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新聞分析報告
6月27日至29日,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舉行。盛世盛會,舉世矚目。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埃塞通訊社、加納廣播公司、盧安達新時代報、南非獨立傳媒集團等132家國內外媒體,近600名記者雲集長沙,推出各類報導3000多篇,覆蓋國內各大主流媒體和海外主要傳播平臺,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據紅網輿情中心數據顯示,截至30日18時,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相關信息約17萬條,其中,微博12萬多條,新聞客戶端2萬餘條,網站新聞1.8萬餘條,微信約0.5萬條。各大輿論場在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呈現出不一樣的關注點。主流媒體聚焦開幕、成果,注重解讀等;網民追捧看煙花、逛展區;專家學者側重專業視角;國際友人大談湖南初印象、非洲政要拉投資談合作,形成一幅和諧、共鳴的博覽會輿論生態。
一、媒體眼中的博覽會,高端大氣上檔次
主流媒體集體報導「熱推」,形成強大的輿論引領力,讓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迅速成為全網輿論「熱詞」。
盛會規格高,中非政要出席
博覽會期間,各大媒體在重要時段、重點欄目、重要版面全方位報導盛況。據紅網輿情中心數據顯示,中非經貿博覽會開幕的相關信息約1.2萬條。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中央主流媒體紛紛刊發《習近平向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致賀信》《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開幕,53個非洲國家參會》等報導,聚焦習近平賀信和大會開幕。據新華社,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出席開幕式,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並致辭。國際在線稱,來自53個非洲國家,世貿組織、非洲聯盟等國際組織,以及中國各地政府和企業界的眾多代表參會參展。
媒體級別高,強勢引導輿論
高規格盛會引發高端媒體關注和重磅解讀。人民日報推出《開啟中非經貿合作新航程——寫在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即將開幕之際》等;新華社刊發《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凝聚力量——解讀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早期成果》等;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中非共舞 攜手共贏》等。此外,中國日報、經濟日報、工人日報、中新社、中國網、央廣網等主要央媒刊發《打造南南合作共贏典範,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湖南與非洲結伴同行演繹合作共贏》等系列綜述報導。
成果豐碩,中非商機無限
僅僅三天,博覽會成交208億美元,成果豐碩。各大媒體、自媒體「喜大普奔」。據紅網輿情中心數據顯示,有關中非經貿博覽會成果相關信息近萬條。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湖南日報、湖南衛視、紅網、時刻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以「籤署84項合作文件」「208億美元」「成果豐碩」等為關鍵詞進行報導。央視二套《央視財經評論》欄目播出《中非經貿 新平臺如何做新生意》稱:雖然只是一個經貿博覽會,但卻是兩個地區的百姓、市場、產品最緊密和最接地氣的溝通。
二、網民眼中的博覽會,好看好玩好嗨
「兩微一端」等自媒體平臺成該話題的主要輿論場。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自媒體平臺上有關中非經貿博覽會相關信息共14萬餘條,佔信息總量的87.5%。微博話題#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等點擊量達1.1億次,登上熱搜榜。據熱詞分析,橘子洲煙花、袁隆平英文致辭、逛展會等成為網友關注焦點。
橘子洲煙花「燃爆」社交平臺
6月26日,為迎接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主題為「結伴而行·築夢未來」的焰火表演舉行,橘子洲煙花再次刷爆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微博話題#長沙煙花#累計閱讀量2.9億次,相關視頻播放量約1300萬次,其中抖音平臺播放量約406.3萬次,引發網友及大V點讚熱潮。飛豬旅行發博文稱,長沙橘子洲煙花,30分鐘視聽盛宴,燈光與焰火的極致呈現,美出天際。知名歷史博主@半杯餿茶稱,璀璨不夜長沙城-煙花年華,非洲湘江,橘子洲頭。
袁隆平英文致辭引發點讚潮
據央廣網,27日,「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英文向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獻上一段視頻致辭,稱目前正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該視頻被@人民日報@中國日報@這裡是美國@回憶專用小馬甲等官微及大V轉發。微博話題#袁隆平英文致辭#閱讀量2.8億次,討論7.1萬。@朱偉老師稱,這位率性如風,樣樣精通的88歲「老頑童」依然兼濟天下,為全世界人民謀福祉,老一輩的風骨著實令人敬佩!@SunRelax評論,這才是應該上熱搜的話題,中華民族的脊梁,您當之無愧!
博覽會現場引發市民集體「打call」
各大媒體還將焦點對準博覽會展館。紅網時刻新聞刊發《爆!爆!爆!爆了 公眾開放日第二天 這個館人氣爆棚》等帶領網友通過鏡頭「逛展會」,《甩甩更健康 「電臀舞」後非洲朋友又跳起「甩頭舞」》等短視頻作品生動呈現博覽會現場爆滿人氣及精彩瞬間。央廣網等媒體稱:本屆博覽會參展人數突破10萬人次,不少非洲商品被「一搶而空」,中國的企業和市民對本次展覽的熱情完全超出預期。
三、專家眼中的博覽會,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
在本屆博覽會上,一些專家發出了網絡上流行的「終極三問」,中非經貿博覽會是什麼背景?為何要選擇落戶湖南?未來如何?「俠客島」文章《最近,長沙迎來一場「盛世之約」》,「觀潮的螃蟹」文章《專訪林毅夫:中非經貿博覽會為什麼長期落戶湖南》,每日財經網《2019中非經貿博覽會對湖南的意義:長沙或要迅速崛起》等紛紛進行解讀。
關於博覽會背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賴明勇稱,舉辦中非經貿博覽會是落實中非合作「八大行動」的措施之一,是率先探索中非長期經貿合作機制的重要載體。網上大量評論文章指出,博覽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唯一經貿活動平臺成功落地。
為什麼是湖南?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可以從情感的因素、現實邏輯及深層次原因進行分析。首先是湖南在非洲有兩張響噹噹的名片,「毛澤東和袁隆平」給非洲人民的印象深刻。特別是毛澤東在非洲享有無比崇高的地位,據紅網報導,29日,埃及等非洲六國代表團赴韶山緬懷偉人,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網民稱,「一波又一波的外國政要來韶山,凸顯了毛主席崇高的威望」;其次是湖南在農業方面的優勢決定雙方存在較大的合作空間和可能;再次,湖南正以一個農業大省的姿態向著智能製造、工程機械等創新型省份華麗轉型,湖南無疑是非洲國家學習中國方案、了解中國道路、借鑑中國智慧非常合適的現實樣本。每日財經網指出,專家認為今後非洲地區消費非常強勁,會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舉行,這意味著長沙能迅速崛起。
四、世界眼中的博覽會,點讚期待話合作
來自33個非洲國家的媒體記者對中非經貿博覽會進行了為期5天的多維度現場報導。俄通社、美聯社、歐洲時報、香港大公報、鳳凰衛視等20多家境外媒體也紛紛關註解讀。據不完全統計,境外媒體共刊發報導180多篇,網民熱烈討論,紛紛分享在湘感受。
媒體關鍵詞:全方位、高水平、共同體
基礎設施建設、民營企業對非投資等中非交往的各個領域,都是非洲媒體關注的焦點。非洲先驅報、索馬利亞國家通訊社、烏幹達《新願景報》、奈及利亞《每日信報》等非洲媒體紛紛刊發《烏幹達穆塞韋尼總統爭取中國投資人》《索馬利亞副總理說:中國是非洲的朋友、投資者和支持者》等文章或專版。《南非獨立報》稱,如此多的國家參加,進一步證明了不斷發展的中非關係,跨越了各個領域。此外,香港文匯報、香港商報等其他香港媒體還刊發《非洲7國長沙推介投資發展新機遇》《為何去非洲投資?非洲四國朋友告訴你》等報導百餘篇。歐洲時報稱,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27日在湖南長沙開幕,習近平主席向活動發去賀信,中非合作水平可見一斑。
境外媒體還關注轉發國內媒體相關新聞。中國網製作的《一粒種子帶來的改變:為非洲農業發展注入「長沙經驗」》26日在Facebook推出後,48小時點擊量達1692.8萬人次,超過31萬名網友參與互動,熱贊中國對非洲糧食問題的重大貢獻。雅虎、美國廣播公司、福克斯廣播公司等169家外國媒體轉載,覆蓋海外受眾超7640萬人。
政要關鍵詞:投資!投資!還是投資!
國際在線、湖南日報、紅網等多家主流媒體刊文《好嗨哦,多國旅遊部長約我去玩》《視頻丨奈及利亞吉加瓦州州長:將籤署更多與湖南的合作合約 擴大投資規模》等,聚焦非洲政要。多國政要高度讚賞博覽會對推進中非務實互利合作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烏幹達總統約韋裡·穆賽韋尼指出,中非是真正互利雙贏的夥伴;加納工程和住建部部長強調與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在非洲國家投資合作推介會上,埃及、安哥拉等多國相關負責人不約而同打起旅遊牌,「如果你想在樹上看到豹子的話,請到烏幹達來」。
網民關鍵詞:友好、辣椒、四季
世界各地網民關注熱議博覽會及主辦地湖南,聚焦的話題是「湖南名片」、美食、氣候等,主要關鍵詞是熱情友好、辣、四季分明等。烏幹達記者對「湖南名片」記憶深刻,「湖南有毛主席、嶽麓山、紅燒肉,我都知道!」烏幹達姑娘傑米稱,她的家鄉沒有夏天和冬天,而長沙四季分明;剛果(金)的梅思凱琳稱,想把長沙帶回去,「長沙很漂亮,中國也正在幫我們國家建立工廠和高樓。」
五、湖南如何打造成國家級國際性盛會「新高地」
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因關注度高、成果豐碩而畫上圓滿的句號。回首過去的幾年,湖南的國家級盛會越來越多,辦得也愈來愈專業。湖南是如何將自己打造成國際性盛會「專業」戶?
國際性盛會頻開,國際化步伐加快
近幾年,嶽麓峰會、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風生水起,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驚豔亮相。湖南日報稱,國際盛會頻頻在湘召開,表明湖南國際化步伐正加快,表明湖南提出的「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正一步步落到實處,也表明湖南「一帶一部」的戰略意義愈加凸顯。
發掘自身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
縱觀在湘舉辦的國家級國際性盛會,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這些活動往往都藉助已有資源,並將資源轉化為優勢,集中力量抓「牛鼻子」。嶽麓峰會藉助「網際網路湘軍」的影響力、依託湖南網際網路產業實力;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舉辦地郴州是「中國礦物晶體之都」,湖南亦是「有色金屬之鄉」;2019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選址長沙主要是因為製造湘軍名氣大、產業基礎牢固;林毅夫教授就「中非經貿博覽會為什麼落戶湖南」接受採訪時稱,湖南在非洲有「毛澤東和袁隆平」兩張名片。
創新媒體報導,講好中非故事
盛會空前影響力離不開媒體的創新、融合、聯動報導。一是超前式謀劃。媒體早在幾個月前就在策劃報導,比如湖南廣播電視臺提前派團隊赴非拍攝18集專題記錄片《我們的非洲朋友》,刊發預熱報導100多條;二是立體式報導。除了本地主流媒體,中央媒體、港澳臺媒體、非洲主流媒體、西方主流媒體等均參與報導,形成了中央地方、境內外、多語種的立體式傳播。特別是中央媒體以及湖南本地主流媒體,通過「出口」與「進口」新聞,多級傳播進一步提升影響力,提升境內外兩個輿論場的緊密度、共識度;三是融合式創新報導。比如紅網推出大量短視頻、Vlog,展示鮮活的展會現場、非洲風土,刷屏朋友圈;組委會秘書處組織的《中非合作案例》收集、彙編以及宣傳推廣,成為傳播中非好故事的重要載體。
紅網時刻特約作者:觀潮的螃蟹