著迷的人文元素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如果說五歲寫下『我要上哈佛』是一種衝動,那這次遊學則堅定了我要上哈佛的信念。
遊學回來我確定了自己的理想,我要去美國讀書,通過環境的改變,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我的決定得到了父親最大的支持和認可。可母親堅決反對,說美國不安全,我又太小,她說最好在國內讀完本科再出國比較合適。家裡的親戚都比較贊同媽媽的意見,認為這樣穩妥些。爸爸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讓我自己申請美國的高中,自己解決一切入學方面的問題。如果申請成功,說明我有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的能力,如果失敗,那麼說明出國的時機還不成熟。這個方案得到了全票通過。
看來老爸對美國文化早就已經研究透了,獨立自由民主。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能夠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爸爸給我創造了最自由的成長空間,讓我學會自己面對生命中的一切。
於是我獨自辦了出國手續,獨自背著行李登機,開始了為期三年的美國高中生活。我先在新澤西東方基督學校就讀,後轉學到亞利桑那州聖格雷戈裡大學預備高中。在那裡,我學會了主動表達自己,學會了自主管理時間。
美國高校很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之餘,我會到二手店做義工、為非洲的窮人做食品和被子……各類社團活動填滿了我的課餘生活。我加入了學校的長跑隊、田徑隊、網球隊,還組建了一個數學俱樂部,召集所有和我一樣熱愛數學的同學一起參加數學競賽。
我能有今天離不開父母對我的悉心教育和愛。我想告訴各位家長,要相信我們已經長大,希望各位爸爸像我爸爸一樣學會放手,你的孩子比你想像中更強大。
張媛琦的完美履歷:第六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金獎、2014亞利桑那州科學人文研討會第一名、科學奧林匹克錦標賽第三名、連續兩年亞利桑那州數學競賽25強得主、歷次考試全A通過、GPA4.11、ACT33分(AmericanCollegeTest,美國高考,滿分36分)。
說出你的高考故事,給學弟學妹們傳遞正能量。如果你有高考故事要說,請關注我。權哥邀請你來做《說出你的高考故事》節目嘉賓,讓你的故事走進千家萬戶,讓你的聲音給他人帶去希望!本高考故事素材來自於網絡,真實人物,小編用第一人稱敘述,只為傳遞正能量。如有侵權請告之可以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